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开国功臣人物介绍
1、石守信
  石守信(928年-984年),北宋开国功臣,曾任天平军节度、中书令、侍中,封爵卫国公。959年,石守信与赵匡胤结为异性兄弟,追随赵匡胤参加平定潞州、扬州等战役,但却被赵匡胤杯酒释兵权。984年(太平兴国九年),石守信去世,终年57岁,追封威武郡王,谥号武烈。人物生平屡立战功石守信,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初年军事家,开国功臣。后汉时,隶枢密使郭威帐下。951年(广顺初年),升任禁军亲卫都虞侯
[] 北宋开国功臣(928984)
2、曹彬
  曹彬(931年-999年),字国华,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北宋开国名将,在北宋统一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曹彬是郭威妃子郭氏的外甥,后周显德五年,奉诏出使吴越,累官至引进使;严于治军,尤重军纪。乾德二年率军灭后蜀,以不滥杀著称,升宣徽南院使。开宝七年率水陆军10万攻灭南唐,次年克金陵,又决策伐北汉和攻辽,以功擢枢密使。雍熙三年,宋分兵三路攻契丹,他为东路军主将,因孤军冒进、兵疲粮乏撤军,至岐沟关被契
[] 北宋开国名将(931999)
3、赵普
  赵普(922年-992年),字则平,幽州蓟人,后徙居洛阳,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显德七年(960年)正月,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以黄袍加于赵匡胤之身,推翻后周,建立宋朝。乾德二年(964年),任宰相,协助太祖筹划削夺藩镇,罢禁军宿将兵权,实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边防辽等许多重大措施。992年七月因病辞世,追封真定王,赐谥“忠献”,亲撰并书写八分字神道碑赐之。咸平元年(998年),追封普为韩王。
[] 北宋军事谋略家(922992)
4、高怀德
  高怀德(926年 - 982年)字藏用,北宋初大将,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建隆二年(961年)秋,“杯酒释兵权”后,出任归德军节度使。其父高行周历仕后晋、后汉、后周。后晋开运初,辽人犯边,行周北征,高怀德刚满18岁,从父北征。行至戚城(今河南濮阳县北)被辽军重围,援兵不至,十分危急。高怀德纵横驰突,挟父突出重围,以功领罗州(今广东廉江县东北)刺史,后改任集州(今四川南江县)刺史,领职牙校。再改
[] 北宋初大将(926952)
5、潘美
  潘美(925年-991年),字仲询,汉族,大名(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人,一说封丘(今河南封丘)人,北宋开国名将。父亲潘瞒。在常山(今河北省正定县)当过军校。潘美与宋太祖赵匡胤素厚,宋朝代周后,受到重用,参加平定李重进叛乱,镇守扬州、潭州,累迁防御使。开宝三年(970年),为行营兵马都部署,率军攻灭南汉。后参与平南唐、灭北汉、雁门之战等重要战役,被封为韩国公。雍熙三年(986年),因攻打辽国失败,
[]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925991)
6、李继勋
  李继勋(916年-977年),大名府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人。北宋名将、宋太祖“义社十兄弟”之一。后汉末年,李继勋前往邺都(大名府)投奔郭威。后周初年,任殿前司散员都指挥使。显德元年(954年)三月,李继勋参加高平之战,因功升任殿前都虞候,改虎捷右厢都指挥使,领永州防御使,十月,又升任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领昭武军节度使。李继勋与赵匡胤等九人结为“义社十兄弟”。显德三年(956年)六月,李继勋在攻打南唐
[] 北宋名将(916977)
7、王审琦
  王审琦(925年―974年),字仲宝,北宋初年大将。其祖先是辽西人,后迁居洛阳。初在后周太祖郭威帐下,从郭威平定李守贞,因功任厅直左番副将。广顺年间,历任东西班行首、内殿直都知、铁骑指挥使。后随后周世宗柴荣北伐刘崇,南征淮南。后历任东西班都虞候、铁骑都虞候、本军右第二军都校、勤州刺史、散员都指挥使、控鹤右厢都校、铁骑右厢都校、殿前都虞候、睦州防御使。入宋任殿前都指挥使、泰宁军节度使。从宋太祖征讨李
[] 北宋初年大将(925974)
8、韩令坤
  韩令坤(923年—968年),磁州武安(今河北武安市)人。北宋初年著名将领。自少隶后周太祖郭威帐下,为铁骑散员都虞候。周世宗即位,授殿前都虞侯,显德二年,从李榖攻南唐淮南。六年,以马军都指挥使受命疏浚汴水,东导入蔡水,以通陈颍之漕运。攻取扬州、泰州后,加检校太尉,领镇安军节度使;从征南唐、北击太原与契丹,均有功勋。宋朝建立后,移镇太平军,加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同平章事。宋太祖赵匡胤亲征李筠,率兵驻
[] 北宋初年著名将领(923968)
9、王彦升
  王彦升(917年-974年),字光烈,蜀地(在今四川)人,后迁洛阳,北宋开国功臣。王彦升早年曾先后效力于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历任东班承旨、内殿直、护圣指挥使、龙捷右第九军都虞候、铁骑右第二军都校。他随周世宗征南唐、伐契丹,累立战功,改任散员都指挥使。建隆元年(960年),王彦升参与陈桥兵变,拥立宋太祖赵匡胤,并诛杀后周大将韩通,被授为铁骑左厢都指挥使。不久因0宰相王溥,被贬出京城,出镇唐州,后
[] 北宋开国功臣(917974)
10、符彦卿
  符彦卿(898年— 975年7月23日),字冠侯,陈州宛丘(今河南淮阳)人。 五代至北宋初年将领。符彦卿出身将门,为后唐宣武节度使符存审第四子,军中称其为“符第四”。符彦卿十三岁即能骑射,仕于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五朝,历任散员指挥使、吉州刺史、忠武节度使、天雄节度使、守太师等职,累封魏王。晚年闲居洛阳,不问世事。开宝八年(975年),符彦卿去世,年七十八。谥号“忠宣”[2-3] 。著有
[] 五代至北宋初年将领(898975)
11、罗彦环
  罗彦瓌(923—969),山西太原人,北宋开国功臣,宋太祖的亲信将领,陈桥兵变的重要参与者。父亲罗全德曾任后晋泌州(今河南唐河)刺史,因而得以任皇帝的亲卫内殿直。开运元年(944)春,后晋少帝(出帝)亲征抗击契丹,至澶州,其时河北到处有契丹骑兵,少帝想遣使前往大名府宣慰以安抚人心,挑选勇士十人随行,罗彦瓌入选,以功升兴顺指挥使。开运三年末,契丹灭后晋,次年(天福十二年,949)初,派罗彦瓌部送马千
[] 北宋开国功臣(923969)
12、李处耘
  李处耘(920年―966年),字正元,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人,五代末年至北宋初年名将。历任客省使、枢密承旨、右卫将军、羽林大将军、宣徽北院使、行营兵马都监、扬州知州、宣徽南院使、枢密副使等,后与慕容延钊不和,被贬为淄州刺史。乾德四年(966年),李处耘去世,终年四十七岁。朝廷追赠为宣德军节度、检校太傅,在洛阳偏桥村赐给葬地。李处耘是北宋初年一位颇有建树的将领。在宋初削除割据,平定叛乱的过程中,他
[] 五代末年至北宋初年名将(920966)
13、韩重赟
  韩重赟(?—974),磁州武安(今属河北)人。北宋重要将领,开国功臣之一,官至禁军殿前都指挥使、彰德军节度使,卒赠侍中。少年勇武,隶属郭威(后周太祖)麾下。后周太祖广顺元年(951),补左班殿直副都知。后周世宗显德元年(954)与北汉的“高平之战”,以功升任殿前司铁骑指挥使。从征南唐,任都虞候,后升任控鹤军都指挥使、领虔州刺史。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时,韩重赟参与兵变,“以翊戴功”,升任龙捷左
[] 北宋开国功臣,义社十兄弟(?~974)
14、李汉超
  李汉超(约907~977)字显忠。云州云中(今山西大同)人。后唐末帝李从珂时,在邺都留守范延光手下任职,未受到重用。后周太祖郭威广顺年间,又投奔澶州(治今河南濮阳)节度使柴荣属下,补殿前指挥使,迁殿前都虞候。北宋建立后,先后担任锦州刺史、恩州团练使、齐州防御使兼关南兵马都监,颇得宋太祖赵匡胤的信任。关南地区即保州(今保定)一带,与契丹(辽)接壤,契丹(辽)军卒经常在边界骚扰,使民不得安宁。自李汉超
[] 北宋开国功臣(907977)
15、杨光义
  杨光义,后周到宋朝初年将领,宋太祖义社十兄弟之一。杨光义与赵匡胤、李继勋、石守信、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赟、王政忠等九人,结为“义社十兄弟”,杨光义在北宋最后官衔为保静军节度使。李攸《宋朝事实》卷9《勋臣·太祖义社兄弟》:“太祖义社兄弟,保静军节度使杨光义,天平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兼侍中石守信,昭义军节度使兼侍中李继勋,忠武军节度使、同平章事、中书令、秦王王审琦,忠远军节度使、观察留后
[五代十国] 北宋开国功臣
16、赵彦徽
  赵彦徽(?—968),河北安喜(今定州)人,北宋初期领,开国功臣之一。人物生平宋太祖在建立宋朝还不到五个月的时间,就立即罢免张光翰、赵彦徽二人的军职,而以自己的“义社兄弟”韩重赟与亲信罗彦瓌接替,说明宋太祖急于直接掌握侍卫亲军司的兵权,这可能与“陈桥兵变”中张光翰、赵彦徽两人的向背,直接关系到兵变的成败,张光翰、赵彦徽也许是在兵变最初时态度不太明朗,尽管他们还是支持赵匡胤的兵变,但赵匡胤对他们并不
[] 北宋开国功臣(?~968)
17、张光翰
  张光翰(?—967),辽州榆社(今属山西)人。北宋初期将领,开国功臣之一。人物家族祖父张简,唐检校尚书左仆射,这在唐代后期不少是武将的加衔,张简可能是唐末的武将。叔父张虔钊,后唐明宗初年任护驾亲军都指挥使,“长兴中,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兼西面马步军都部署”,后唐末归附后蜀。张光翰父亲可能也是武官。张光翰在后周末任虎捷左厢都指挥使,属侍卫亲军司步军主力之一,是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张令铎的部属。人物生平在
[] 北宋初期将领(?~967)
18、张令铎
  张令铎(911—970),原名铎,后周赐名令铎,棣州厌次(今山东阳信)人。后唐时从军,后汉乾祐元年(949)三月,河中(今山西永济西)节度使白守贞反,后汉派枢密使郭威率军讨伐,张令铎从征,以功升奉国军指挥使。后周广顺初年,改任控鹤指挥使,后升至控鹤左厢都指挥使。显德三年(956),后周世宗攻南唐,张令铎从征,改为虎捷左厢都指挥使;次年,世宗再次亲征淮南时,张令铎则与龙捷右厢都指挥使柴贵分任京城左、
[] 北宋大将(911970)
19、王全斌
  王全斌,生于五代梁太祖开平二年( 908年),卒于宋太祖开宝九年( 976年),并州太原(分属山西)人,是五代至宋初的著名将领。 王全斌出身将门,自幼就胆识过人。同光四年( 926年),郭从谦发动兵变,打进宫城,庄宗的近臣宿将全部逃遁,只有王全斌等十几个人拼死抵抗,混战中唐庄宗被乱箭射中,王全斌不顾危险将其扶至绛霄殿,直到庄宗死去,才大哭而去。唐明宗即位,任命王全斌为禁军列校。后晋初,以战功升护圣
[五代十国] 五代至宋初的著名将领(908976)
20、王政忠
  王政忠,据李焘记载:“世言太祖义社十兄弟,政忠盖其一人也”,还说“并当检讨”④,可见南宋初叶所存史料已极少。开宝八年(975年)五月,王政忠以解州刺史权知晋州(今山西临汾)兼兵马钤辖。次年八月,宋太祖以党进、潘美为帅进攻北汉,又派兵分路进兵,其中一路由郝崇信与解州刺史王政忠率领,出汾州(今汾阳)进攻太原。九月,宋军击败北汉军于太原城下。十月,当宋军继续攻打太原之际,宋太祖被其弟赵光义害死,“是月,
[] 北宋开国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