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名人介绍(2)
21、曹浩森
  曹浩森(1884年—1952年2月5日),名明魏,字浩森,号浩笙,别名继善,以字行。1884年出生于江西省都昌县周溪乡牌楼村。陆军上将。长期任高级军事幕僚,颇有儒将风度。他同李烈钧(武宁人),刘峙(吉安人)、熊式辉(安义人)、方天(赣县人)并列为江西籍中以军职而擢任文职的五员“封疆大吏”。投身革命1904年进入都昌县高等小学读书。他天资聪慧,敏而好学。本应四年完成的高等小学学业,曹浩森仅用了一年半
(18841952)
22、李品仙
  李品仙(1890年4月22日-1987年3月23日),字鹤龄,广西苍梧人,陆军二级上将,保定军校毕业,在老同学唐生智手下从排长升到军长,唐生智兵败瓦解后投靠桂系,靠着和白崇禧的同学关系稳步上升,抗战0任11集团军司令,在黄绍竑出走,廖磊病死后,他在桂系中的排名仅在李宗仁,白崇禧之下。李品仙治军有方,尤其是抗战时期的188及189模范师,即为他一手栽培。曾任第十战区司令,安徽省政府主席,去台湾后任邻
民国陆军二级上将(18901987)
23、刘文辉
  刘文辉,西康省主席兼川康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24军军长、西康军管区司令,中将加上将衔。他是爱国将领,四川军阀之一,从军从政一生,雄心壮志,经历刀光剑影;晚年回归平淡,他教导子嗣“搞政治没意思”。他作为一个开明绅士,处处都表现出了较高的政治觉悟。在土改时期,曾在一次大会上表态说:“我以前是大地主,现在要无条件无保留地把土地分给农民。”刘文辉,1895年1月10日出生,四川省邛州大邑县安仁镇人。字自乾,
(18951976)
24、李树春
  李树春(1890-1945)字荫轩,陆军中将,国民政府参谋部参谋次长。直隶(今河北省)清苑县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青少年求学时期先生幼读私塾,1905年考入保定陆军小学堂第一期德文班(学制三年,本期共招收学生100名)与曹士杰(杰)、门炳岳同班。1906年,陆军部将保定陆小第一期学生整体拨入与陆小一墙之隔的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第三期按所学语种插班学习,李树春、曹士杰、门炳岳入德文班,19
(18901945)
25、李济深
  李济深(1885~1959),字任潮,广西梧州龙圩区大坡镇料神村人。6 岁丧父,跟随其叔父读书,后入梧州中西学堂,接受新式教育。光绪二十九年(1903)入广州黄埔陆军中学,两年后转入陆军速成中学步兵科继续学习。毕业后先在广东新军当见习官,后调到学兵营任排长,与连长邓铿过从甚密。宣统元年(1909)入保定军咨府军官学校(后改名为陆军大学),学习高等军事。1911 年10 月10 日,武昌起义爆发,李
(18851959)
26、张克侠
  张克侠(1900年10月7日-1984年7月7日),原名张树棠,河北献县侯陵屯村人。1923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加入西北军。1927年赴苏联就读莫斯科中山大学。1929年7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12月8日,与何基沣率国民革命军部属举行贾汪起义,促成了淮海战役中碾庄战役的胜利。建国后曾任林业部副部长、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是第四届人大代表、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84年7月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001984)
27、唐生智
  唐生智(1890—1970)国民革命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湖南省东安县人,1890年10月30日生于清末官吏家庭。18岁毕业于湖南陆军小学堂第一期,入武昌陆军中学学习。1911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到保定军校入伍生队学习。参加辛亥革命。任上海都督府科员、烟台都督府参谋。1912年秋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正式开办,免试进入第一期步兵科。1914年毕业后,在湖南陆军混成旅任见
(18901970)
28、李景林
  李景林(1885—1931),字芳宸,出生于清光绪十年(1885年),河北省枣强县人。幼承父艺,从学技击,在家乡习燕青门及二郎门等武术。少年入奉天的“育字军”(清朝办在沈阳的学生军校)。因他聪颖及武术基础好,受到军中“管带”(清朝军官的职称)宋唯一的喜爱。宋唯一是武当丹派一位剑侠,对李景林单传秘授了武当剑法。八国联军入侵中国,“育字军”解散,师徒从此各奔前程。于塞外得皖北异人陈世钧(1821年—1
(18851931)
29、孙楚
  孙楚(1890—1962),字萃崖,山西解县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1914年从阎军的见习排长一直提升到1928年时的33师师长。阎锡山未经国民革命军中央委员会同意,私授孙楚等三人为上将军衔。孙楚是第一个与北方红军交手的阎军将领,在临县黄河一线阻击红军东征。抗日战争爆发后,孙楚升任第六集团军总司令,抗战胜利后,担任第八集团军总司令,兼任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1948年11月孙楚任国民党第十五兵团司
(18901962)
30、陈树藩
  陈树藩(1885—1949),字柏森,陕西安康人。民国皖系军阀,曾任陕西督军。1905年入陕西陆军小学,第二年被保送保定陆军速成学堂,读炮科。1910年毕业返陕,被分配到陕西陆军第三十九混成协炮兵营当排长,不久调任军械官。1911年10月22日参加西安起义。民国成立后,任独立混成第四旅旅长。1949年11月2日,在杭州病逝。人物简介陈树藩字柏森(柏生),陕西安康人,大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
(18851949)
31、李鼎新
  李鼎新,字成梅。福建省侯官县(今福州市)人。1862年(壬戌年)5月15日(清同治元年四月十七日)生。 1875年(光绪元年)春,李鼎新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后学堂,为第四期驾驶班学生,与刘冠雄同学。1880年李鼎新毕业,上“扬武”舰实习。1881年底,船政学堂派出第二批出洋学生,李鼎新是仅有的两名驾驶学生之一。1882年春到英国,先入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毕业后在皇家海军“斯卫福舒尔”舰实习,旋返
北洋军阀二十四位上将(18621930)
32、陶峙岳
  陶峙岳(1892-1988)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新疆军区副司令员。湖南省宁乡县人,1892年9月18日出生于一个耕读世家。幼年勤学好武。15岁时考入湖南陆军小学。1911年考入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堂。参加了武昌起义。1915年转入河北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深造。毕业后任湖南省督军公署参谋处上尉参谋。大革命时期,参加国民革命军,随北伐-战大江南北。历任营长、团长,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军第三师副师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18921988)
33、孙绳
  孙绳(1887~1939) 又名华佛,湖北黄冈人。早年加入共进会(同盟会前身)。参加过武昌起义,曾任都督府书记部长。民国3年(1914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步兵科学习。毕业后赴云南参加护-,加入中华革命党。曾任国民革命军团长、湖北省民政厅厅长等职。因在倒蒋(介石)运动中,随桂系失败来沪。民国20年冬,从金神父路(今瑞金路)花园坊迁居西爱咸斯路(今永嘉路)慎成里7号。民国28年1月,占
(18871939)
34、何键
   何键(1887—1956) 国民党军上将,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执行委员,湖南省政府主席。 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1887年3月生于醴陵县茶山岭乡。1906年考入长沙岳麓山崇古学堂,三年后改入湖南法政学堂。辛亥革命后,相继入湖南将校养成所、武昌第三陆军中学、保定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1916年毕业后任湘军暂编第一师第一旅排长。1918年3月回醴陵收缴溃兵散枪,组织游击队,参与对
(18871956)
35、刘峙
  刘峙,字经扶,别号天岳。1892年6月30日出生于吉安县(现吉州区)长塘镇庙背村一个农民家庭。他幼年丧父,由叔祖父刘进宽扶养。从7岁启蒙到13岁在家乡读私塾,后在启蒙教师刘部荃的帮助下,曾东渡日本求学。是值中国留日学生因拒俄事件而-,日本政府下令逐中国留学生出境,在东京不到一个星期便转回家乡。刘峙的母亲曾改嫁吉安市一鞭炮店老板,老板死后,被卸任吉安统带李经(湖南人)娶为续配。1907年,在李经的扶
国民党高级军官(18921971)
36、吕超
  吕超(1890.3.9—1951.7.20),名平林,字汉群,四川宜宾人,国民党川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同盟会会员,曾任京津同盟会军事部长。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任川军第五师师长。后反熊,自任川军总司令,兼任川滇黔联军副总司令,兵败后退至广州。1923年任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参军长。吕超曾经发起恢复“四校同学会”(即北洋时代在北京成立的将弁、陆军小学、陆军中学、保定等四校)
民国时期川军高级将领(18901951)
37、黄绍竑
  黄绍竑(1895—1966) 字季宽。容县人。清宣统二年(1910)考入广西陆军小学就读。三年武昌起义爆发、广西独立后,参加广西当局组织的广西北伐军学生敢死队,任班长,随军北伐,支援武昌起义军。南北议和停战后,先后入武昌陆军军官预备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读书。1916年底从保定军校毕业后回广西,任旧桂系广西陆军第一师见习官。1917年夏与白崇禧等任以马晓军为营长的广西陆军模范营连附,后随营赴湖南参加护
(18951966)
38、张群
  张群(1889.5.9-1990.12.14),字岳军,四川省华阳县(今属天府新区)人,国民党元老。早年就读保定陆军速成学堂,1908年赴日本,就读振武学堂,与蒋介石为同学,其后曾参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0运动等。1927年起先后任国民政府兵工署长,上海市长,湖北省主席,国民政府外交部长(1935.12-1937.3);之后历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秘书长,行政院副院长(1938.1-1939.12)
(18891990)
39、戴戟
  戴戟(1895~1973),原名光祖,字孝悃,原籍旌德,祖父因经商迁居江苏,后定居苏州。幼年时,家境开始衰落,读完小学,父母先后去世,不得不到一家商店去当学徒。不久,因不堪老板的-,离开家乡,去上海参加了学生军,时年15 岁。民国5 年(1916 年),戴戟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被派到安徽军阀倪嗣冲军中任见习官。蔡锷组织护-讨袁,南方以广东为中心成为革命的策源地。戴戟深受鼓舞和感召,
(18951973)
40、孙岳
   孙岳(1878~1928)字禹行。直隶(今河北)高阳人。青年时家贫,以贩米为生。性格豪爽,行侠好义,曾为友0,将一地主恶霸杀死,挂其头于城门。为躲避官府追捕,出家为僧。26岁入保定武备学堂,毕业后任曹锟第三镇炮兵哨官,后升三等参谋官。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入保定陆军行营军官学堂(后改为陆军大学)学习。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并与同学何遂结为莫逆之交。宣统元年(1909)陆军大学毕业仍回第三镇
(1878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