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公布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15)
王贤光
  王贤光(1913~1941年) 湖北省沔阳县人。民国19年(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民国23年(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红军长征。历任班、排、连、营、团长等职。民国27年(1938年)秋,随八路军大青山支队挺进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任大青山骑兵支队绥中第2支队支队长、动委会4支队队长、骑兵支队第2营营长。民国29年(1940年)冬,骑兵支队第2营扩编为团,任第2团团长。民国30年(
(19131941) 八路军第120师大青山骑兵支队2团团长
王儒钦
  王儒钦(1889—1941),字肃斋,陕西蓝田人,保定军校第一期毕业。抗战期间任援陕第二路军第一旅旅长、98军42师参谋长.1941年5月,中条山战役爆发,第九十八军在武士敏将军指挥下,与日寇进行了殊死拼杀,终于突出重围,进入太岳山区。是年9月下旬,日军对尚未恢复元气的第九十八军发动猛烈进攻。全军将士在武士敏将军指挥下,奋勇抵抗。因敌众我寡,武士敏将军以身殉职。全军伤亡殆尽。当时42师王克敬师长於
(18891941)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8军42师参谋长
方强
  方强(1901—1941) 盐东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方强,原名袁文彬,曾用袁持中、袁志远等名,练塘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革命烈士。幼年家境困苦,曾寄居本镇高家,读了几年书,再去上海求学,因经济窘迫辍学。在宝隆医院当勤杂,不久升为看护。他勤奋好学,待人谦和,得病家器重。后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医科学习。“五卅”惨案发生,方强毅然投笔从戎,赴广州进黄埔军官学校。翌年北伐军兴,方强在总政治部工作,随北伐军到达武
(19011941) 盐东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
尹子魁
  尹子魁(1909—1941),烈士,原中共黑龙江讷河县委书记。1940年11月被捕,1941年9月11日在齐齐哈尔市被杀害。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第二师政治部主任。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19091941) 中共讷河县委书记
艾亚春
  艾亚春(1899—1941)陕西米脂县人。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陆军第十七军八十四师野战补充团团长。1941年5月,在晋南会战中,率部深入敌后,在青廉村与敌遭遇,身负重伤,仍裹伤督战。奋勇苦战一昼夜,毙敌甚众。7日,率部转进垣曲县焦家沟时,被日军四面包围。指挥官兵英勇冲杀突围,在战斗中,不幸被机枪击中腹部,壮烈牺牲。1947年12月31日追赠陆军少将军衔。
(18991941)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7军84师野战补充团团长
左克
  左克(1919—1941)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学校校部副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左克,原名裘振先,浙江嵊县雅璜乡雅璜村人。1919年出生于一个革命家庭。母亲尹维峻在16岁时,就与其姊尹锐志并肩作战,在光复上海、杭州的战役中,身任女子敢死队队长。她怀抱炸弹与张伯岐等率领敢死队迅速攻占浙江抚署衙门。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尹氏姊妹均被委任为总统府顾问。2月南北议和,孙中山引退,袁世凯
(19191941)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学校校部副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
石作衡
  石作衡(1905—1941),山西省浑源县人,自幼勤奋好学,在1921年考入山西陆军学兵团,后又入北方军校。在学习期间,石作衡怀着富国强兵、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愿望,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军事学术。毕业以后,石作衡分到第九师第十五旅。由于他为人禀性正直,办事认真负责,后晋升为本旅特务连中尉排长。1931年日寇侵占东北后,1933年又向华北进攻,石作衡奉命率部出师参加长城抗战,并晋升第二十七旅四三三团一营
(19051941)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3军70师师长
冯丕让
  冯丕让(1896—1941)辽宁省宽甸县人。1907年,1l岁的冯丕让,在原籍私塾读书,后因家贫辍学,随父务农。1932年,他随同父母、亲友远离故乡,来到穆棱县奎山区麻山村(今奎山属林口、麻山属鸡西)落户。1933年3月冯丕让参加了党领导的麻山村抗日救国会,4月,被选为麻山村救国会会长,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初,冯丕让任穆棱县奎山区抗日救国会会长,4月任中共奎山区委书记,他发动和组织爱
(18961941) 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副官长
司璧瑾
  司璧瑾(1893—1941),幼名保山,出生于泽州县下村镇成庄村王姓之家,因家境贫寒,被卖给邻近刘村司午寅为子,起名璧瑾。14岁为地主佣耕,后到煤矿当矿工,受尽欺压。1937年,参加抗日救亡工作,任晋城县农会主席。发动群众与刘村顽固势力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砍伐公树,筹集款项,创办合作社,大大支援了抗日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十二月事变时,司璧瑾身份暴露,遭到搜缉。他到平顺县接受党的训练,后分
(18931941) 晋北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
朱凡
  朱凡(1919—1941)女,中共辛莫区委书记原名陆慧卿,祖籍浙江宁波,后举家迁居上海。先后在上海启秀女中和务本女中就读。初中时代,她投入了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的救亡运动。入高中后,一·二九学生-爆发,她走在上海学生-队伍的最前列。八一三全面抗战爆发后,朱凡先后在清凉寺难民收容所和上海女青年会主办的难童教养所工作。民国27年(1938年)参加中共外围组织雪影社做救亡工作,义务担任夜校教员。此时,她
(19191941) 中共辛莫区委书记
朱长清
  朱长清(1908—1941)新四军第6师18旅54团团长朱长清是浠水人,1908年出生,年轻时就参加了工农红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中央红军长征后,他成为南方八省游击队战士一分子。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同所在的红军游击队被编为新四军1支队2团。1938年2月,2团从江西省大余县出发,3月到达皖南歙县岩寺。6月,朱长清跟随陈毅率领的1支队抵达溧水县,不久进入茅山。在茅山地区,朱长清先后参加了袭击句容城(
(19081941) 新四军第6师18旅54团团长
朱宝琛
   朱宝琛(1904-1941),曾用名昌蔚、宝善,北营村人。家境富裕,为当地望族。高小毕业后,入太原新民中学读书。民国18年(1929),考入北平民国大学。同年,由同乡郝德青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21年(1932),北平召开纪念九一八大会时,为大会总指挥。 七七事变后,同年10月,经多方活动,打开平遥县监狱,将在押人员全部放出。同时动员青年和学生组成一支200人的平遥县游击队。并从自己家合股的
(19041941)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雁北支队代理参谋长
朱廉贻
  朱廉贻(1904~1941),字伯轩。丹阳县(今丹阳市)河阳乡人。烈士。民国17年(1928年),在北京朝阳大学读书时,因其父被诬入狱而中途辍学。后随国民党官员尹志仁到浙江桐庐县政府任第一科科长,代理县长。由于对上司不随俗逢迎而受到排挤,民国20年回乡任教。民国26年,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民党军队节节溃退,朱廉贻为了抗日救国,于次年在丹阳县都观、白鹤等乡发动群众,组织人民自卫武装——鹤观自卫团
(19041941) 兴化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
任迈
  任迈(1913~1941),原名国潘,号介屏,民国2年(1913年)生。丹阳人。烈士。8岁入味青学塾读书。少年时常到邻居夏霖家听讲革命故事,受到革命思想教育。民国20年“九一八”事变后,年仅18岁的任迈不顾家庭的阻挡,离家北上参加义勇军,被家人从北平强行追回。嗣后,他又以到杭州医专读书为名离开丹阳,在杭州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受到国民党浙江省党部的怀疑,民国24年-离杭赴沪。经多方努力,找到中共上
(19131941) 中共丹南中心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
刘涛
  刘涛(1911—1941)八路军山东纵队蒙山支队政治委员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19111941) 八路军山东纵队蒙山支队政治委员
刘萍
  刘萍(1917~1941)安新端村人。出身贫苦。1932年考入新安乡村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受中共党员罗玉川政治上的帮助,阅读进步书刊,领悟革命道理。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响应共产党抗日救国号召,在共产党的秘密组织——政治学会工作。同年,任安新县青年抗日救国会主任兼抗日联合会、战地动员会主任等职。1938年7月任徐水县路东抗日民主政府县县长,当时日伪军活动猖獗,刘萍
(19171941) 徐水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
刘世焱
  刘世焱(1900—1941),广东始兴人,出生于1900年,心怀救国之理念,青年时代即投身国民革命,考入了当时黄埔军校第二期辎重科。毕业后参加北伐军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斗争,屡立战功。此后,由于统兵有术,逐渐擢升。抗战爆发后,于1941年,奉命参加第二次长沙保卫战。为第二次长沙保卫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日军激战中,壮烈牺牲。生平经历投身革命刘世焱,广东始兴县顿岗镇高留村人。出生于1900年
(19001941) 国民革命军陆军暂编第8师1团团长
刘幼林
  刘幼林(1916年~1941年) 字繁森,乳名大名,原籍山东省东阿县。其父刘庆甲于1920年就任黄河河务局濮阳河务段副段长时,全家迁居濮阳渠村集。刘繁森幼年读书于濮阳渠村、桑村及滑县第十七完全小学。 1933年,刘幼林在濮阳坝头高等小学读书时,由张辑武、汪继庭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刘幼林从事地下革命活动,印发传单,张贴标语,宣传党的主张,号召人民团结起来-,抗日救国,揭露国
(19161941) 濮(阳)长(垣)滑(县)东(明)浚(县)五县专员
刘仲羽
  刘仲羽(1914-1941) 原名刘承翱,东平县大羊乡清水坦村人。历任中共东平县委书记、县动委会主任、泰西地区抗日救国总动员委员会副主任兼《团结报》总等职。刘仲羽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父,刘继道,热心教育事业,在家中办起清水坦村小学。刘仲羽在校学习3年,考入尚庄小学,学习成绩名列前茅。16岁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其间,结识了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教师、同学,阅览了马列著作和李大钊、毛泽东、鲁迅的文
(19141941) 泰西地区动委会副主任兼《团结报》总编辑
刘克信
  刘克信(1893—1941),河北民军总指挥部少将总参议兼参谋长,追晋陆军中将。字彰民,河北石家庄郊区振头一街人。1915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历任国民党军队的排长、连长、上校参谋长、上校团长、旅长、师长、教育长、总队长等职。1930年担任山东济南市警备司令。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刘克信担任第二战区兵站第七分监部分监长,奉命奔赴晋北抗日前线,担当向前线部队补充给养、转送伤员、战
(18931941) 河北民军总指挥部总参议兼参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