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名人介绍(10)
181、范汉杰
  范汉杰(1896.10.29—1976),名其迭,字汉杰,广东大埔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将官班甲级第一期、德国陆军大学毕业。毕业后,在粤军第一师邓仲元部历任参谋和连、营、团长等职。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二十九团团长、第十师师长。北伐期间,参加过大败军阀吴佩孚的汀泗桥战役和讨伐孙传芳的江西德安马回岭战役等。北伐后出国留学,曾到日本、德国考察,研究欧
(18961976)
182、唐生明
  唐生明(1906-1987) 国民政府-中将部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东安县人,1906年10月10日出生于东安县芦洪司白木町。系唐生智之胞弟,排行第四。1914年开始在私塾就读。1915年入长沙明德学堂。1919年秋入湖南第一师范附属小学高级部。1922年入长沙兴会中学初中就读。1924年春入湖南陆军讲武学堂。1926年4月入广州黄埔军校第四期,同年10月毕业。19
(19061987)
183、李天霞
  李天霞(1907——1967),字耀宗,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陆军中将,曾任国民革命军第74军(整编74师前身)旅长、师长、副军长,与俞济时、王耀武、施中诚军长、余程万师长,廖龄奇师长,张灵甫副师长等均为该军代表人物。后任国民革命军第100军军长、国民革命军整编第83师师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兵团第一纵队司令官、国民政府第一绥靖区副司令官、国民革命军第73军军长等职。1949年9月因福建平潭失守,蒋介石
(19071967)
184、严凤仪
  严凤仪,原名严銮海,1896年9月4日出生于海南乐会县第二区笃琼乡夏村(今琼海市中原镇山仙村)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父亲严琼台,忙时务农,闲时做点小生意,是个走村串户叫卖的挑油郎。母亲王氏素以种田为业,是位谦和的农村妇女。严琼台夫妇生有万海、耀海、敬海、銮海兄弟4人,但耀海幼年夭折,敬海少年时被病魔夺去生命,严凤仪虽排行第四,但乡邻们都称他为“二爹”。严凤仪少年时在本地水口国民学校读书,因家境贫寒,
(18961931)
185、熊雄
  熊雄(1892—1927)。在宜丰无数的革命先烈中,熊雄作为我国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最早从事革命军队政治工作的杰出领导人,是最为突出的一位。一九八四年八月,聂荣臻元帅亲自写下“熊雄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条幅,以缅怀其辉同日月的生平。熊雄是宜丰芳溪下屋村人,一八九二年三月八日出生在当地一个殷实农户的家里。从小聪颖好学,兼修文武,志向远大。一九O六年,他还只有十四岁,便有“我辈青年应志在四方
黄埔军校政治部负责人,革命烈士。(18921927)
186、易安华
  易安华(1900——1937)袁州区遶市乡泽溪村人。1925年,南下广州,投身革命,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宪兵科。毕业后,以陆军总部学兵团中尉排长职随军参加北伐。1927年擢升中尉连长。1930年随部参加蒋、冯、阎大战,固守杞县雷寨,以一连之众,挫数千之敌,声名大振,连升少校营长、中校团副等职。 1931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易安华任87师261旅522团中校团副。该团接防蕴藻浜、张华浜一
(19001937)
187、冯达飞
  冯达飞(1899~1942)冯达飞,又名国琛,广东连县人。民国8年(1919)在连州中学读书时,参与组织学生--,声援北京“五四”-。中学毕业后,考进广东陆军测绘学校,后转入西江讲武堂学习。民国11年毕业,任粤军中尉军官。民国13年辞职考入黄埔军校,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2月参加第一次东征,3月被派到广东航空学校学习,7月赴苏联留学,民国17年毕业回国。翌年夏奉派到广西,先后在张云逸领导的教导
(18991942)
188、刘铁超
  刘铁超(1899—1932) 红二十军、三十五军军长,革命烈士。 湖南省耒阳县(今耒阳市)人,1899年2月27日生。7岁入村私塾读书,12岁时父母双亡。在哥哥和亲朋资助下,考入县杜陵高小读书,毕业后在家务农。1924年冬考入黄埔军校,为第三期步兵队学生,1926年初以优异成绩毕业。鉴于他在东征中的英勇表现,留校任第四期政治科区队长,军校中共党组织吸收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7月
(18991932)
189、郑介民
  郑介民(1897~1959) 原国民党军统局长,陆军二级上将。原名庭炳,字耀全,号杰夫,宝芳乡下水村人。曾在文昌中学读书,十六岁时弃学,后到马来亚当华工。1924年初,返回广州,报考黄埔军校第一期,未中。后到广州市-长兼警卫旅旅长吴铁城办的警卫军讲武堂学习。8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编在步兵科。毕业后,于1925年10月被军校选送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8月,从苏联毕业回国后曾任第四军政
(18971959)
190、何赤
   何赤,原名何应圣,1904年出生于海南崖县一区保平村(今属三亚市崖城镇)。他秉性憨厚,待人真诚,心地善良,勤奋好学。八岁进入本村私塾念书。1914年保平私塾改为国民初级小学,废除八股文章,教授新文化,何赤进入国民初级小学又从头读起,1918年毕业。1919年考入崖县县立一高小学就读,这时正值五四运动时期,各个学校的学生都被五四运动的波涛所推动,纷纷卷入五四运动的洪流。1922年。何赤在学生会的带
(19041990)
191、李默庵
  李默庵(1904-2001) 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长沙人,1904年9月9日生。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又-。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国民革命军和北伐战争,任六十团-表、连长、营长、副团长、团长,经历了攻占武昌、南昌、杭州、上海、徐州等著名战役。1928年以后,任第一军六十五团团长、第十一师三十一旅少将旅长、第十师中将师长,参加国民党中央军同地方军之间多
(19042001)
192、孙炳文
  孙炳文(1885——1927年),字浚明,革命先烈。南溪县城郊魏家山(今南溪镇)人。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聪明、秉性敦厚。八岁入私塾启蒙,后由亲戚资助,在县城上小学。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考入宜宾官立叙府中学。1908年,考入北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攻读文科、英语,成绩名列前茅,并辛亥革命爆发,在民主思想的影响下,他参加京津等地激进青年组织的“铁血团”,多次出入北京车站参与运送武
[] 革命先烈(18851927)
193、王叔铭
  王叔铭(1905年10月16日—1998年10月28日),本名醺,号叔铭,汉族,山东诸城人;1941年授予空军少将,时任空军第五路司令官,1946年6月29日任空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1953年10月晋升二级上将,时任空军总司令,后又晋升为国民党空军一级上将;1998年10月28日病逝中国台湾台北市,享年93岁。早年经历王叔铭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幼年就读于县立高等小学;1924年4月他离开家乡,
黄埔军校一期学员(19051998)
194、孙成达
  孙成达,海南定安县雷鸣镇赤目坡村人,1905年5月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1919年,孙成达考上县立第一高等小学。1922年高小毕业后,考取了当时很有政治影响的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在那里认识了许多志士同仁。1924年底,孙成达考取了黄埔军校第二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6月19日,孙成达跟随徐成章参加省港大-。徐成章任工人纠察队总教练,孙成达任教练。广州工人纠察队成立后队伍迅速壮大,
(19051930)
195、陈永芹
  陈永芹(1900~1927),1900年1月14日出生于海南乐会县(今海南省琼海市)九曲江乡北山村的一个中农家庭。父亲陈淑汉是个忠厚老实的农民,母亲何氏是个善良俭朴的农妇。陈永芹在本地的美谷私塾读书时,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1917年陈永芹随父亲往新加坡谋生。不久,父亲因积劳成疾去世。当时陈永芹刚满18岁,在异国无依无靠,流落街头,靠干点杂活艰难度日。1922年,陈永芹回到家乡,但生活仍然难以维持
(19001927)
196、邬强
  邬强(1911~1992)邬强,广东省英德县鱼湾镇年栏铺村人。193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7月参加英德鱼湾乡农民-,任乡苏维埃政府文书、中共特别支部军事委员。-失败后,仍坚持地下斗争。民国22年(1933)2月,转投蔡廷锴的第十九路军六十师三六〇团特务连当文书,同年12月被遣散。民国25年9月,由中共组织派到广西黄埔军校第一分校学习。毕业后编入李宗仁所属的第三十一军一三一师任排长、副连长,参
(19111992)
197、邓毅刚
  邓毅刚(1904—1932)中共中央局秘书长湖南省汝城县人,1904年8月30日出生于汝城县附城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北伐,任革命军初级军官,在北伐战争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随朱德、陈毅率领的湘南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连长、特务营长、纵队参谋长、龙岩赤卫军大队长、总队长、闽西红军独立团团长、红十二军军长、红三十五军军长等职,为创建
红三十五军军长(19041932)
198、阳翰笙
  阳翰笙 (1902~1993)原名欧阳本义,笔名杨剑秀、华汉。四川高县人。中共党员。1925年毕业于上海大学。曾参加“五卅”运动。历任上海大学中共党支部书记,中共闸北区委书记,黄埔军校、国民革命军政治部秘书。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任某军政治部秘书长。1928年入创造社,负责左联、文总组织部书记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任文协理事,剧协、影协常务理事,政治部第三厅主任秘书,中国电影制片厂编导委员会、中华剧
(19021993)
199、赖传湘
  赖传湘(1903—1941),国民革命军第十军第一九〇师少将副师长,追晋陆军中将。又名镇之。1903年2月17日出生在江西省南康县东山乡马草村一个农民家庭。家境贫寒,四个儿子中,父母只供聪明好学的赖传湘一人读书。小学毕业后,赖传湘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昌省立第一中学。在校期间,受新思想的影响,又目睹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决心投笔从戎。1925年8月,考入黄埔军官学校第四期。1926年10月毕业,在国民革
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19031941)
200、黄祖轲
  黄祖轲,号立三,1892年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东山乡黄家门的一个地主家庭。1912年2月初,黄祖轲在东山乡和有志青年徐履仁一见如故,为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相约外出求学。当时徐履仁家境穷苦,无法筹集学费,黄祖轲慷慨解囊支持,两人于是年赴武昌考入武汉中学。在武汉,黄祖轲目睹北洋军阀政府腐败无能和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强取豪夺,无比愤怒,常写进步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得到了校长董必武的赏识。在董必武的教育培养下,黄
(1892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