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01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111、刘有光
  河北省景县人。曾用名刘秀卿、刘相臣、刘固。一九三三年在北平加入互济会。一九三五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了一二·九运动。一九三六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路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兼云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政治委员,国防科工委政治委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和培养训练军事科技干部及导弹、卫星、-研制试验的领导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
(19142001)
112、吴全衡
  吴全衡,女,汉族。1918年生,江苏常熟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毕业于江苏省立苏州女子师范学校。同年任上海生活书店校对、,参加妇女界和职业界抗日救国会活动。1939年起先后任重庆《新华日报》和香港中国通讯社记者、,曾主编《新华日报》的《妇女之路》副刊。中共驻上海代表团办事处妇女组组长。建国后,历任全国妇联宣教部宣传科科长,新华社全国妇联分社社长,全国妇联国际联络部代部长,全国妇联第
(19182001)
113、钟耀庭
  钟耀庭(1933.1~2001.6)江西于都县人。高中文化。1950年8月参加工作,195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于都县供销合作总社股长、地区供销合作社副科长、赣南区党委审干办干事,地委组织部干事、副科长,于都县西郊公社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于都县革委会政治部主任、县委常委,县革委会副主任、县委副书记。1977年11月至1978年5月任地委工作组组长,主持会昌县委工作。1978年5月至1986
(19332001)
114、赵修复
  赵修复同志生平(1917-200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委员会原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福建省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赵修复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1年5月2日在福州逝世,享年85岁。赵修复同志1917年5月17日出生于福州市。1935年就读于燕京大学生物系,1939年8月大学毕业后任济南齐鲁大学生物系助教。1941年9月任福建省泉州培英女子中学教师。1942年2月任福州协和大学生物系助教、讲师。1
(19172001)
115、陈恕祥
  陈恕祥(1941—2001),湖北武汉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并留校任教,1982年任讲师,1988年晋升为副教授,1993年晋升为教授;1995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同年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长期从事政治经济学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
(19412001)
116、严佑民
  严佑民,曾用名岳炎。男,汉族,1918年5月生,陕西澄城寺前镇东街村人。193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革命工作。高中。1935年10月任陕西华县咸林中学党支部宣传干事。1936年9月在北平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分队。1936年12月在山西太原牺牲救国同盟会民众干部训练团一队学习。1937年4月任陕西云阳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干事。1937年9月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学习。1937年12月任
(19182001)
117、胡寿华
  胡寿华 (1922—2001) 男,鼓师。中-员。浙江省绍兴人。出身于艺人世家,13岁拜师学艺,为绍兴大班演员。1940年到上海,拜林宝庆(又名大锣阿二)为师,改学越剧打鼓。先后加入刘金招剧团、邢月芳剧团、丹桂剧团、雪声剧团、东山越艺社、华东越剧实验剧团(后转上海越剧院)任乐队鼓板。曾先后在上海市戏曲学校越剧班、上海越剧院学馆及80年代初成立的上海市各区越剧团培训班兼课,教授越剧乐队伴奏技能。1
(19222001)
118、刘智瑞
  刘智瑞(1914—2001)永新县象形乡花溪村人。一九二七年参加革命,一九三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三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乡少共支部书记,区游击队指导员,红十七师五十一团四连文书,红十七师司令部参谋,作战参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二0师教导团直属队指导员、副指导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绥军区第二野战医院院长,西南第三支队副支队长。建国后,历任成都军管会人事
(19142001)
119、李绪鄂
  李绪鄂,(1928-2001),又名李汉武,汉族。我国著名的航天技术专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的获得者。195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9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研究员。中共12届中央委员。8、9届全国人大常委、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28年10月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水洪乡捞子湖。李绪鄂祖辈世代务农。其父幼年祖父过世,靠祖母含辛茹苦抚养长大,成家后生有李绪鄂、李绪桂兄妹
(19282001)
120、季文美
  季文美(1912—2001),浙江义乌人。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系,同年赴意大利都灵大学航空工程系深造,1906年获得博士学位。1937年回国后任南昌飞机制造厂工程师。1942年起历任交通大学、华东航空学院、西北工业大学等校教授、系主任、校长。经过长期实践与研究,形成了系统的教育思想。他认为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必须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而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基础课入手。他提出的“制
(1912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