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18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11、隋恭帝杨侑
  隋恭帝杨侑(605年-619年),隋炀帝杨广之孙。公元617年12月18日,李渊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拥立杨侑为皇帝,改年号为“义宁”。公元619年,杨侑遇害(一说病死),年仅15岁,谥号恭皇帝,葬于庄陵。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杨侑生于大业元年(605年),是隋炀帝杨广的孙子,元德太子杨昭第三子,母韦妃。杨侑自幼聪明,气度非凡。大业三年(607年),被封为陈王。后改封为代王,食邑一万户。隋炀帝亲征高丽时,
中国古代十大昏君(569618)
12、杨杲
  杨杲(607年-618年),小字季子。父隋炀帝杨广,母萧嫔。大业九年(613年),年仅七岁,封为赵王。次年八月,隋炀帝巡行北疆,突厥攻雁门关,箭射到隋炀帝面前,隋炀帝害怕,抱着杨杲哭得眼睛都肿了。不久授光禄大夫,拜河南尹。杨杲聪敏,美容仪,隋炀帝写的词赋,多能诵之。性至孝,见炀帝不食,亦终日不食。大业十四年(618年),江都政变,宇文化及带人入宫,杨杲时年十二岁,在杨广身旁不停悲号哀哭,裴虔通使贼
(607618)
13、虞世基
  虞世基(?—618),字茂世。余姚人。少与弟世南同师事顾野王。性恬静,喜愠不形于色,博学,善草隶。陈时任太子中舍人、尚书左丞。隋时为通直郎、直内史省、内史舍人,受炀帝器重,专典机密,参掌朝政。隋大业八年(612),从炀帝出征高丽,以功进金紫光禄大夫。后数次劝谏均不纳,又见大臣相继诛戮,惧祸及己,遂唯诺取容,不敢逆帝,为时人所讥。十四年,宇文化及于江都兵变,杀隋炀帝,他同被杀。纂有隋朝《区宇图志》,
(?~618)
14、上官弘
  上官弘(573—618),字含韵,又名宏,上官贤长子。祖籍陕州。生于西魏建德二年(573年)。官至隋朝北部郎中及江都(今江苏扬州)宫副监。隋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隋炀帝杨广巡游江南。大将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司马德勘等率领杨广的御林军在江都(今杨州)发动兵变,弑隋炀帝杨广,杀大臣虞世基、裴蕴等人;上官弘及次子上官谨同被宇文化及部将陈稜所杀。妣姬氏,生子上官仪、上官谨。
(573618)
15、司马德戡
  司马德戡(579—618)司马德戡,扶风雍城(治今陕西凤翔)人。幼年丧父,跟随一个叫释粲的和尚读书。成年后以屠猪谋生。开皇年间做侍官,数迁至大都督。隋炀帝即位,汉王杨谅不满,举兵反叛,他奉命随杨素前去讨伐。曾为杨素出谋划策,计谋诡诈,深得杨素赏识。因功授仪同三司。大业三年(607)升为鹰扬郎将。隋炀帝征辽东,又进位正议大夫,迁武贲郎将。因善讨炀帝欢心,倍受亲昵。大业十二年(616)炀帝南巡江都,命
(579618)
16、王伯当
  王伯当(?-618),外号勇三郎,隋末瓦岗军将领,初于济阳(今河南,兰考县东北)率众起义,曾推荐李密与翟让。瓦岗寨的神射手,隋唐演义排名17,曾一箭射死隋唐第九条好汉魏文通。对李密忠心耿耿,一直陪伴其左右,最后和李密一起被唐军射死于断密涧。王伯当是隋唐时期起义军瓦岗寨中的一员大将,是瓦岗寨领袖李密的学生,随李密一起投奔瓦岗寨。人物生平王伯当是隋唐时期起义军瓦岗寨中的一员大将,是瓦岗寨领袖李密的学生
(?~618)
17、祖君彦
  祖君彦(?—618)隋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北齐尚书仆射祖之子。以才学著名海内。大业末为东平郡书佐,以翟让取东平,遂入瓦岗军中,为李密记室,军书羽檄,一以委之。讨炀帝檄即出其手。密败,为王世充所杀。
(?~618)
18、杨倓
  杨倓(603年-618年),隋炀帝的孙子,元德太子杨昭之长子,立为燕王,字仁安。603年,杨昭的大刘良娣生杨倓。606年,杨昭早逝。杨倓因聪明英俊,在炀帝之孙中,最受偏爱,常置于身边。杨倓好读书,重儒学。母亲大刘良娣早逝,每至忌日,杨倓都终日呜咽流涙。炀帝听闻后觉得很惊奇,就愈发钟爱他。618年,宇文化及弑逆炀帝之前,杨倓事前察知。与梁公萧钜、千牛宇文皛等,欲进宫面奏炀帝,守卫宫殿的人阻碍、奏闻不
(603618)
19、沈光
  沈光(591—618),字总持,吴兴人。陈亡后,家居长安。少骁捷,戏马,为天下第一。湖州建禅定寺,旗杆高十余丈,竿顶需系绳索,沈光口衔索,缘竿而上,直至竿顶,系绳毕,手足并放,凌空而下,以掌撑地,倒行数十步,时人号为“肉飞仙”。大业(605—618)中,应征为“骁果”,隋炀帝征辽东,以冲梯击城,竿高15丈,上顶端临城而战,杀敌10余人。被击下坠,遇竿上一垂绳,一手拉住,翻身再登。炀帝大喜,即日拜为
(591618)
20、耿询
   耿 询(?~618) 字敦信。隋丹阳(今安徽当涂县丹阳镇)人。滑稽辩给,技巧绝人。陈后主时,以客从东衡州刺史王勇于岭南。王勇卒,遂与诸越相结,皆得其欢心。会郡俚反叛,被推为主。上柱国王世积讨而擒之,罪当诛。自呈巧智,释为家奴。久之,见其故人高智宝以玄象直太史,从之受天文算术,创意造军天仪,不假人力,以水转之,施于暗室,侯天时皆合。王世积上奏高祖使,给使太史局。后赐蜀王秀。从往益州,甚为秀信任。及
(?~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