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公布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24)
李亚峰
  李亚峰(?—1943)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4军分区21团团长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4军分区21团团长
李光宇
  李光宇(1907—1943)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3军分区滦东地区敌工部部长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19071943)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3军分区滦东地区敌工部部长
李成华
  李成华,字国选,1915年出生于河北省魏县回隆镇。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失陷,热河告急。正在本镇完小就读的李成华,面向全班同学激愤地说:“咱以后谁不打鬼子,就是孬种;谁当汉奸,就不是中国人!”七七事变后,23岁的李成华集中了本镇同学、亲友十多人,成立了抗日的“局所”,提出了“保卫家乡”的口号,得到了本镇各阶层人士的拥护。绅士华老常、李保玉、聂文长、聂清林等送来了几十只步枪和部分弹药,使李成华组织的局所
(19151943) 八路军冀南军区独立抗日游击纵队司令员
李竹林
  李竹林(1906—1943),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兵站部少将参谋长。字华浓。1906年出生在湖北长阳县巴山长滩一个土家族家庭。早年离家外出学徒。1930年考入南京中央军校第七期步科。毕业后,历任南京军校第九、第十期军事教官、武汉分校教育处步兵科军学研究委员兼主任教官。曾任某师独立机枪连连长。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李竹林奉命随部队参加“八一三”淞沪会战。在一次战斗中,营长牺牲,他代理其
(19061943) 滇缅警备司令
李枚青
  李枚青(1914—1943)原名李美庆,曾用名李梅青。新泰县(今新泰市)西南关村人。 1923年后考入县师范讲习所、山东省立第一师范。193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夏,任新泰县立第一小学共青团特别支部书记。1933年2月因叛徒告密被国民党逮捕,在狱中参加-斗争。1937年11月获释后,任中共新泰县工委委员。1938年1月,参加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先后任中共新泰县委委员、宣传部长。7月,
(19141943) 八路军鲁中军区第1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兼敌工部部长
李铁民
  李铁民(1918—1943)八路军胶东军区南海军分区政治部主任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19181943) 八路军胶东军区南海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杨世立
  杨世立(1903~1943)名学武,陕西延川关庄镇王家沟村人。高级小学毕业后入伍从军。抗日战争爆发,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七军八十四师二五一团团长,1943年4月,奉命由河南渑池北渡黄河赴山西垣曲一带,袭扰日本侵略军据点,斩获颇多。在该县狭腰岩与数倍日军遭遇,激战一昼夜,弹尽援绝,率部奋力突出日军重重围困时,腰部中弹,壮烈牺牲。名载《中国抗日阵亡将士传》,追授国民革命军少将军衔。2015年8月,被列
(19031943)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7军84师251团团长
杨承德
  杨承德(1908—1943),八路军冀鲁边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江西省雩都人。早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八路军一一五师参加平型关战斗。1938年,随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来到冀鲁边区,任三支队支队长。转战晋、冀、鲁各地,屡建战功。1939年,正规部队转移鲁西,他留守边区,坚持抗日游击战争。1941年2月,任一一五师教导六旅十六
(19081943) 八路军冀鲁边区第3军分区副司令员
吴明
  吴明(1918—1943)中共冀南第2地委宣传部部长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19181943) 中共冀南第2地委宣传部部长
余志远
  余志远 (1917-1943)原名张汉卿,曾用名于志远,山东乐陵县(现为市)黄夹镇邸家村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投笔从戎,参加了杜步舟的抗日救国军第六团,转战于盐山、庆云、海兴、阳信等地。193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0月,主持召开“第七区抗日自卫队联合行动誓师大会”。加强抗日根据地建设,粉碎日军的“扫荡”。1941年1月,任乐陵县县长兼县大队队长、县独立营营长。1943年4月
(19171943) 乐陵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兼县大队大队长
邹嘉甫
  邹嘉甫(1915―1943)原名占会。河北蔚县人。1931年,在县师范学校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组织群众参加抗战。1938年秋,任中共广灵县委书记兼县游击大队政委,先后动员万余名青壮年参加八路军,并将所组建的抗日游击队分批编入八路军正规部队。1939年4月,获悉100余名日军到狼虎坪杀掠,即率县游击大队突袭日军,毙伤日军多名,迫其仓惶溃退。9月29日,率部配合八路军在张家
(19151943) 中共广灵县委书记兼县游击大队政治委员
宋乐三
  宋乐三(1918年~1943年) 原名宋玉家,又名宋宝善。南乐县谷金楼村人。出身贫寒。九一八事变时,他正在小学读书,受抗日救国思想影响,曾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他个子低矮、瘦小,人称短宋。 1937年七七事变后,宋乐三抛弃学业,丢下新婚的妻子,毅然投入抗日救亡行列。1938年冬,宋乐三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村支部书记,区委委员等职。1939年春,宋乐三受中共南乐县四区委派到清(丰)南(乐)大(名)
(19181943) 中共濮阳县委书记
宋耀南
  宋耀南,名光璧,男,江苏省新沂市高流镇耀南村(原沭阳县三区礼义乡磐石庄)人。1913年生于一个小地主家庭。7岁进本村私塾读书,10岁时考进阴平小学。16岁考入东海中学。1932年,东海中学毕业。宋耀南19岁中学毕业,考入淮阴师范学校。此时,全国正掀起反对-反动派消极抗日的运动。在校内,他与一些进步同学组织学生--,声援抗日军队,-。1934年,校方以“掀动-,有碍政局”为由,开除了宋耀南的学籍。宋
(19131943) 新四军第3师10旅兼苏北军区淮海军分区第3支队7团团长
张少舫
  张少舫(1905—1943),中国国民党员,少将军衔,别号植桴,江西瑞金人,黄埔军校第五期步科毕业,参加中央训练团军官研究班第三期、中央军校校尉班毕业,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排、连、营长,团副。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兵补充旅副旅长,苏鲁战区第一一三师少将参谋长。1943年2月苏鲁战区反扫荡战役中被日军围困于现安丘市柘山镇城顶山一带,率敢死队员突围中壮烈殉国。
(19051943)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1军113师参谋长
张同生
  张同生(1913—1943)八路军后勤部兵站第3分站副主任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19131943) 八路军后勤部兵站第3分站副主任
张袖石
  张袖石(1908年——1943年3月)化名张博,庆云县板营村人。9岁上学,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因家境窘迫,15岁到天津谋生,在一同乡的资助下,到铁路学校学习。在学校里,他经常阅读一些进步书刊,开始接受了革命思想的启蒙。20岁返乡,在本村高小谋得一个庶务员的差事,他廉洁奉公,深受师生信任。他利用与学校师生的亲密关系,将自己在天津接受的进步思想和阅读过的进步书刊,秘密地在师生中间广泛传播,对于新思想在
(19081943) 中共冀鲁边区第3地委副书记
张惠民
  张惠民,原名张志润,1905年12月25日出生于陕西省平利县冲河乡张家湾一个破落的封建世家。曾祖父张承燮,做过资政大夫、山东临清知州,“居官三十余载”,喜藏书,著有《孔孟志略》、《儒先述》。祖父张祖阶,做过山西盐运使。父亲张有,清末做过山东盐运使,1931年以前任平利东第二区区长。张惠民幼时读私塾,1921年考入平利县第一高级小学。为人诚朴,惠爱同学,且好学,成绩优良,为师长赏重。他喜爱历史课,
(19051943)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0军3师9团团长
张智忠
  张智忠,1908年出生于山东省昌邑县集东村一个富裕农民家庭。8岁开始在本村读小学,1928年到烟台先志中学读书。1930年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平中国学院教育专修科。在北平期间,他攻读了大量的马列主义书籍,看清了旧中国的黑暗、腐败,坚定了投身于革命的决心。九一八事变后,国难当头,民心激愤,他积极投入了逼蒋抗日的爱国学生情愿运动。他亲眼看到了反动政府残酷镇压爱国学生,封闭学校,搜捕进步学生的暴行,义愤
(19081943) 西海印刷厂厂长
陈涉藩
  陈涉藩(?-1943)陆军第15师45团团长。鄂西会战时,奉令坚守湖南南县以北四十里麓湖山阵地。五月六日,腿部被敌弹射穿。部下劝其退下,他厉声说:“湖山不守,誓不生还!”特务排官兵伤亡殆尽。用最后一枚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3军15师45团团长
陈耀元
  陈耀元(1909—1943),八路军冀南军区第五军分区副司令员。湖北省黄陂县人。1931年,新婚燕尔,告别妻子父老,参加了贺龙领导的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随红二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由战士升任营长。1938年1月,中共北方局书记朱瑞将陈耀元调冀南第四支队任第二中队队长。他率部在小定州、常庄、小伏州的战斗中,均给日寇以重击,受到部队和群众的广泛赞誉。不久,升任第一大队队长。后任七支队副司
(19091943) 八路军冀南军区第5军分区副司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