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87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61、杨澄中
  杨澄中,著名实验核物理学家。1913年4月17日生,江苏常州人。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苏州中学毕业后考入中央大学理学院物理系,1937年7月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43年任重庆中央大学物理系讲师。1945年赴英国莱士特大学物理系研究生。1946年任英国利物浦大学物理系研究生兼助理讲师。1950年获利物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并受聘在该校任教,1951年回国。1951年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
著名实验核物理学家。(19131987)
62、黄祯祥
  黄祯祥,(1910.2.10-1987.3.24),病毒学家。福建厦门人。1930年毕业于燕京大学,获硕士学位。1934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博士学位。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教授、名誉所长。首创病毒体外培养法新技术,为现代病毒学奠定了基础,被称为“在医学病毒学的发展史上第二次技术革命”第一次使病毒定量测定的显微镜观察法被革新为肉眼观察法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病原学及发病机理的研究,为
中国科学院院士(19101987)
63、尹俊
  尹俊(1909—1987) 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台湾中台工化公司董事长。湖南省邵阳县人,1909年9月3日生于邵阳一个解甲归田的军人家庭。从小熟读经书,高中未毕业即弃文从戎,考入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第七期,后入陆军指挥参谋学校将官班及国防大学学习。1930年以见习官入营,历任国民党第十八军(军长陈诚)第六十七师排、连、营长,参与了对中央革0据地红军的“围剿”作战。抗日战争期间,历任国
(19091987)
64、路易·艾黎
   路易·艾黎(1897—1987) 新西兰人。民国16年(1927)4月,只身来到上海。民国26年(1937)冬与-等奔走筹办“工合”,生产支援抗日的军需、民用产品。民国28年(1939)3月,他与英国朋友乔治·何克一起来凤县,在双石铺成立了“工合事务所”。在柏家坪后的山根下打了两孔窑洞住宿,领导开展工合运动。民国29年(1940)在柏家坪创办了培黎工艺学校,为“工合”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材。由
(18971987)
65、张秉贵
  “燕京第九景”,是首都人民群众对张秉贵售货艺术的美誉。张秉贵,1918年出生于北京,11岁时便到纺织厂当了童工,17岁到北京一家杂货店当学徒。旧社会的苦难经历,让张秉贵不堪回首。 上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百废待兴,即将开业的北京百货大楼招聘营业员,尽管规定只招25岁以下的年轻人,但已经36岁的张秉贵因有“多年的经商经验”而被破格录取。他做梦也没想到能当上“新中国第一店”的售货员,在宽敞明亮的柜台前
燕京第九景(19181987)
66、谢华
  谢华(1895-1987)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历史学家。湖南省衡阳县(今衡南县)人,1895年出生于衡阳县京山一知识分子家庭。曾就读于京山高等小学堂、衡州中学堂。因家境困难而辍学。跟随叔父谢晋从事革命活动。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应《衡报》和《衡阳通俗报》的邀请,任主笔,专写时事短评。1923年秋,跟随谭延闓的部队去广州。9月,在广州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历史学家(18951987)
67、沈传锟
  沈传锟(1911—1987) 本名坤生。男,昆剧表演艺术家、技导、教师。原籍无锡洛社,生于苏州。系姑苏全福班后期名副、昆剧传习所教师沈斌泉之子。1921年8月入昆剧传习所。初习小生,由沈月泉开蒙。后改净行,师承沈斌泉、陆寿卿,又从京剧著名红生林树森等习艺。他身材魁梧,表演上能融昆剧、京剧花脸的台步、功架、做派、唱功于一身,又不失昆剧艺术特色。能戏颇多,无论红脸、黑脸或重头和尚戏,均能应工,被号称
(19111987)
68、蔡派铿
  蔡派铿(1934~1987年),祖籍晋江祥芝莲塘前埔(今属石狮市蚶江镇),民国23年(1934年)3月24日生于菲律宾马尼拉。父亲蔡奕政旅居菲律宾经商,任马尼拉北区商会理事长,爱国爱乡,热心教育。民国26年,派铿随父母回乡,在村中小学接受启蒙教育。1958年,在菲律宾国民大学文学系就读,获学士学位,又进修工程学和法学。毕业后,在首都银行工作;未几,提升为分行经理、协理。他待人接物,和霭可亲,颇受顾
(19341987)
69、王冶秋
  王冶秋(1907~1987),原名之纮,字冶秋,曾用名野秋、高山,笔名有汪洋、野囚、老外、外山等,出生于霍邱城关一个官僚地主家庭。民国10 年(1921 年),在县城高小读书时,因参加“闹-”,被记大过一次。高小毕业后曾到南京美术专科学校附中、成城中学读书。民国12 年随哥哥王青士到北京考入志城中学,并结识韦素园、瞿云白(-之弟),参加李大钊领导下的国民党左派,加入反帝大同盟。民国14 年在北京西
(19071987)
70、黄药眠
  黄药眠(1903—1987年),原名访荪,梅城下市人。早年就读于广东省立第五中学(今梅州中学),1921年秋考入广东高等师范英语系。后赴日本留学,毕业后回国,先后在百侯中学、金山中学任教。青年时期,追求民主与科学,积极参加爱国-。1927年,在上海加入革命外呢学团体“创造社”,任该社出版部主力,在《创造周社》、《流沙》等报刊上发表作品,开始文学创作活动,出版诗集《黄花岗上》。此后,潜心研习马列主义
(1903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