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9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131、连柏生
  连柏生(1908~1992) 南汇县祝桥镇凉亭乡人,8岁进私塾读书,主要读《三字经》、《百家姓》、《四书》、《五经》之类,连柏生因不满于私塾的体罚教育,从私塾退学改读新式小学,先在毓秀小学读初小,后到县立第五高等小学读高小。1922年,连柏生高小毕业,考进上海邮务海关学院,1923年毕业,在亲友们的支助下,到上海私立大夏大学继续读书。但终因家贫无力负担,中途辍学回家。次年,经人介绍
(19081992)
132、刘加锋
  刘加锋,1972年出生在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小后村乡马家店村。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上学时,刘加锋勤奋好学、关心集体,在学校一直是学雷锋、做好事的典型,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初中毕业回到家乡,1989年12月,刘加锋加入基干民兵组织,积极参加军事训练、站岗值勤以及各种活动,多次受到领导的好评。1990年冬天的一个夜晚,他在值勤时只身抓住了到水库偷鱼的小偷,并收缴了小偷的鱼网,保护了集体财产,受到了乡亲们
(19721992)
133、伍蠡甫
  伍蠡甫 (1900—1992)伍蠡甫,笔名敬庵,新会麦园人。父伍光建,中国近代著名翻译家。少受家训,天资聪颖。早年先后在北京汇文附小、上海青年会中学、上海圣翰大学附中、复旦大学预科及文科就读,成绩名列学子前茅。继而以优异成绩留学伦敦大学,潜心钻研西方文学理论。30年代初归国。民国期间,历任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外国文学系主任;受聘为暨南大学、中国公学外文系教授。并任黎明书局副总,主编双月刊
(19001992)
134、黄存绍
  黄存绍,男,桂东县寨前乡牛江村人,1929年11月生。1946年进江西省南昌大学矿冶工程专业学习,1951年8月毕业。毕业后,因学习成绩优异,留校任教。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长沙组建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黄存绍调入该校任教,历任院工会委员、实验室主任、教研室副主任、教研室主任。1954年,成为该院第一批晋升的讲师。期间,编译了3本专业书籍。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直至1979年才得以
(19291992)
135、孙君立
  孙君立,化学纤维专家,我国化纤工业的开创者之一。长期从事化学纤维的研究和开发工作,著有《人造纤维免皱法》、《铜氨纤维针织物光斑消除法》等论文,创制我国粘胶纤维制浆工艺流程和设备,为我国化纤工业的创建和发展作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孙君立,曾用名豫寿,1902年7月出生在江苏无锡东北乡安镇村。父亲任教小学,母亲采桑育蚕以助家用,家道清贫。孙君立自幼生活朴素,学习刻苦,课业成绩优秀。1920年孙君立自苏州江
化学纤维专家(19021992)
136、王启光
  王启光(1910——1992),又名王次华,东莞厚街西元村西门巷人。1935年,在东莞中学毕业后赴日本留学,在日本东京参加左翼作家联盟。翌年3月回国,在广州由国民大学学生张定邦介绍,参加中国青年同盟,随后回厚街发展盟员。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东莞特别支部书记。回厚街发展党组织,建立厚街党支部,并在厚街组织世界语拉丁化新文字学习班,团结教育青年。1937年12月,随国民党第九十三师到宝安第二
(19101992)
137、马长光
  马长光(1925~1992年),别名老伍、伍平。福州市人。民国32年(1943年)在省立第一中学读书。民国35年9月,到南平剑津中学求学,10月参加中共闽江地下党活动,11月由李继蕃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城工部活动。民国36年4月,参加闽东游击纵队古田小东区委工作。民国38年1月,马长光所在的下南区游击队被编入闽西北游击纵队第五支队。民国38年5月,他任闽西北游击纵队第一支队政委。5月23日,第
(19251992)
138、李守林
  李守林(1927——1992),祖籍神木县。其父年轻时因家贫流落到靖边县韩家河乡揽工,入赘成家,生守林弟兄2人,守林为次(1927年农历12月6日出生),因在外家出生,故取乳名外外。3岁丧母,父亲带他兄弟两人逃荒到定边县堆子梁镇小滩子村落脚。他们刚到,既无寸土,又无片瓦,耕畜农具一无所有,只得靠揽工为生。守林12岁就开始给牧主放牛牧羊,后来与一逃荒到此的米脂姑娘婚配成家。1949年全国解放后,李守
(19271992)
139、马松亭
  马松亭(1895—1992),原名寿龄,以字行,经名阿卜杜?拉希姆,北京人。中国近现代“四大阿訇”之一,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毕生致力于回族伊斯兰文化教育事业,创办了著名的成达师范,为中国回族文化与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名誉院长等职。马松亭幼年时继承父业,学习伊斯兰教义,及长游学各地,受教于达浦生等多位中国著名伊斯兰学者,攻读伊斯兰教典
(18951992)
140、叶露茜
  叶露茜(1917~1992年) 叶露茜,女,广东南雄人。民国23年(1934年),在南洋高级商业学校读书时,就酷爱艺术,积极参加上海左翼业余演剧活动。翌年,她成为上海“左翼剧联”领导下业余实验剧团和业余剧人协会的主要演员,先后参加演出《钦差大臣》、《大雷雨》、《武则天》和阳翰笙的《塞上风云》、于伶的《夜光杯》、田汉的《最后胜利》等剧目,进行抗日战争宣传活动。 民国33年春
(1917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