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州名人录
韩愈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生平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思
[]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768824)
李唐
  李唐(1066—1150年)宇欷古。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人,北宋未,为翰林待诏。他对山水、人物、林木、竹石、禽兽等,几乎无一不工,其中造诣最深的是山水画,其次是人物画,画牛也很出名,有一位叫萧照的人,在中原纷乱时朗“流入大行山为盗”,一天,李唐被掠,检其行囊,尽是粉彩画笔。萧照早闻李唐大名,便离开群盗,随李唐南渡,经传授,萧照届然也成了画家。李唐到了南宋都城临安(杭州),年已八十,没有去朝廷报到,在街市上隐名埋姓卖画,境况相当困苦,曾作诗慨叹:“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如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不久,李唐隐名卖画的情况,被太尉邵宏渊发现,惊呼:“这是李待诏的画,李唐来临安了。
[] 中国古代十大画家,南宋四家 (10661150)
王随
  王随(约975~1033年),字子正,北宋河阳(河南孟县)人。宋真宗时,以给事中知杭州,往兴教寺谒小寿禅师,机语契合,竟明0。曾为长水子璇禅师之首楞严义疏注经作序,并删次《景德传灯录》三十卷为《传灯玉英集》十五卷行世。宋仁宗明道年间,出任宰相(也有史书作“丞相”)。临终书偈而逝。《宋史·王随传》:王随,字子正,河南人。登进士甲科,为将作监丞、通判同州,迁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判三司磨勘司。为京西转运副使,陛辞,且言曰:“臣父母家洛中,乃在所部,得奉汤药,圣主之泽也。”真宗因赐诗宠行,以羊酒束帛令过家为寿。迁淮南转运使,父忧,起复。时岁比饥,随敕属部出库钱,货民市种粮,岁中约输绢以偿,流庸多复业
[] 宋朝宰相 (9751033)
李邦献
  李邦献,字士举,河阳(在今河南省孟县)人。太宰李邦彦之弟。 宣和七年(1125),直秘阁、管勾万寿观。绍兴三年(1133),夔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五年(1135),特追职名。二十六年(1156),荆湖南路转运判官。又直秘阁、两浙西路转运判官。乾道二年(1166),夔州路提点刑狱。六年(1170),兴元路提点刑狱。官至直敷文阁。著有书籍《省心杂言》。原始于在宋有临安刊本,题为林逋撰。或又以为尹�所撰。至宋濂跋其书,则谓逋固未尝著,�亦因和靖之号偶同而误,皆非其实。而王�所编《朱子语录续类》内,有《省心录》,乃沈道原作之文,必有所据,当定为沈本。陶宗仪《说
[]
李结
  李结(公元12世纪)〔南宋〕字次山,生卒年不详,《宋史》无传,画史失载。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寓居浙江湖州霅溪。曾官休宁主簿、昆山宰、毗陵守、蕲春守,光宗绍熙元年(1190)以尚书郎为四川都转运使,然后奉祠请退休。卜筑霅溪,又号“渔社”。与范成大、周必大、赵雄、洪迈、尤袤等著名文士交往。善诗文,亦擅绘画,特善山水,传世作品有《雪溪渔社图》卷,绢本,水墨,纵40.7厘米,横135.5厘米(画面绢素破碎严重),描绘其卜居霅溪庄园景色,宅院厅堂、莲池水榭、高柳果树、小桥曲溪、勾栏环绕无不栩栩如生。卷后有淳熙十二年(1185)范成大跋、十五年(1188)洪迈跋、绍熙元年(1190)周必大、赵雄跋、二年
[]
李元淳
  李元淳(公元738-804年),字遂。唐天宝末安、史作乱,元淳十六岁从军,随平北节度使尚衡与叛军战.冲锋陷阵.骑射骁勇。后受肃宗皇帝召见,授试右金吾将军衔,又随王玙出镇淮海,因功擢任兵马使。及至李希烈反.元淳率军忠勇齐奋,所当必破。因功加银青光禄大夫,封狄道县子,食邑三百户;进封祁连郡王,食邑三千户,加上柱囤兼御史中丞。贞元二年拜右神策军将军。四年授河阳三城怀州都团练使,兼御史大夫。元淳本名长荣,德宗皇帝特赐名元淳。次年任怀州刺史,加管内营田使,开渠30余里.置屯30余所。十二年授榆校下部尚书,河阳三城怀州节度使:十五年改拜昭仪军节度管内支度营田,泽、潞、邢、洺等州观察处置使,潞州大都督府长史
[] (728804)
冯拯
  冯拯(958~1023),字道济,孟州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太平兴国进士,景德间除参知政事。祥符东封,以拯为仪仗使。卒谥文懿。《宋史》卷二八五有传。冯拯(九五八~一○二三),字道济,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九七七)进士(《隆平集》卷四本传)。历知数州。真宗咸平四年(一○○一)自枢密直学士迁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景德二年(一○○五)拜参知政事(《宋宰辅编年录》卷三)。以疾罢。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知河南府(《隆平集》卷四)。七年,除御史中丞,又以疾出知陈州。天禧四年(一○二○)拜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充枢密使,进左仆射。仁宗天圣元年罢相,出判河南府(同-),卒,年六十六。谥文
[] 宋朝宰相 (9581023)
韩仲卿
  韩仲卿(?—770),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唐代文学家韩愈父亲。官居秘书郎赠尚书左仆射。生有三子,韩愈是其第三子。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他曾做过潞州铜鞔(今山西省沁县)县尉,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县令兼摄永兴(今湖北省阳新县)县令,鄱阳(今属江西省)县令和秘书郎。韩仲卿贤明能干,有政绩,他从武昌令调任鄱阳令时,当地父老为他刻石颂德:“未下车,人惧之;既下车,人悦之。惠如春风,三月大化。奸吏束手,豪宗侧目居未二载,户口三倍官绝请托之求,吏无丝毫之犯去若始至,人多怀恩。”韩仲卿对文学也有相当修养,曾编纂三国文学家曹植文集,并为之作序。
[] (?~770)
韩昶
  韩昶(799—855) 字有之,小名曰符。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吏部侍郎韩愈长子。早年从樊宗师学文,大和元年进士。释褐邠州从事,试宏文馆校书郎,又为襄州从事,除高陵尉集贤殿校理,迁度支监察御史,拜左拾遗。牛僧孺镇襄阳,奏为支使。拜秘书省著作郎,迁国子博士,除襄阳别驾,检校礼部户部郎中。大中九年(855年)六月三日有疾,八日卒于任上。现江西宜春袁州区和万载县有韩昶(或说韩愈)的后人,江西宜春袁州韩氏家谱《赣西韩氏家谱》第一世就是韩昶的小名:符。
[] (799855)
韩衮
  韩衮: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人,郡望为昌黎(今辽宁义县)。字献之。生卒年不详。唐懿宗咸通七年(866)丙戌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五人。考官:礼部侍郎赵囗。试题为《被衮以象天赋》等。韩衮为韩愈之孙,韩昶次子,生性狂放,嗜酒如命,取状元谢恩之际,在宴席上豪饮后口出狂言,举止失礼,此后友人皆不敢与其共饮,同榜者称其为颠酒同年,后不知所终。其兄韩绾亦进士及第。
[]
韩老成
  考昌黎年谱世系所载:韩愈三岁,即失去父母,由长兄韩会、长嫂郑氏抚育成人。韩老成(770—803)韩愈侄子。韩愈兄弟三人,韩会无子嗣,二兄韩介生有二子,一名百川,一名老成。后老成过继给韩会为嗣,在族中排行第十二。老成生有二子,长韩湘,次韩滂。韩愈《祭十二郎文》曰:“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贞元十九年,韩老成死。
[]
宁玉
  宁玉(1236-1302),元初著名将领,河南孟州河阳县(今孟县)孟州故城(下孟州)西门里富平坊人(后裔迁居今三道沟),幼聪慧,迥异群儿,成人后,才气超迈,惯习弓马。蒙古宪宗蒙哥二年(1252)水军万户张侯甚器重之,辟玉为盟津渡长。元世祖忽必烈中统二年(1262)建大都,宁玉从张万户经营其工程。不久由百夫长擢升千夫长。至元三年(1266)蒙古军围襄樊,宁玉受命开邓州七里河,引水注新野,通饷道。至元七年晋升万户。元军渡江,宁玉军功甚多。至元十三年(1276)制升宣武将军,镇守吴江长桥。至元十五年制改昭勇大将军,为本军万户,升至镇国上将军,行浙西道吴江长桥都元帅府事。至元二十二年(1285)九月制
[] (12361302)
常仲连
  常仲连,1914年生,原名常光金,孟县化工乡南开仪村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主要在晋冀鲁豫边区工作,身经百战,未尝败绩,是位能征善战的军事指挥员。常仲连出身贫寒,四岁丧父,九岁丧母。十三岁即离乡出走到山西太原当童工。1935年秋和几位工友弃工从军,经过几个月的奔波,终于在山西洪涧县万安镇找到红军,开始了戎马生涯。常仲连1936年2月入伍后,勇敢机智,冲锋陷阵,一个月入团,三个月加人中国共产党,不久被选深造,学习理论和文化知识,先后担任班长、分队长、指导员、营长、团长、师长,与日军和国民党部队抗击,肩负着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和解放晋、豫边区等重任。1952年,军委从陆军抽调干部加强空军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韩湘
  韩湘,字北渚,生于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年),为韩愈侄孙、韩老成之子,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中进士,官至大理寺丞。这是历史上的韩湘。历史上的韩湘是个汲汲于科举功名的士子,而且最后也如其所愿,功成名就。韩湘子,字清夫,是古代汉族民间传说故事中的八仙之一,拜吕洞宾为师学道。道教音乐《天花引》,相传为韩湘子所作。有说法称他是唐朝韩愈的侄孙子韩湘。生性放荡不拘,不好读书,只好饮酒,世传其学道成仙。韩湘子是道教八仙中比较年轻的一位神仙,也是历史上确实存在的人物。根据历史记载,他本来名叫韩湘,是唐朝(618-907年)著名的大文学家韩愈的侄孙,曾经考取了进士并担任过唐朝时期中央政府的官职。人物生平韩湘
[]
汤仲明
  汤仲明(1897-1980)原名俊哲,孟县城关乡中汤庄人。是近现代著名科学家、木炭汽车发明者。小时候家境贫寒,其父种地兼做皮衣裁缝。他6岁入学,15岁毕业干县立高等小学校,19岁毕业于怀庆(沁阳)中学。以后又先后到开封师范讲习所和北京法语翻译学校学习。1919年6月,他被选送法国留学,入南台国立职业学校学习3年,又入昂若国立工业专科学校学习3年,毕业时获机械工艺工程师职称。他在法国留学期间,先后在南台火车制造厂、巴不来格飞机制造厂、巴黎来若汽车厂实习过,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为一名具有真才实学的机械工程专家。1926年3月,他怀着实业救国,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毅然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返回祖国
(18971980)
薛所蕴
  薛所蕴(1600-1667),字子展,世居孟县城北五里缑村;县城北大街中段路西旧薛街有薛宅,薛所蕴晚年长期在这里生活。薛所蕴万历四十五年(1617)考中秀才;天启七年(1627)乡试考中举人;次年即崇祯元年进士及第,时年29岁。授山西襄陵县知县。崇祯六年(1633)皇帝召见了薛所蕴。见他举止非凡,言行大方,谈吐自如,学识渊博,就任命他为翰林院检讨,崇祯十六年被任命为国子监司业。1644年入清后,薛所蕴向清廷提出了许多安定局势、招抚农民起义军、恢复发展文化教育等方面建议。顺治二年(1645)清政府任命他为国子监祭酒。薛所蕴奏请皇帝令汉、满文武大臣备选其子弟人国子监读书,并开设八旗教习,训课满洲诸
[] (16001667)
武怀让
  武怀让(1900-1936)字迈五,别名胡景.夫敬等.孟县早期著名革命活动家之一。光绪二十六年(1900)十一月出生于河南省孟县南街一个中农家庭。父亲武凌汉,以教私塾为职业,怀让弟兄三人,他居次。怀让五岁能背诵唐诗,善辩论,当时人们称之为神童。民国初年,清代封建风习在社会上尚盛行,怀让却毅然让老人给他剃去发辫,光着头登台舞动小拳头,学成年人讲话,人称他为武家小和尚。入学后,记忆力强,读书过目成诵,每次考试多占头名。稍长,学业大进,尤长学习外语,喜读中外书籍.视野渐阔。1918年中学毕业,考入焦作福中矿务专门学校学习,因闹-,渡当局开除学籍。1921年夏,考入唐山交通大学预科,不久即参加马克思丰
(19001936)
和铃
  和铃(1820-1883)本名文秩,字敬修,号勉斋,东小仇乡大仇村人。孟县近代著名学者和教育家。和铃自幼好学,博闻强记,读书务求真解。年21岁成秀才,31岁成岁贡生。他性格端凝,于天文,地理、礼乐、河渠等多方面知识都有所研究,尤好读史鉴及理学之类书籍。26岁(1846)闻河内李文清公(即李棠阶)为理学正宗,遂往拜见,并从其学。经常向李棠阶提问难题,以求解惑,受到李棠阶所器重。和铃平生不慕荣利.不求宦达,晚年在本乡教授生徒,常与学生切磋为人处世之道。每逢荒岁,设法赈济贫民;平时劝子弟勤俭为本。并亲创家规,族训,遇婚丧大事不许子弟铺张浪费。于光绪八年(1882)六月三十日病故,年63岁。所著有《李
[] (18201883)
张伯华
  张伯华(1904-1952),本名汉英,字伯华,曾化名张自清,孟县吉利村(今属洛阳市辖)人,富农出身,1914年入村塾读书,1921年在冶戍镇孟县县立第二高级小学上学,毕业后考入设在沁阳的河南省立第五甲种农校。1927年经人介绍到驻滑县周民革命第二集团军梁寿恒部史旅旅部军需处任准尉秘书3个月,不久加入国民党。后返里在本村小学任教。1929年到孟县清乡局任书记员4个月,于11月入国民党河南省党部办的河南政治学院,为期6个月。次年9月下旬,省党部派他到巩县县党部任党务整理委员会委员。1933年回孟,充任国民党孟县党部干事。1937年冬兼任县政府兵役科科员。1938年初,日军侵孟,国民党县长任邦逃跑
(19041952)
全部孟州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