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94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161、廖义融
  廖义融(1921~1994年),化名阿三,福鼎县叠石八斗村人。民国10年(1921年)12月29日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少年家贫失学,10岁就替地主放牛。义融14岁时,便帮助中共地方组织递送信件。民国25年1月,粟裕、刘英率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进驻八斗村。15岁的义融便参加了工农红军。同年9月,义融调到中共桐霞县委机关工作。11月,他随中共浙南特委书记谢文清参加福鼎管阳花亭战斗,获得胜利。后到泰顺县泰
(19211994)
162、彭援华
  彭援华,又名彭文,(1905-1994),湖南岳阳人。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7年经组织批准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女生队,后到南昌参加了“八一”起义。起义后按组织安排,从事党的地下斗争,-、工运等,抗战时期担任中共岳阳中心县委书记,1944年到解放区工作,直到全国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彭文曾任北京师大女附中第一任校长、国家教育部副司长、上海市教育学院副院长等职。1994年病逝。
(19051994)
163、相子正
  相子正(1915~1994)原名相志诰,临淄区人。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身患重病在家疗养的相子正尚未痊愈,就几经曲折,于1938年3月参加了李人凤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冀鲁别动队第三大队,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1938年7月,任第三支队二营六连班长。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到1940年1月,先后担任长桓独立营连长、县大队副大队长、大队长。8月,桓台县参议会成立,当选为副参议长。1941年2月,县公
(19151994)
164、秦兆阳
  秦兆阳(1916~1994),回龙山镇林家大塆枣树店人。其幼时家境贫困,祖父、父亲均以教私塾养家糊口。他5岁随父就读,爱文好画。1927年“七·一五”-政变时,当地地主秦-散布其父勾结共产党,其父遂到汉口谋生,次年全家迁往汉口。他考入汉口市立第七完全小学插班读四年级,1930年毕业,其父逝世。1931年考入汉口市立第一中学,得二舅父资助读到初中毕业。1934年上半年在崇阳县政府当文书,夏季考入武昌
(19161994)
165、李宗义
  李宗义(1913——1994)高派老生。天津人。自幼酷爱京剧,后经常参加票房活动。1927年后开始票演,1936年拜王庾生为师,1939年拜鲍吉祥为师,并正式下海。40年代,他和姜妙香、李多奎合作,在上海演出获得成功,后又与郑冰如、傅德威合作演出,从而奠定了他在京剧界的地位。他的嗓音挺拔有力、高低自如,在慷慨奔放的行腔中,不忽略对人物情感的细腻处理,在继承高派艺术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代表剧目有《辕
(19131994)
166、潘笑笑
  潘笑笑 (1925—1994) 女,演员。别名潘夏轩。浙江省富阳县人。8岁时,与徐玉兰、钟云香等参加了新登东安舞台越剧科班,师从喻传海,工小丑。1934年至1936年,随科班边学边演于金华、兰溪、上海等地,大都扮演的是娃娃丑。1937年随徐玉兰、钟云香等演出于上海天潼、老闸、美华等剧场。1939年,加入施彩花领衔的凤鸣越剧团,巡回演出于浙江杭州、湖州等地。1942年,在宁波天然舞台与徐玉兰、竺喜娟
(19251994)
167、筱水招
  筱水招 (1933—1994) 原名许静芝。女,一级演员。浙江宁波人。1944年从艺,在上海先拜竺水招为师,工旦角。后私淑袁雪芬,唱袁(雪芬)派,颇受袁雪芬与广大观众赞赏,时为越剧后起之秀。成名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音域不高,但韵味醇厚。1951年与老师竺水招、老生商芳臣共同组建上海云华越剧团。1955年随团落户南京,称南京市实验越剧团。1956年2月经市文化局批准,正式成立南京市越剧团,
(19331994)
168、张惠民
  张惠民(1917~1994),今兰沃乡邢柳邵村人。出身于农民家庭,自幼读书,曾就读于冠县第一高小、冠县师范讲习所,1935年考入寿张山东第八乡村师范学校。“七?七”事变后学校停办,回乡务农。1938年考入聊城政治干部学校,同年10月结业。后历任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第十支队连指导员、冠县独立二营组织干事、冠县抗日民主政府建设科长、民政科长、第四区区长、工商局长。1946年12月,任冀南第一(临
(19171994)
169、徐天贵
  徐天贵(1918-1994) 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人,1918年5月出生。1937年冬参加山西省抗日救亡组织牺盟会。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山西省辽县所在党支部的除奸员,第三区分委组织委员,第一区分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部长、副书记,榆次县委书记,晋中第三地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等职。1949年奉命南下湖南。同年7月任中共衡阳地委组织部副部长。1951
(19181994)
170、翁偶虹
   翁偶虹 (1910--1994)剧作家,京剧评论家。原名翁麟声,笔名偶虹、怡翁、碧野。北京人。自幼酷爱京剧,就读于京兆高中,业余常以票友身份登台演出,工净角,后致力于京剧研究并创作剧本。1930年被中华戏校聘为教师,在校期间,为学生编写过《美人鱼》、《鸳鸯泪》、《火烧红莲寺》等剧本。1939年为程砚秋编写《锁麟囊》,使之成为程派代表作。然后,又为金少山、李少春、宋德珠、李玉茹、吴素秋、叶盛兰、袁
(1910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