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名人介绍(12)
221、李未
  李未,算机专家。1943年6月8日生于北京。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83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系教授。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从事并发程序语言的结构操作语义方法、翻译理论和实现技术研究。解决了实用并发语言的复杂语法结构的语义问题,在建立并发语言的翻译和比较研究理论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研究成。1991年提出了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
222、王乃彦
  王乃彦, 核物理学家 1935年11月21日生于福建福州。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核学会理事长,《中国物理学报》主编。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核工业研究生部主任,太平洋地区核理事会理事长。 参加研制并建立了我国第一台在原子反应堆上的中子飞行时间谱仪,测得第一批中子核数据。对Yb和Tb同位素的中子共振结构
中国科学院院士
223、高松
  高松, 无机化学家。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1964年2月生于安徽泗县,籍贯安徽泗县。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88、1991年先后获该校硕士、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副校长。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配位化学与分子磁性研究,将分子设计合成、实验表征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系统研究了分子固体中磁性离子的相互作用、磁弛豫、磁有序等与结构的关系。在发展新的磁现象、发
中国科学院院士
224、陈俊武
  陈俊武, 石油炼制工程专家 1927年3月17日生于北京,籍贯福建长乐。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技术委员会主任。曾任该工程公司装置设计师、工厂设计师、总工程师,石油工业部炼油技术攻关组专业组长。1990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主要从事炼油工程设计和技术开发工作。20世纪60年代设计成功
中国科学院院士
225、任阵海
  任阵海(1932.11.7)大气环境科学专家。出生于河北省大名县,原籍河南省新乡人。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50年代参加战略作物防害工程发现致害诱因。此后从事云雾催化工程,筛选催化剂,实施最早云中催化。受命组织军事环境科学研究,负责核试验场边界层污染实验。在我国三线建设时期,负责十余座山区及临海基地的选址及环境规划实验,与团队撰写了最早的山区空气污染专著等。 在长期研究实践及调研基础上,团队认识
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226、赵光达
  赵光达(1939.10 —) 陕西省西安市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理论物理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7年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1963年毕业。1987年晋升教授,1990年担任博士生导师。1996年曾到中南海为国务院机关部分领导干部介绍世界物理学界关注的最新课题和我国在物理学领域的进展。1999-2001年担任“现代物理若干重大前沿课题研究”协作项目负责人,2000-
中国科学院院士
227、俞梦孙
  俞梦孙(1936.03.09- )航空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专家。现任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航空医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第四军医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双聘院士,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1953年毕业于空军军医学校。1958年,他成功地把我国第一台航空医学遥测装置送上蓝天,开创了我国航空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事业。20世纪70年代,在国际上首创冲击载荷下人体脊柱动态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228、叶朝辉
  叶朝辉,物理学家 1942年3月1日生于四川简阳。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该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领导和筹建了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任第一、二届实验室主任。 主要从事波谱学研究。在核磁共振波谱学方面作出了较系统的重要研究结果:固体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波谱学方面提出旋转固体中非均匀相互
中国科学院院士
229、熊大闰
  熊大闰,天文学家 1938年9月16日生于江西吉安,籍贯江西南昌。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天体剧烈活动的多波段观测和研究”首席科学家。 在恒星对流理论以及与之有关的恒星结构、演化和脉动稳定性问题的研究中,摒弃传统的混合长的对流理论,发展了一种独立的非定常恒星对流的统计理论和一种非局部
中国科学院院士
230、魏宝文
  魏宝文,核物理学家 1935年11月22日生于河南禹州。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主任。曾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院长、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 主要从事核物理和加速器物理研究并获多项重要成果。20世纪80年代末,领导建成我国第一台大型重离子加速器,主持实施发展先进的ECR离子源计划,显著改进了加速器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
231、席振峰
  席振峰,有机化学家。北京大学教授。1963年4月生于河南省虞城县,籍贯河南虞城。198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89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大学、郑州大学和河南化学研究所,1996年获日本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分子科学研究所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金属有机化学研究。提出并系统开展了双金属有机试剂化学研究,发现了双金属有机试剂的氧化反应、协同稳定化转金属反应、芳构化形成芳香金属杂环等新反应类型和协
中国科学院院士
232、刘文典
  刘文典(1889—1958),安徽合肥人,原籍安徽怀宁。现代杰出的文史大师,校勘学大师与研究庄子的专家。原名文聪,字叔雅,笔名刘天民。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国立安徽大学校长、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1938年至昆明,先后在西南联大、云南大学任教。终生从事古籍校勘及古代文学研究和教学。所讲授课程,从先秦到两汉,从唐、宋、元、明、清到近现代,从希腊、印度、德国到日本,古今中外,无所不包。专长校勘学,版本目录学
国学大师、原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18891958)
233、杨应昌
  杨应昌(1934.5-) 北京市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4年5月生于北京,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磁学专业,留校任教至今。曾先后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格勒诺布尔磁学实验室和美国密苏里—罗拉大学材料研究中心进行研究工作。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固体物理专业博士生导师。 杨应昌主要从事物质磁性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中国科学院院士
234、汪景琇
  汪景琇,太阳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1944年5月21日出生于辽宁省抚顺市,籍贯辽宁抚顺。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87年获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理学博士学位。 长期从事太阳磁场和太阳活动研究。与合作者系统地提出了对太阳向量磁场研究的方法、概念和表征量,定量描述太阳活动区磁能积累过程;发现活动区磁剪切具有总体规则性,对活动区磁螺度最早给出定量估计;由向量磁场观测,
中国科学院院士
235、汪承灏
  汪承灏, 物理学家 1938年1月10日生于江苏南京。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 建立了压电晶体表面激发的广义格林函数理论,它构成现代声表面波技术的理论基础。给出了压电晶体表面源产生的衍射场严格分析,克服了流行的角谱理论的缺陷得到了声表面波在表面栅阵产生散射场的准确表达。发展了一些声表面波和高频体波器件和系统。研究压电振动
中国科学院院士
236、苏肇冰
   苏肇冰(1937.6.21.—) 江苏苏州人。理论物理学家,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37年6月生于江苏苏州市。1947-1953年先后就读于东吴大学苏州附属中学和江苏省立苏州高级中学。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曾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和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第九研究所工作,现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工作,1994-1998年曾
中国科学院院士
237、陈十一
  陈十一,力学家。北京大学教授。1956年10月1日出生于浙江省天台县,籍贯浙江天台。198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力学系,1984年、1987年分别获北京大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副校长。 主要从事湍流理论与计算流体力学方面的工作。利用直接数值模拟,系统研究了湍流速度场、被动标量场等相关物理量的标度律和时空结构;与合作者提出映射封闭理论,给出了对流扩散、化学反应湍流系统中的概率密度函数;与
中国科学院院士
238、艾国祥
   艾国祥,天体物理学家 1938年2月17日生于湖南益阳。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2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台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主任,1997~2000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十委员会主席。 独立发明并主持研制了太阳磁场望远镜主持太阳磁场与速度场研究,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发明以双折射
中国科学院院士
239、张天翼
  张天翼(1906-1984)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人民文学》主编,作家。 湖南省湘乡县(今湘乡市)人,1906年9月26日生于南京。1924年中学毕业后考取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1925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开始接触革命书刊和进步思想,信仰马克思主义学说。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他以短篇小说《二十一个》引起左翼文化界重视,开始文学创作。1931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参加大众文艺委员会
中国现代诗人(19061984)
240、冯培德
  冯培德(1941- )中国工程院院士恩平市牛江镇莲塘村人 1963年在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毕业,1966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系研究生毕业。1981年赴美国留学,回国后历任研究室主任、618所所长、中国国防科委第一航空集团科技委员会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等职。冯培德在担任所长期间,领导618所均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此曾被评为航空航天部劳动模范,航空工业总公司优秀领导干部和全国先进工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