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84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111、李有益
  李有益(1911~1984) 槐树耩村人。农民家庭,少年放羊、种地,冬闲学弹棉花赚钱度日,自幼勤劳不息,年长日久,胸倾背驼,人称“背锅”。但其体大腰粗,膂力过人,性情直鲁、刚强。1933年,他毅然参加村赤卫队。1934年秋,国民党疯狂抓捕群众,李被军阀井岳秀部队嵩打得皮开肉绽。大敌当前的1935年2月,他刚养好伤就参加了陕北红军,于红5团2连当战士,他边学、边练、边参加战斗,军事素质迅速提高。同年
(19111984)
112、周春元
  周春元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解放前就读于北平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毕业后在湖北师范学院历史系任教。曾参加反内战、反饥饿、反-的--和护校活动。解放后,他在贵阳师范学院工作30余年,勤勤恳恳,刻苦钻研,其著作和论文受到国内史学界重视。周春元(1911-1984),潜江县沱埠垸袁桥村人。1937年8月,周春元考入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1941年考入成都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做助理研究员,第二年随著名史学家顾
(19111984)
113、冯钢百
  冯钢百(1884~1984)冯钢百,字百炼,号均石,广东新会人。冯自幼喜爱美术,14岁到广州当童工,曾拜袁祖述为师,习人像写真。18岁后以写真为业。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赴墨西哥,初当洗衣店、餐馆杂工,业余学画,后进墨西哥国立美术学院学习。宣统三年(1911)以优异成绩毕业,获美国驻墨西哥领事保荐,特许由墨西哥乘船赴美国学画。他先在旧金山卜忌利美术学院半工半读,一年后转入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以
(18841984)
114、莫华斌
  莫华斌<1933~1984),灵山寺人。性敏慧,爱科研。1950年4月任小学教师。1954年在仙槎桥小学任教时,利用业余时间,走访农村和机关单位,与会计人员商讨珠算改革课题。从此,白天教学,晚上备课,深夜钻研计算技术,瞌睡来了,洗个冷水脸,书桌旁l块湿毛巾相伴 寒夜冷风入侵,则舞拳生热、解倦。常节衣缩食,省钱购买科研器材及图书资料。1955年,制成“乘除速算表”、“珠算筹码联合计算器”。继而,对农
(19331984)
115、唐思义
  唐思义(1912-1984)字子宜,本县书院乡人。幼入私塾,稍长,先后就读于本县大团小学,维勤中学和上海大夏大学附中。1929年考入中国医学院(上海中医学院前身),并投师于上海名医秦伯未门下。当时,军阀混战,生民涂炭,国事维艰。唐思义忧国忧民,崇信医学救国,刻苦攻读,常常通宵达旦。他在《秋夜攻读》诗中记述了当时苦读的状况:桂华摇落月黄昏,玉露瀼瀼独闭门;夜静灯清谁自遣,翻将旧学细重温。埋头经典乐无
(19121984)
116、郭寿华
  郭寿华(1902~1984),字东山,学名郭诚,广东省大埔县-龙虎岗人,首任湛江市市长。郭寿华幼年在乡读私塾。民国初年,考入潮州金山中学。“五四”运动时期,日本侵华日紧,郭寿华与学友组织“潮州学生救国团”从事抗日救亡活动。毕业前夕,因涉及参与反对新任校长风潮,被学校开除,遂为同学举为代表,赴省城广州向教育当局-。后在广州改名郭诚(字寿华),考入广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后改为国立广东大学法科学院,又改
(19021984)
117、王春龙
  王春龙(1962—1984年) 王春龙,凤溪乡杨家庄人,中国共产党党员,革命烈士。自小热爱集体,助人为乐。1977年12月毕业于杨家庄中学,回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中能照顾年老体弱者,受到大家称赞。1981年1月,王春龙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为某部高炮-士。入伍后,不久提为四连七班副班长,被师党委评为“学习雷锋积极分子”。1982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临战前,坚决
(19621984)
118、沈国珠
  沈国珠(1944~1984年) 沈国珠,女,出生于上海,家居长宁区,就读于延安西路第三小学和番禺中学。1966年,上海纺织工业局干部学校土木建筑专业毕业,分配在上海第六棉纺织厂任技术员。进厂后,沈虚心好学,无论土建设计、绘制图纸,还是申请执照和竣工验收,她样样都干,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全厂每年大小建筑施工项目七八项,从翻建办公大楼到车间扩建加层,从老厂改造到职工生活福利设施建设,
(19441984)
119、杨兴朝
  杨兴朝,彝族,1964年4月出生于云南省禄劝县云龙乡。上小学时,他学习勤奋,团结同学,热爱集体,喜欢看课外书籍,特别爱看描写英雄人物的故事书。每当他从老师和同学手中借到《董存瑞》、《黄继光》、《雷锋》等连环画时,都显得非常高兴。每天放学回家,在帮助父母做完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之后,他总是独自一人找个安静的角落认真翻看连环画。他也爱看战斗故事片。只要和同学聚在一起,他就将所看的、听到的英雄故事讲给他们
(19641984)
120、王玉真
  王玉真,女,1907年生,中共党员,开封县陈留镇五里寨村人。 王玉真幼年家贫,其父常年给地主扛长工,40岁便离开人间,当时仪3岁的玉真就随母亲靠沿街乞讨度日,12岁时又迫于生活当了童养媳,16岁与吴敬黄结婚,定居在娘家五里察村。建国后,王玉真家得到了解放,分得了土地,在党的培养下,逐步成为陈留县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的带头人。1950年春,刚分到土地的王玉真,根据当时翻身农民缺农具少耕畜的情况,为开展生
(1907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