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陈嘉庚科学奖获奖人员
高鸿钧
  高鸿钧,凝聚态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63年8月生于安徽省怀远县。1987年毕业于安徽教育学院物理系,1991年、1994年先后获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硕士和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从事纳米量子系统的构造、组装和结构与物性调控的研究并取得多项成果:提出一种提高STM分辨率的新方法,增强了STM观察表面电子结构的能力。首次在Au(111)表面上构造了具有固定偏心轴
数理科学奖
包信和
  包信和,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59年8月生于江苏扬中,籍贯江苏扬中。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87年获该校博士学位。曾在德国马普学会Fritz-Haber研究所任访问学者。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表面化学与催化基础和应用研究。发现次表层氧对金属银催化选择氧化的增强效应,揭示了次表层结构对表面催化的调变规律,制备出具有独特低温活性和选择性
化学科学奖
李家洋
  李家洋,植物分子遗传学家。1956年7月生于安徽肥西。1981年毕业于安徽农学院(现安徽农业大学),1991年获美国布兰代斯(Brandeis)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利用模式植物探索植物内源激素与外界环境因子对高等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理。(1)阐明了拟南芥植物生长素(吲哚乙酸,IAA)合成的直接前体物质主要来
生命科学奖
戴金星
  戴金星,天然气地质与地球化学家 1935年3月19日生于浙江瑞安。196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我国首先从事和倡导煤成气研究,开辟了我国煤成气勘探新领域。全面系统研究我国天然气的碳、氢、氦同位素特征,建立鉴别各类天然气理论及天然气的成因分类、完善和发展煤成气(烃)模式、煤成气
地球科学奖
徐宗本
  徐宗本,信号与信息处理专家。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副校长。1955年1月生于陕西省柞水县, 籍贯安徽岳西。197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数学系, 1982年和1987年分别于西安交通大学获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智能信息处理、机器学习、数据建模基础理论研究。提出了稀疏信息处理的L(1/2)正则化理论, 为稀疏微波成像提供了重要基础。发现并证明机器学习的“徐-罗奇”
信息技术科学奖
吴一戎
  吴一戎, 信号与信息处理学家。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3年7月生于北京,籍贯安徽。1985、1988年先后在北京理工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1年在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所长。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以及遥感卫星地面处理和应用系统的研究。系统性地解决了一系列理论问题与关键技术,提高
信息技术科学奖
田永君
  田永君,材料学家。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1963年3月生于黑龙江省友谊县,籍贯辽宁本溪。1984年毕业于哈尔滨科技大学机械二系,1987年获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硕士学位,1994年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超硬材料的研究。合成出超细纳米孪晶结构立方氮化硼和金刚石,显著提高了两种超硬材料的硬度、韧性和热稳定性,其中纳米孪晶金刚石的硬度达天然金刚石
技术科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