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95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141、胡济邦
  胡济邦(1911年—1995年)记者、外交家。浙江永康人。胡济邦935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31年南京“珍珠桥惨案”中,为“护校委员会”十三名委员之一。先后掌握了英、法、俄、日、匈、拉丁等语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前往苏联,被赞为“中国前往苏联的首位杰出女性”;也是当时仅有的欧战中国战地记者;参加了战时及战后在莫斯科举行的各种重要国际会议;采访过斯大林、富兰克林·德拉
记者、外交家(19111995)
142、杜长武
  杜长武(1943-1995),宁阳县伏山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人民教师奖章获得者。1969年,杜长武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英语系。先后在宁阳六中、宁阳四中和宁阳一中任教。杜长武工作不久,患上了血栓闭塞性静脉炎。他以顽强的毅力同疾病作斗争,战胜常人难以忍受的病痛,二十多年如一日,斗病魔,洒汗水,辛勤执教,默默奉献,做出优异成绩。病魔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肉体,但不能摧毁一个人的意志这是杜长武在日记中写下的
(19431995)
143、潘文渊
  潘文渊(Wen-YuanPan,1912年-1995年1月),江苏苏州人,1931年毕业于秀州中学,后于普林斯顿大学学习,美国科学院院士。曾为台湾电子产业的发展提出不少建议,让胡定华因此尊称他为「台湾半导体之父」。1974年,时任美国无线电公司(RadioCorporationofAmerica,RCA)微波研究室主任的潘文渊受到电信总局局长方贤齐等人的邀请回国,对当时台湾提出新的产业发展方向。他
嘉兴秀州中学(19121995)
144、张学森
  张学森(1920—1995),张作霖之子,张学良的五弟。是张作霖的五夫人“寿夫人”所生,寿夫人本名寿懿,是清朝黑龙江省将军寿山的女儿,后来跟随张学森一家赴台湾居住。张学森后远赴美国,在一家航空公司任职,后张学良和赵一荻赴美,均由张学森照顾。1990年曾被邓小平接见。1995年病逝于北京,终年75岁。张学森是张作霖的第五个儿子,从小十分淘气。八九岁时他见 父亲及家中大人及客人每从仪门走过,仪门的卫
(19201995)
145、黄先
  黄先,学名黄国雄,男,汉族,1910年12月生于田心镇斗门村合仁屋场。幼时在家读私塾3年。1925年,景高小学毕业考入万载县龙河初中,翌年转入上高就读。1928年考入南昌鸿声中学。受革命思潮影响,喜读进步书刊。1931年,高中毕业便与好友陈润生等人相约,同去上海寻找中国共产党。1931年秋,考入上海中国公学;同年冬,参加反帝大同盟。193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上海市反帝大同盟法南区委宣传干事,
(19101995)
146、何治鸿
  何治鸿(1919-1995)男,汉族,霍山县人。他是解放上海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前线指部通缉的战犯之一。青年从军,解放战争前夕,参加了国民党青年军,这是一支由蒋经国亲手组建,有“太子系”之称的嫡系部队,被编在国民党青年军二O四师六一一团,任政.工室中校主任,后升为上校(曾在二O五师任过政治教官)。淮海战役后,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蒋家王朝濒临覆灭,二O四师奉命由青岛调到南京,1949年4月23日,由南京
(19191995)
147、陈丕显
  丕显(1916—1995年),又名阿丕(1933年在瑞金沙洲坝,遇见毛泽东,毛叫“阿丕”,从此该名传开),上杭县南阳(原属长汀县南阳区)官余人。民国5年(1916年)3月出生于贫困农民家庭,6岁随父下地劳动,8岁随堂叔念私塾,早晚兼顾放牛、干活。不久,转入南阳龙田书院旁听读书。在校期间,在进步教师引导下,阅读《向导》、《新青年》、《岩声》报等书刊。少年时期受进步思想影响,追求革命真理。民国18年7
(19161995)
148、朱师晦
  朱师晦(1907.7.24~1995.3.31),男,丰顺县东留镇新美村新村人。1926年秋于潮州金山中学毕业后考入了广州中山大学医学院,毕业后留校任助教和医生工作。1936年任广州陆军总医院主治医师和检验室主任。1938年考取德国洪堡基金会奖学金,赴德国科伦医学院深造,1939年获德国医学博士学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朱师晦怀念祖国,毅然拒聘,历尽艰辛回到祖国,投入艰苦的抗战工作中。任中央军医学校
寄生虫病和传染病专家(19071995)
149、张瑞华
  张瑞华,聂荣臻元帅的夫人,中共早期党员,参加了广州起义。曾在中共广东省委、顺直省委、中共中央机关做党的秘密工作。中共七大、八大代表,中纪委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1909年2月11日生,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谭家河乡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革命经历在信阳女子师范学校学习期间,受共产党员的影响,和同学组织进步团体“耀芒社”,阅读《向导》和《新青年》等进步书刊。1925
聂荣臻元帅的夫人(19091995)
150、谭伟
  谭伟 (1927—1995) 原名谭德伟。男,一级编剧。浙江金华人。解放前夕,在浙江省金华中学任教并热心于戏剧活动。解放初期,参加金华地委文工团任话剧演员。1952年文工团整编后从事专业戏剧创作。笔耕40余年,剧作有100多部,发表研究评论文章逾百万字,是浙江著名的剧作家、婺剧研究家。五、六十年代他写的《黄金印》和《孙膑与庞涓》同时获省会演剧本一等奖,均编入《中国地方戏曲集成》。他整理改编的《断
(1927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