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名人介绍(18)
341、马全仁
  马全仁(1889~1950)字淳夷。回族。保定人。早年就读于直隶陆军小学堂、北京清河陆军预备学校,1916年6月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二期工兵科一连毕业。在晋军服役,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副、上校团长、旅参谋长等职。1926年8月随晋军开赴冀中,参加北伐战争。1936年12月授陆军少将衔。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第八战区和十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参议,1939年曾任河套地区兵工厂少将厂长。1949年1月随傅
(18891950)
342、杨义
  杨义(1895—1974),马平县二都咸甫村(今柳江县成团乡龙山村成甫屯)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六期毕业。民国期间,历任营长、团长、少将旅长兼南宁警备司令、师长、安徽奉顺县长、广西柳江县长。1947年被免职在家闲居。解放后,任柳州市临时治安委员会常务委员,柳州市政建设工程处副秘书兼总务课长,广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并先后被聘为柳州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柳州市第一、二届人民代表会议、广西省第一届人民代表会议
(18951974)
343、李光浩
  李光浩(1894—1972)别名孟仙。临淄县(今属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东门村人。民革党员。1918—1922年在保定军官学校学习。曾参加松沪战役。1944年任五战区第二挺进队少将司令。1945年任安徽省保安司令部保安处处长。后任修械翻弹厂厂长。1972年去世。
(18941972)
344、朴炳珊
  朴炳珊(1892-1941)朴炳珊,字大同,呼兰县人。1917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任东北陆军独立炮兵第二十团团长,后任黑龙江省陆军炮兵第九团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随马占山抗日。后因寡不敌众,退守拜泉。1932年任哈尔滨省城警备司令,后任伪军步兵第三旅长。1932年10月苏炳文在海拉尔成立东北民众救国军抗击日本侵略军,朴炳珊任副司令。12月救国军兵败,退入苏联绕道进关,朴任东北军第五十
(18921941)
345、周原健
  周原健(1888—1940)字乾之。单县人。国民党军副军长、骑兵师长、陆军少将。先后就读于北洋陆军速成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三期。早年任山东陆军第五镇队官、标统,第五师营长、团长,张宗昌部第二军参谋长。1928年归附国民革命军,任独立第二旅少将旅长,第二十三师师长。1935年4月授陆军少将。 1936年入南京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五期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三十三军中
(18881940)
346、孙棣生
  孙棣生(1896~1960)字睦唐。安新郝关村人。1917年2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辎重科,1919年2月毕业后分配在直军任职。曾任孙岳部团长、中将师长等职。后因病辞职回乡。抗日战争时期,应八路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兼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之邀,曾参加白洋淀地区抗日武装的领导和建设。1960年在家中病逝。
(18961960)
347、江煌
  江煌(1897~1940)字耀廷,金寨县张冲乡人。日本士官学校第七期毕业。历任保定军校教官、教导团少将教官,后升任陆军中将,民国26 年任中央军校国民党办公厅主任。民国29 年于重庆去世。
(18971940)
348、程继川
  程继川(1886—1930),原名程宗洛,阳朔县城人。幼小丧失父母,由街邻林桂芳照看并共同生活。1904年考入陆军小学。毕业后被保送入湖北陆军第三中学,继入河北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1年毕业回广西,陆荣廷拒不录用,遂投奔湖南部队,历任排、连、营、团长、少将旅长和少将参谋长。参加过护国、护法和北伐战争。1930年应邀回桂工作时行至中途,被伏击中弹身亡。
(18861930)
349、刘广沛
  刘广沛(1894-1962年),号宅丰,潭水凤翔乡高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生。广东陆军小学堂毕业,与李汉魂是莫逆之交。历任粤军连、营、团长。粤军缩编裁员,赴保定军官学校进修。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曾任赤溪县长、开平县警察局长、清远县税务局长等职。其个性谦和,廉洁奉公。在任期间,其部下所缉获的0白银、手表等财物,均一概上缴国库。民国35年(1946年)辞职,居住于广州,1962年病故。
(18941962)
350、萧樾
  萧樾(1893—1946)字影苍,香山县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工兵科毕业。民国9年(1920)加入粤军,任第一师少校参谋、副官处中校副官。1925年任广西西江绥靖公署上校参谋长。1926年2月,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南宁分校教育长。1932年任南宁广西军事政治学校少将主任。1934年任第四集团军总部参议,兼广西全省市县行政人员训练所教官、副主任。1937年1月返粤,任连县县长。后返乡寓居。1946
(18931946)
351、杨言昌
  杨言昌(1882—?)字味兰,香山县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步科毕业。曾任北京政府陆军部《军学》部编译官、保定军校教官、粤军第一军第三师参谋长、长江上游总司令部参谋长。后任训练总监部军学编译处少将总。民国19年(1930)5月26日代理,12月20日任训练总监部军学编译处处长。1936年1月28日授中将衔。抗日战争期间任军事委员会军训部军学编译处处长。1946年退役,后移居香港。
352、陈佩玉
  陈佩玉,字泽卿,南安莲塘人,光绪二十五年(1899)出生于一户笃信基督教的农家。少年性格刚烈,民国元年(1912)入泉州佩实小学,成绩优良,受到一位保定军校出身的教师的赏识,课余传授佩玉一些军事知识,为其后的军旅生涯打下基础,后入泉中中学、培元中学读书。民国7年,张贞组织闽南靖国军,聘请佩玉任教练官,不久提升为特务连连长。因家庭反对,即解甲归里,往晋江前埔尚志小学任教,后返乡参加筹办莲塘小学,在学
(18991940)
353、卢英
  卢英(1894-1951)湖北江陵人,字楚僧,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步兵科毕业,曾任国民革命军畿南招抚使暂编第四师参谋处长,暂编第七十军第一二师指挥部中将参谋长,第二十六军第三师第七团团长,上海淞沪警备司令部侦缉处长,上海市公安局侦缉总队长等职。八一三事变后,参与组织伪上海大道市政府,维新政府成立后,任伪上海特别市警察局局长。1939年8月28日,汪精卫在上海召开了伪“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8941951)
354、湛本源
  湛本源(1901—1970)字清如。泰安县全福街(今属泰安市泰山区)人。出生中医家庭,毕业于泰安山东省立第三中学。后考入保定军官学校第四期骑兵科。后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教官、骑兵第三师参谋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党骑兵第二军少将参谋长。抗日战争胜利后,先后任国民党96军少将参谋长、山东省保安处副处长、国民党第二绥靖区高参室主任高参、山东田赋粮食管理处兖济区储运处处长。后调任南京国民-防
(19011970)
355、唐俊德
  唐俊德,名生明,字俊德,1888年3月出生于石门原泥沙区水南渡乡焦山一个农村家庭。俊德七岁跟随祖父居读,熟背五经。虽家境贫困,十余岁开始习农事,但俊德丝毫未敢荒废学业。曾祖以耄耋之年亦谆谆教诲俊德,读书识字,勉勤督惰。父亲亲自执教俊德《大学》、《中庸》,晓以修身立道之理。1903年唐俊德年十五,进石门县高等小学堂读书,见清政朝纲不整,又受爱国志士之影响,随萌推翻满清之志,随后入湖南陆军小学学军事。
356、张岂庸
  张岂庸(1889-1970),字球特,又名字融,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康乐镇人。国民革命军少将。清光绪十五年(1889)生。自幼随兄就读于家塾。光绪三十二年(1906),弃学从戎,投考陆军小学,旋入陆军中学,复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宣统三年(1911),在保定军校军官入伍生队见习。同年6月,加入中国同盟会。11月,参加上海起义,胜利后任沪军都督府卫队排长。民国二年(1912)6月,重返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18891970)
357、夏述唐
  夏述唐(1888—1920),原名夏鸿逵,又名绍虞,字述唐,息县白土店乡夏寨人。述唐自幼聪慧,听邻塾儿童读书,仿诵,不遗只字,塾师奇之。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入县立小学,曾立下:“大丈夫当奔走四方,为国家服务”之志。1906年,步行至开封考入陆军小学。后以成绩最优升保定军官学校速成班学习。毕业时,考取公费留日,入日本士官学校骑兵科学习。其间,加入同盟会,为孙中山所倚重。 1911年,辛
(18881920)
358、郑洪顺
   郑洪顺(1898—1928) 桓台县麻家屋子村人。1913年考入保定军官学校。1925年任国民党教导师第三团团长。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被张宗昌部杀害。
(18981928)
359、贾德耀
  贾德耀,1880年出生,安徽合肥人。字昆庭。性格耿直,待人诚恳,喜读经史,爱好书法,在同僚中有儒将之称。初入保定速成学堂(北京武备学堂),后官费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回国后,贾德耀想以新型的方式培养中国军队,以达兴国强军之目的。初入北洋新军,曾任北洋军第二镇正参谋官、第六镇第二十一协马队第二标标统。辛亥革命后,1912年,任河南护军团长。1913年,贾德耀升任陆军第7师13旅旅
(1880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