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公布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20)
李力
  李力(1913-1942)原名李双福,后更名李幼贤。河北省冀县烟家雾村。1930年高小毕业后到北京学徒。后赴天津投亲。九一八事变后,目睹了国难当头的现状,李力开始走向追求真理的道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初,受中共北方局委派,回到家乡,以教书为掩护在城东一带村庄发展党员、发展党组织。同年秋在烟家雾村建立了党支部。1934年重建河北省立第六师范学校党
(19131942) 中共冀南区党委委员兼武装部部长
李子英
  李子英(1898—1942)八路军第115师鲁南支队7团团长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18981942) 八路军第115师鲁南支队7团团长
李侍曾
  李侍曾(1898—1942)八路军第129师新编4旅11团团长字继孔,邱县贺钊镇西村人。民国9年因生活所迫,他在北胡帐民团当兵,“七·七”事变时任山东高密县政务局长。后回乡在士绅怂勇下为保乡护家,以威县、邱县民团为基础组建“壮丁队”,任司令。1937年11月,“壮丁队”被日军收编为“清水部队警备一旅第二团”,李侍曾任团长。收编后李不甘当汉奸,加之对国民党素无联系,对其军队极其反感。他性情刚直,怀有
(18981942) 八路军第129师新编4旅11团团长
杨柳新
  杨柳新(1911—1942)八路军第115师教导6旅兼冀鲁边军区18团团长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19111942) 八路军第115师教导6旅兼冀鲁边军区18团团长
杨静斋
  杨静斋(1888—1942)名修稳,又名修隐,字安亭,号静斋。梁山县小安山乡人。1913年考入中国大学法律科,毕业后回乡。后任山东农业专科学校教员。1938年以来, 积极投入抗日救国活动,发展地方武装。1940年4月,鲁西区行政主任公署在戴庙成立,被选为行署委员。1942年日军对冀鲁豫边区进行疯狂“大扫荡”,他随中共领导机关转战到濮、 范、观县一带。9月29日在濮县杏子铺被敌包围,不幸中弹牺牲。
(18881942) 鲁西行政公署委员
肖伟成
  肖伟成(1906—1942)八路军太岳纵队供给部副部长1906年生。河南省商城县人。八路军太行军区供给部副部长。1942年5月在山西省长子县作战牺牲。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19061942) 八路军太岳纵队供给部副部长
吴涛
  吴涛(1914—1942)八路军鲁西军区泰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又名吴承光,字旭源。济宁市市中区人。1929年考入济宁山东省立第七中学。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后在济宁城区白衣堂小学以教书为掩护做党的地下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参与组织济宁县教育界抗敌后援会, 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1月,受组织委派带一批青年去延安, 入抗大四期六大队学习。同年9月被派回山东工作,任八
(19141942) 八路军鲁西军区泰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吴浪渡
  吴浪渡原名各章,字绍荣,1914年出生于儋县白马井镇,家境清贫,父亲吴昆仑曾为药店职员,母亲谢氏耕田种地。浪渡2岁时,父亲病逝,由母亲供养。在慈母的教诲下,他从小发奋攻读,聪慧敏捷,记忆力强,又得到文学修养较深的叔父吴泰仑的严格管教,学识与日俱增。胞兄吴名辉与他先后毕业于白马井涌泉小学,又先后考进儋县中学就读。在中学时代,由于中共地下党支部的关怀和帮助,使浪渡有机会阅读革命书刊,受到马列主义理论的
(19141942) 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总队第2支队1大队政治委员
吴紫阳
  吴紫阳(1898—1942)房(山)涞(水)涿(县)联合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吴紫阳出身于地主家庭。7岁始读私塾。1915年考入直隶永平府中学。1919年考入南开大学工程科。1923年因病休学。病愈后,经朋友介绍到天津永定河工程处办公室工作。1930年辞职回乡,兴办教育事业,经常向学生灌输爱国思想。1938年夏,参加抗日活动。组织了两千二百多人的抗日队伍,后华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批准,所部编为华北抗日联
(18981942) 房(山)涞(水)涿(县)联合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
余海清
  余海清(1914―1941)湖北麻城人。曾读私塾,后辍学务农,并协助父亲打铁。1930年参加由中共领导的麻城县独立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932年,随部队转战河南商城。1941年任新四军独立团团长。同年,率部在安徽定远县十八里岗与日军作战。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27岁。其牺牲地曾被命名为“海清”区,以示纪念。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
(19141941) 新四军津浦路西联防司令部独立1团团长
邸玉栋
  邸玉栋(1911—1942)中共冀鲁边区第1地委组织部部长邸玉栋,1911年出生于河北省盐山县邸家楼村,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日本侵华期间坚持抗日斗争。1942年5月牺牲于东光县。九一八事变后1930年,考入盐山中学,在校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当“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传到盐山中学时,他再也无心读书,与其他进步学生组成抗日宣传团走向社会,深入乡村集镇进行抗日救亡的演讲,被同学们称为“邸外交”。有时
(19111942) 中共冀鲁边区第1地委组织部部长
汪乃荣
  汪乃荣(1912—1942)八路军冀中军区骑兵第2团政治委员一九一二年出生,安徽省金寨县人,一九三〇年参加工农红军,中共党员。历任抗大政治教员、晋察冀军区冀中军区骑二团政治委员等职。一九四二年五月牺牲于深泽县。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19121942) 八路军冀中军区骑兵第2团政治委员
沈爽
  沈爽(1896--1942),字子儒化名白涤飞,满族,生于双城县镶黄五屯(水泉乡大发村)一个地方家庭。青年时期就读于吉林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家乡从事教育工作。193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沈子儒协同国民党员关耀洲,在双城组织抗日武装,起事后不久,抗日队伍溃散,关耀洲牺牲,沈爽入关,在北平搞地下-工作。1941年调任率、栾、密三县联合县长。1942年4月8日,日寇对华北根据地行疯
(18961942) 丰滦密联合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
沈蔚
  沈蔚(1916—1942)新华社冀中分社副社长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19161942) 新华社冀中分社副社长
宋培文
  宋培文(1911—1942)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炮兵营政治委员宋培文,1911年12月出生于山西省太原。父亲宋子纯,为人正直忠厚,曾做过小生意,当过小职员。母亲何静容,是一位贤惠勤劳的家庭妇女。父母的传统美德和家庭环境的影响,给少年时期宋培文的心灵播下了正直做人、勤奋好学的种子。宋培文7岁开始上学,在太原先后读完了小学、初中和高中。1930年高中毕业后,他抱着找出路的朴素愿望和朦胧的救国救民的意识,投
(19111942)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炮兵营政治委员
迟健民
  迟健民(1908—1942)原名迟受义,笔名天刑。蓬莱县(今蓬莱市)莫家庄村人。1934年6月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 同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和“左翼”作家联盟。 1935年受聘益都师范学校任教。 “七七”事变后回家乡投身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2月,参加蓬莱人民抗日武装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抗战日报》社社长、胶东军政干校教师、胶东公学教导主任、东海军校校长等职。1942年12月,在日军
(19081942) 八路军胶东军区东海军校校长
张浩
  张浩(1897~1942),男,字祚培,原名林育英、曾用名林仲丹,化名张浩、林春山、李生等。湖北黄冈人,是林彪的堂兄。张浩于民国11年(192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最早的工人党员之一,曾是上海杨树浦部委第一任书记。人物简介192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赴苏学习。1925年回国任中共上海沪西区委书记。1927年任中共汉口市委书记。1928年任中共湖南省委常委、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19
(18971942) 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副书记
张庆澍
  张庆澍(1895—1942),字雨村,国民党爱国将领。东阿人。先后就读于山东省立第一中学和河北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去东北军张学良部任职,历任副团长、团长、副官处处长、陆海军总司令部潼关行营中校参谋、国民党军少将高级参谋等职。“西安事变”后,随部队转移到苏鲁皖地区驻防。1938年4月,参加歼灭日军矶谷师团的台儿庄战役,嗣后转移到鲁南地区抗日。1942年8月,在山东莒县唐王山与日军作战中壮烈牺牲。时
(18951942) 国民革命军陆军鲁苏战区司令部高级参谋
张建亭
  张建亭(1913年~1942年) 字映暄,又字楹轩,化名李建勋。滑县桑村乡贯道村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1928年考入简易师范。1931年毕业后当小学教员。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秋,与李广禄、张海月等人在滑县桑村一带发动有700多贫苦农民参加的秋收起义,以抢收地主的粮食、蔬菜等为主要活动。1935年,张建亭遂任国民党的八里营路寨联保处主任,以此身份为掩护继续做党的地下工作。 抗日战争
(19131942) 中共冀鲁豫第6地委组织部长
张峻峰
  张峻峰(1912—1942)八路军冀南军区第5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19121942) 八路军冀南军区第5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