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94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201、陈哲生
  陈哲生(1898~1994),原名锦乡,一名荦,出生于新昌西坑村(今属镜岭镇),其父为前清秀才,家庭殷富。幼年就读嵊县剡山小学,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在巴黎大学得化学硕士学位。1927年进入世界著名的巴士德学院攻读博士,次年因父病电召回国,先在中央大学任工学院副教授,并兼中央军校高教班化学教官,后任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主任秘书兼制造司考工科长,成为“兵工之父”、导弹专家俞大维亲信幕僚。1937年
我国著名兵工专家(18981994)
202、王文才
  王文才(1919~1994),原名王狗牛,陕西省邠州县(今彬县)东后区北楼村人。10岁丧父,与母相依为命,十多岁开始随母下田劳作,时有替人放羊换取畜力,16岁给人做长工。1937年2月,在邠州县张洪镇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改名文才,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副连长、侦察参谋、指导员等职,参加过神头岭、东洋关和平型关反扫荡战斗,亦参加过百团大战的部分战斗,曾负伤三次。1947年后从事部队后勤工
(19191994)
203、赵志钧
  赵志钧(1919~1994),山西省平遥县人。1936年冬加入牺牲救国同盟会,开始参加抗日斗争。1937年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二总队,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作为骨干被派到国民党第六十一军做联合抗战工作,曾任营教导员、政训部代主任等职,12月奉命撤离,转到山西青年抗敌决死二纵队工作,先后任连指导员、营副教导员。1941年6月至1949年2月,先后任山西
(19191994)
204、符孟雄
  符孟雄(1918~1994)原名符广开,笔名符云。海南澄迈县仁厚乡(今仁兴乡)灵地村人。少年进私塾学堂,当过小学教师。1939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3月至1941年4月,任中共美合特别区委员会宣传部长;1941年7月至1944年10月任中共澄迈县第一区委书记;1944年10月至1946年1月,任中共澄迈县委委员兼民运部长;1946年2月至10月,任澄迈县县委委员兼抗日民
(19181994)
205、罗又伦
  罗又伦(1912- 1994)广东梅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历任军职。抗战时期,任中国远征军第五军参谋长、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第二00师师长、第四十九师师长、新编第六军第二0七师师长等。抗战胜利后,任第二0七师师长兼东北保安司令部第二快速纵队司令、青年军第二0七师师长、青年军第六军军长。1949年去台湾。赴台后,于1950年出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先后调任宪兵司令,海军陆战
(19121994)
206、陈白尘
  陈白尘(1908—1994)原名增鸿、征鸿,江苏淮阴人。1926年考取上海文科专科学校,后转上海艺术大学、南国艺术学院,又随田汉参加进步艺术团体“南国社”。1949年后历任上海市军管会文艺处处长、上海戏剧电影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华全国电影工作者协会常委、上海电影制片厂艺委会主任、文化部剧本创作室主任、中国作协理事兼秘书长、《人民文学》副主编。1965年调江苏省文联工作。1978年受聘为南京大学教授兼
(19081994)
207、刘宗泽
  刘宗泽(1934.08~1994.05)东营市河口区-乡胡家村人。1952年7月完小毕业,同年9月参加工作,195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团区委书记、团县委办公室主任、团县委副书记,桓台县磷肥厂、印刷厂党支部书记兼厂长,桓台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县志办公室副主任、《桓台县志》主编,吉林省《方志研究》杂志特约记者、湖北省《史志文萃》特约记者,淄博市地方志学会理事,专业技术职称副编审。他在原
(19341994)
208、王子纲
  王子纲(1909~1994)曾用名杨炳玉。定县(今定州)人。192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先后担任军委分会参谋部电信处秘书长兼无线电训练班教员、红四方面军电台台长、红四方面军总部电台台长、中央军委三局一科科长、军委三局一二○分队队长、留守兵团电台中队长兼五十三分队队长、军委三局一处副处长、中央军委三局副局长等职,为建立和沟通党中央、中央军委与各根据地、解放区和各
(19091994)
209、刘康
  刘康(1912-1994),黎基村人。早年在本县小学、私立励志中学、县立中学读书,民国18年(1929)夏在本村小学任教。民国25年(1936)6月,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次年6月毕业,获理学士学位。 抗战爆发后,在太谷铭贤中学任化学教员。同年12月经郝德青介绍,参加抗日工作,后在决死二纵队五总队政治部任-科科长,后任奋勇大队政治主任,参加了灵石曹家园沟伏击战,生俘日军后藤德治。民国28年
(19121994)
210、林迈可
  林迈可(MichaelLindsay)(1909~1994)英国人。1937年12月,他取道加拿大和白求恩同船到中国,受聘于北平(今北京)燕京大学任经济学教授,并领导创办牛津大学式的导师制。1938年初,富有正义感的林迈可渴望了解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如何面对侵略战争,于是他和另外两名燕大外籍教师,闯过日军-线,来到冀中八路军抗日根据地,感到“任何有血性、有思想的人,都有义务去反对日本军队”。回到北平
(1909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