沁阳历史人物介绍2
赵庆丰
  赵庆丰,1916年7月出生于山王庄乡赵庄村。1938年12月考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194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一二O师司令部参谋、晋西北抗大七分校教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哈尔滨东北铁道司令部一科副科长、科长,东北炮兵纵队第二团副团长、团长等职。曾参加过锦州战役、天津战役、太原战役和渡江战役。抗美援朝时期,任炮兵第二师副参谋长、参谋长、代师长,参加了一、二、三、五次战役,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和
张晓钟
  张晓钟,1916年12月出生于山王庄乡万善村。1934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任山西壶关县自卫队副总队长、总队长。1938年至1939年任决死队三纵队独立第五营教导员、游击大队大队长。1940至1945年任县教育局长、交通局长、区长、县委秘书等职。1947年至1949年在华北局党校学习。后历任中央农村工作部调研科长、云南省农办秘书主任、中共云南省委农村工作部处长、云南民族学院办事组组长等职。
胡定嶷
  胡定嶷,原名胡登东,1916年出生于西向镇义庄村。193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月入伍,先后在山西临汾北方局党校、延安抗大总校、抗大总校特科大学学习。毕业后任一二九师司令部作战科测绘员、地图股股长,太行八分区司令部侦察股长、侦察队队长兼沁博情报站长,太行军区侦察队长、太行独立一旅三八团参谋长、太行军区司令部作战科长、太行军区五分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南下干部长江支队第三大队参谋长、大队党委委员,福建军区南平分区参谋长、分区直属
栗秀真
  栗秀真同志生平(1915-2011)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国卫生战线、人口和计划生育战线的优秀领导干部,原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7月20日4时2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栗秀真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追求真理、献身共产主义事业的一生。她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好领导、好同志,是人口和计划生育战线的一大损失。她的高尚品德和卓
(19152011)
王耀轩
  王耀轩,原名王志煜,1914年3月出生于紫陵乡后庄村。1932年9月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沁济-失败后,受党组织委派,从北平回到沁阳。1933年入党,任支部书记。1937年赴山西太原受军训后,被派到山西太谷国民官兵训练团任政治部干事。“七七”事变后,组建山西新军决死队二总队时,先后任三大队连指导员并担任大队党支部委员,决死第二纵队洪、赵、临联合游击队第一支队长兼政治主任,游击五团一营营长、团总支委员、一九六旅十七团一营营长等职。1939年1
尚思光
  尚思光,西向镇义庄村人,1937年8月入伍,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西新军排长、通讯队长、参谋、副团长,太岳军区司令部参谋、股长、教导大队副大队长、第二支队长,太岳军区新九团团长、军大分校教育长、晋冀鲁豫十八分区参谋长,华北一兵团四十三旅参谋长、十八兵团一八四师参谋长、一八五师副师长,西南军区第二高级步校训练部第一副部长、司令部工兵处处长、工程兵学校校长,炮兵司令部副参谋长、第二炮兵司令部副参谋长。1931年,考入沁阳省立第十三
(19142012)
柳林
  柳林,原名靳廷慈,曾用名靳炎,1915年出生于西向镇西向村。1933年至1935年在开封上中学期间,曾参加“一二九”学生抗日运动和开封东站卧轨斗争。1936年在西万村任小学教员并参加“民先”组织。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在山西参加八路军。1938年到延安抗大第五大队学习并留校工作,历任助理员、指导员、总支委员等职。1939年在晋东南打游击。转地方后历任壶关县委学习指导员、林县区长、安阳县副县长、代县长、淇县县长,安阳专署秘书
傅永辉
  傅永辉,1911年出生于王曲乡马坡村,是八卦掌大师傅振嵩的儿子。他从小随父学艺,练就一身过硬拳术。18岁就随母南下,协助父亲教拳。1931年父子俩参加南京国术馆馆长张子江率领的武术队赴港,在中华戏院表演了武当对剑、对刀及八卦推手,誉满全港。解放以来,一直从事武术工作,历任广东省、广州市武协副主席、武术教练,为祖国培养出一批武术高手。1975年,他集50年武林之精华,编撰出《四象拳》论著。这套拳取太极之柔、两仪之韧、形意之刚和八卦健步多变
苏羽
  苏羽(1918——1989年),原名吉学武,紫陵乡东紫陵村人。193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至1937年在家乡从事地下革命工作,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区委组织委员,参加了党领导的沁济-,曾任晋豫边沁河独立游击大队大队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一直在山东工作。建国后,任山东省法院党组书记兼副院长、省政法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等职。1953年调东北参加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先后担任冶金部杨家杖子矿务局局长、辽宁省有色金属局局长、省冶金厅厅长、省
(19181989)
冯志国
  冯志国(1925一1982年),西向镇义庄村人。1938年8月入伍,1942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调晋城武工队工作。历任晋沁县委政治、交通、公安干事,独立营副教导员,沁阳三区区干队指导员,独立营教导员,沁阳五、七区区委书记,十四军四十二师政治部主任,十四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等职。1982年12月5日病故于郑州,终年57岁。
(19251982)
胡维安
  胡维安(1919—1951年)曾化名吴奇,西向镇义庄村人。1936年参加革命,193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维安自幼好学,16岁就读于沁阳培元中学,在校参加“民先”组织。毕业后,在紫陵小学教书,做党的地下工作。1937年春赴华北军校学习,1938年参加决死队任班长,1942年调左权部任独立营副营长。多次被评为“模范营长”、“杀敌英雄”,荣立二等功。1949年任石家庄高级步校教员,1950年抗美援朝,任志愿军十五军第三分部保卫科长,1951年
(19191951)
董希祯
  董希祯(1919—1948年),西万镇西万村人。1940年参加民兵,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7月随军南下,任中共栾川三川区委副书记。同年11月,胡宗南部进犯栾川,在转移中与部队和上级组织失掉联系,时值大雪封山,迷失方向,被地主武装大刀会捕获。该会头目王国杰严刑审讯,并以死相威胁。希祯大义凛然,怒目斥道:“死有何惧?我死了,有更多的人为我报仇,可悲的倒是你们,你们快完蛋了!”2月1日晚在叫河小张沟口英勇就义,其遗骨已于1956
(19191948)
吕水仙
  吕水仙(1883~1945年),乳名葫芦,柏香乡肖寺村人。十岁开始在西王良村跟怀梆老艺人苗发信学戏,出师后一直在沁阳“行戏班”主演旦角。他的嗓子高亢宏亮,音域宽广,唱腔吐字圆滑自如,韵调优美动听,声情并茂,他的大段唱腔往往使台下掌声不绝。当地群众常说:“听着葫芦唱,只把碗来放。听着葫芦喊,只把碗来扳。脱裤当衣裳,要看葫芦反西堂。”他的拿手好戏有《上门楼》、《木莲女征西》、《樊梨花征西》等,1945年被日军枪杀。
(18831945)
周瑞麒
  周瑞麒(1911—1945年),字千里,西向镇虎村人。幼时上学,1929年考入沁阳师范,193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沁师-、暑期读书会和沁济武装-。-失败后,先后在万善、紫陵等地教书,并同李冠慈、王跃轩等重新组建沁阳党支部。1937年初,赴太原国民军政训练班受训。1938年春,参加抗日游击队和道清游击队,曾任博爱豫北公学教务长,修(武)、获(嘉)、武(陟)中心县委秘书,路南工委书记等职。1939年冬回沁,次年参加沁阳县委工作。1
(19111945)
曾铎
  曾铎(1887—1938年),字警吾,号半掘,沁阳城内人。上海中华大学(工学院前身)毕业,先后任职于焦作福中公司、矿务大学、沁阳培元中学。后因不满当局的反动统治,乃愤然辞职。专致于书画艺术,尤擅长竹子兰草。民国初年,曾以竹、兰等条幅回赠于佑仁。20年,警吾的20多幅作品参加河南救灾义展,有两幅竹兰、行书条幅被选入《河南书画册》。
(18871938)
田原
  田原(1919—1938年),原名田发育,山王庄乡万善村人。1935年毕业于河南省立第十三中学,同年考入辉县百泉乡村师范学校。1937年6、7月间赴山西太原军政干部训练班学习,8月1日参加山西青年抗日决死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0月,被派往晋西南蒲县担任人民武装自卫队副总队长。1938年3月1日,日军进犯蒲县,田原等人在文庙自卫队总部被包围,几经突围未成,不幸英勇牺牲。
(19191938)
杨宝
  杨宝(1885—1935年),葛村乡南寻村人。自幼学戏,出师后一直在沁阳行戏班主演文武小生,嗓音高亢浑厚,唱腔铿锵激昂,在幕里一句“挑帘”,能叫满堂喝采,人送外号“盖八县”。他的拿手戏有《虎丘山》、《凤仪亭》等,1935年在本村被土匪杀害。
(18851935)
郭舜仁
  郭舜仁(1909—1933年)乳名长元,紫陵乡西紫陵村人。1931年参加“沁阳抗日救国会”、1932年1月加入“青年反帝大同盟”。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沁阳首批中共党员之一。9月参加并领导了沁济武装-。-失败后,转战山西阳城一带,不幸被捕。后被解押至开封绥靖公署监狱。在法庭上舜仁身遭酷刑,但仍宁死不屈,始终未暴露党组织和革命阵营半点机密。1933年6月28日英勇就义。
(19091933)
张义和
  张义和(1870—1920年),山王庄乡盆窑村人。出身贫寒,祖传窑匠,自幼跟父亲学艺,12岁就能单独操作。该村烧制的各式陶器,因拘守旧法,质地欠佳,一直销路不畅。他解放思想,博采景德镇、宜兴新工艺,对瓦鼎、瓦炉精心设计,加以改良,所制产品精制美观,与铜鼎、铜炉无异。光绪年间,曾为宫廷和官宦人家所欣赏,经常运销北京等地。1914年又运至南洋工艺品赛会,被英国制造家誉为佳品,颁发奖章、奖牌,并赠英文函件赞赏。
(18701920)
刘成俭
  刘成俭(1845—1910年),字子端,西向镇龙泉村人。他从小爱习医道,二十岁攻读医书,二十五岁随叔父到济南府学医。三十二岁开始行医,以医术精通,医德高尚赢得广大人民的信任和爱戴。人民赠以“医冠齐鲁”的匾额,官方赐给“奉直大夫、五品军功”。
[] (1845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