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名人录
张玘
  张玘,字伯玉(?~1162年),渑池县阳壶人(今洋湖村)。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张玘变卖家产,招兵数千,跟随京西北路安抚制置使翟兴抗击金兵。当时,金兵从距渑池城西北45里之白浪渡口长驱渡河。张玘率兵阻击,把金兵打得人仰马翻,落水淹死者不计其数。保卫了黄河南岸广大地区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张玘积功补武翼大夫。 绍兴元年(1131年),金国大将高琼率兵攻取商州(今陕西省商县)。宋高宗命令制置司前军统制董先抗击,张玘是董先部将,奉命率骑兵冲击,玘一出阵,即鞭马猛进,所率骑兵追随不及,玘单人独马在四皓庙被数百骑金兵包围。他怒目大吼,举刀猛砍,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金兵溃不成军,纷纷逃散。
[] (?~1162)
曹端
  曹端,字正夫,生于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卒于明宣宗宣德九年(1434年)。祖籍山西曲沃县阎村,姓杨。五世祖过继于舅父曹家,经父曹敬祖迁居渑池滹沱里(今曹滹沱村)。 曹端幼年聪敏过人,五岁时见到《河图洛书》,就在地上画着请教父亲。18岁时中秀才。成年后,专心致志钻研性理。他的治学态度是亲自实践,并强调安祥、忠厚。当他读到宋代儒学家周敦颐著的《太极图》、《通书》、《西铭》后,感慨地说:道理就在这里啊!于是就下苦功钻研,日久。座下脚踏的两块砖都被踩穿了。 曹端对父母十分孝敬。父亲起初信奉释氏,他就作《夜行烛》一书送给父亲,规劝说: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
[] (13761434)
刘丰
  刘丰(1915~1993.2)原名刘有锋(又名刘有丰),河南省渑池县英豪镇吴窑头村人。1929年因生活所迫,随同乡人抢地主粮食,加入杆子武装。翌年春,被冯玉祥部收编。“中原大战”后编入孙连仲的第26路军。1931年12月参加由赵博生(共产党员)、季振同、董振堂等领导的宁都起义,被编入红5军团13军39师,历任班长、排长、副连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斗争。1932年入团。1933年4月,调任-总供给部粮秣处科员、赣南云都办事处主任,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参加长征,1935年6月长征途中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受中央委派慰问红四方面军30军。后任红四方面军总部第4局4科粮秣股股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151993)
张汝光
  张汝光(1914-2000年),原名张汝秀。渑池县人。1930年到冯玉祥部队当看护兵。翌年6月,随冯部抵江西“剿共”。9月,投诚红三军九师,被分配到军医处工作。1932年1月,张汝光入中央红军军医学校学习。1933年3月留校工作,后调总卫生部工作。之后,调中央红色医院工作。不久,任卫生学校附属医院二所所长兼主治医生。是年秋,中央红军一部入闽作战,张汝光奉命到福建宁化后方医院二所帮助工作。1934年10月,张汝光带领100余人,用担架抬着60余名伤病员随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6月调任红军总司令部卫生所所长。193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调任红三十二军卫生部长。参加了甘肃环县山城保战役的卫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19142000)
赵进
   赵进(1918~1961年),原名翠荣,女,渑池县仁村乡槐圪塔村人。出身封建地主家庭。8岁起随父生活,在北京、开封等地读完小学、初中和高中。 赵进在小学、初中一年级时,学业成绩优良,博得父亲和老师宠爱,初中二年级开始看进步书刊,同时受到进步教师影响,逐渐认识到封建家庭的罪恶,产生了对旧社会的不满。当一二·九-波及到开封时,她积极参加了南下-,在开封车站露宿7天7夜,要求政府抗日。1936年考入高中,参加了学生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4月由郭升允、王文长(地下党员)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刘书景、郭勇3人在仁村镇渑池县立第六完小任教,以教书为掩护,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成立了党支部,赵为
(19181961)
赵曾佑
  赵曾佑(1894~1950年),字衡孙,渑池县西阳乡西崇村人。 1915年,赵曾佑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河南省立洛阳中学,次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1919年,参加了著名的五四-。 1920年,赵从北师大毕业后,曾先后在河南禹县中学、洛阳明德中学任教。1929年1月,赵以优异成绩,考取了河南省政府举办的教育局长训练班,5月,学习期满后,由省政府教育厅委派为渑池县教育局长。这是渑池县第一个由省府委派的教育局长。 1930年,赵辞去教育局长职务,到河南省救济院主办的孤儿教养所任教务主任。教养所停办后,1933年至1937年在巩县黑石关中学当教师。1937年抗战开始后,赵离开巩县,
(18941950)
贺耀天
   贺耀天(1905~1982年),又名贺景星,渑池县西阳乡贺滹沱村人。1925年在开封嵩阳中学上学时,经常受一些进步教师和同学的革命思想影响,萌发了爱国主义思想。他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创造季刊》和《京汉工人-流血记》等进步书刊,孙中山逝世后,他参加了悼念孙中山先生的活动,还组织同学到街头宣传革命。同年10月经同学韩东县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五卅惨案后,他和同学们一起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积极参加了后援募捐运动,组织学生到各教会学堂演讲,揭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1926年1月,开封学联派他回渑池扩大宣传沪案后援募捐运动。同年11月,日益高涨的青年-遭到北洋军阀的镇压
(19051982)
上官子平
   上官子平(1906~1945年),渑池县仰韶乡仰韶村人,出身地霸。久有控制地方之心。曾任国民党渑池县-长、县长,地方自卫队司令等职。他嗜好烟毒,搜刮民财,为非作歹,在渑池称霸达十年之久。 1930年,阎锡山和冯玉祥联合讨蒋(即中原大战)时期,上官子平出任渑池县-长,因-,被当任县长丁世平扣压,后求情具保,丁批:杀之可惜,留之则为地方害,此人得志,渑民无遗类矣! 1934年,上官子平掌握了渑池地方武装力量。1938年春,因晋南形势紧张,渑池成立了河防队,上官子平任大队长;秋季成立抗日自卫团,自任副司令。1941年,中条山失利后,到1944年日军渡河前夕,渑池又成立战时人民自卫队,上
(19061945)
段然
  段然(1920~1946年),幼名石阁,曾用名段有信,渑池县洪阳乡吴庄村人。 段然幼时好学。1937年考入河南省立洛阳第八中学。在校期间,接受了学校地下党组织的教育,曾先后在洛阳、偃师、盂津、新安县的铁门等地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1938年8月,段然和史平等12名进步学生由学校地下党负责人吴芝圃介绍,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奔赴延安,入抗大学习,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学习期满后,被分配至八路军一二○师任连指导员,在晋东南、汾河一带与日军作战。由于他作战勇敢,指挥有方,屡胜日军,被提任司令部作战科任副科长。 1945年8月,日军投降后,段然所在部队奉命挺进东北,接受日军投降。
(19201946)
郭丁山
  郭丁山(1911~1973年),小名石墩子,渑池县洪阳乡刘村人。 郭丁山自幼酷爱文艺。10岁时拜师山东人崔世廷学习越调戏并建立刘村越谭戏班。郭丁山习演须生,演出的《私访良乡县》和《铡叶里红》等戏,颇得乡民好评。三年后,崔世廷离渑,戏班也自动解散,但郭天天练嗓,从不间断。 1927年夏,新安县老艺人康大妞到刘村教戏,成立豫剧班。郭丁山参加豫剧班,接受了严格的正规训练,一字一韵,一招一势,劾昔钻研,精益求精。他尊重艺术,尊重观众,无论在城市或在农村演出,他一概严肃认真,从不马虎。几年以后,就在新安、渑池两县享有很高威信。 l940年,国民党高级将领张钫回新安县为母亲祝寿,从西安带
(19111973)
姚庆堂
   姚庆堂(1905~1963年),渑池县仰韶乡上官庄人。1949年以后,曾任农会代表、马岭棉花试验场主任,县、乡人民代表,县人民委员会委员。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从组织互助组、初级社到成立人民公社,他都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曾荣获中央根据地工作模范奖章一枚,并出席过河南省学习文化模范会、洛阳地区劳模会,还多次获得过渑池县农业模范、林业模范、植棉模范、抗美援朝模范、爱国模范和拥军工作模范等光荣称号。1968年8月因病逝世。 姚庆堂五岁丧父,七岁开始给地主放牛羊,扛了22年长工,打了8年半短工,饱尝了旧社会的苦难。新中国建立后,他积极参加减租减息、反匪反霸斗争。土改中带头组织农会,斗地主、斗恶霸
(19051963)
李黄飞
  李黄飞 (1946~)笔名黄飞。河南渑池人。1968年在河南灵宝插队落户。1971年后历任洛阳钢厂、洛阳市木材公司工人,洛阳日报社文艺副刊部副主任、主任、编委。1987年在北京鲁迅文学院二期进修班学习,1987—1989年在西北大学一期作家班学习、毕业。200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中短篇小说集《古树下有个风流庵》,长篇小说《头狼》,短篇小说《紧急通知》、《绿色的雪》、《醒桥》、《长在屋子里的桐树》、《空网》、《雨旗》、《雨夜》,中篇小说《天仇》、《老莫其人》、《夏天的故事》。散文《贾平凹与丑石》获1993年第五届中国报纸副刊好作品评选一等奖,随笔《正班级是什么级?》获2001年第十二届中国
罗玉芬
  罗玉芬(1928~1945年),乳名荣,女,渑池县英豪街人。1945年2月在豫西公学学习。同年9月不幸被捕,壮烈牺牲。年仅17岁。 罗玉芬在豫西公学学习期间,努力学习,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活动。1945年5月26日,上官子平叛变,她随学校渡黄河转移至山西,后又随军返回渑池。由于她立场坚定、机智勇敢,被党组织分配作地下工作。活动于陕县琉璃寺(即安国寺)一带,组织发动群众,并到塔罗村侦察地方匪首李云彩的行迹。 1945年9月20日,地下党负责人英豪区长李庆林令罗玉芬迅速转移,罗玉芬的母亲金福莲和二妹罗方(当时12岁),急忙带着李区长的信送往李村原上安国寺。当她即将行动转移时,情况恶化,国民
(19281945)
杨焕周
  杨焕周(1935~1962年),教师,共青团员,渑池县城关镇野狐沟村人。1962年夏为护送生过河回家,被洪水淹没,壮烈牺牲。 1956年杨焕周在陕县高中肄业,曾在洛阳水泥厂当过工人,1960年参加教育工作。先后在池底、官庄、张沟小学任教,后调塔泥小学任五年级班主任。生前工作积极,教课认真,爱护学生,获得师生好评。 1962年6月27日下午,天下大雨,临近塔泥小学南涧河洪水暴发,学校动员涧河南岸盂村、范湾、高店等村走读的五、六年级学生在学校住宿(有的住在亲戚家)。杨焕周老师亲自给学生买饭、安排住宿。由于这些学生在校住宿不习惯,第二天早晨7点多钟,十数名学生不告而别。校长张崇文、教导主
(19351962)
张若千
  张若千,原名张兰亭,男,汉族,河南渑池县人,1921年9月生,1938年7月参加革命,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7月至1938年11月陕西安吴堡青训班学员、西北“青救会”工作员;1938年11月至1939年9月延安抗大、晋东南抗大学员、文书、锄奸组长,十八集团军政治部锄奸训练班学员;1939年9月至1940年6月晋冀豫边区纵队政治部锄奸部科员;1940年6月至1947年9月129师、太行军区锄奸部科员、副科长,晋冀鲁军区保卫部一科科长;1947年9月至1949年4月河南新县县委常委、副书记,鄂豫军区二分区政治部组织科长,郑州市工委委员兼军管会公安接管组副组长,中原军区保卫部一科科长;1
(19212013)
王基
  王基(1932~),原名王学贵,曾用名王培华,笔名荆舟、荆翔宇、薛凤子、薛桂、仰韶等,河南省渑池县人。1958年毕业于开封师院(河南大学)中文系。先后任开封一高(开封高中)教导主任、副书记、副校长。1983年调任开封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作协主席、《东京文学》主编。1988年出席中国文联第五次代表大会,同年10月调任开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为开封师专教授兼开封宋代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擅长明清小说研究。在《三国演义主题新探》中首次提出人才说,受到第三届全国《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的关注,《光明日报》报道时特别提及主题人才说。1992年《三国演义新论》结集出版。在《水浒》研究中,他从梁山头领的家
李遇庚
  李遇庚(1917~1956年),渑池县天坛村人。8岁入学。9岁时全村遭土匪洗劫,他家中房屋被烧殆尽,母亲也被烧死。虽然家境贫困,但他仍坚持半耕半读。1935年,18岁的李遇庚以优异成绩高小毕业并考入县立初中学习。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在占领了东北后,继续向华北发动新的侵略,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下,他立志参加革命,1937年,他毅然弃学,投奔倾向革命的、在西北军谋职的本家兄弟李广德处。当时恰值驻扎在三原县的红六方面军军政革命部队学校招生,旋即报名参加,毕业后被分配到部队工作,同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李遇庚参加革命后,历任连指导员、教导大队政委、县委书记、西北
(19171956)
刘漫天
   刘漫天(1906~1951年),维吾尔族。渑池县东关人。早年肄业于河南大学,黄埔军官学校四期毕业,后在庐山训练团、留学美国步兵军校高级班学习。历任国民党军队副官、科长、参谋主任、营长、团长、旅长、处长、师长。1937年,在第五军八十七师任团长、旅长时,曾参加淞沪战役,抗击日军对上海的侵略。1945年,任北平第十二战区政治部主任。 1949年,任国民党二四五师师长,同年9月22日在甘肃酒泉起义,为解放西北作出了贡献。 1950年5月22日,组织分配他到西北军官学校学习,后调到天水高级步兵学校作教学工作。1951年4月肃反运动中,由于天水高级步兵学校工作有些失误,他本人对党的政策不理
(19061951)
安民
  安民(1917~1982),又名安高亮,原籍山西省长子县安家村,建国后,迁居渑池县城关人民后街。1941年10月参加革命,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安民参加工作后,曾任长子县抗日区公所千事、地壁村联校校长、坊编村村长、长子县新华医院经理、太岳行署农场五分队主任。1947年8月随军南渡黄河,带领武工队活动于渑池县二区英豪一带。同年11月国民党胡宗南部东进洛阳,他率领二区区干队和民兵50余人,在渑池北山一带与国民党军展开游击战争,时达五个月之久。他英勇奋战,指挥有力,多次激烈战斗,终获胜利。 1949年后,他历任渑池县二区区长、县政府秘书、正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兼渑池县钢铁广书记。19
(19171982)
全部渑池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