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8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131、巫兰溪
  巫兰溪(1901~1982),一名巫馥,字涵春,笔名巫春生,化名吴泰来,句容白兔上荣庄人。曾在县讲习所、南京国学专修馆、东南大学、上海中国公学就读。因经济关系,都未能结业。 1926年冬加入中国国民党,步入政界。1927年3月,北伐军第十七军进驻句容,巫和骆继纲等在该军二师政治部指导下,建立国民党句容县党部,巫任监委会主任。“四·一二”后,国民党右派接管句容县党部、县政府,下令缉办巫兰溪等人
(19011982)
132、陈挽澜
  陈挽澜(1913—1982)四川省宣汉县人。一九三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总供给部会计,管理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供给部军实科科长,八路军总供给部军实处处长,河南军区供给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二纵队供给部部长,辽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后勤部部长,第四野战军四十二军后勤部部长,第四野
(19131982)
133、王魁元
  王魁元(1892.2~1982.2),又名魁安,河南省长葛县人。出身贫苦,15岁在开封王麻子刀剪店学徒。后入糕点店做糕点。因不能维持生活,白天给老板干活,夜晚上街偷拉人力车。为学手艺,王魁元常偷看师傅如何配方和操作。白天学,晚上背,一直熬到32岁,才到宝泰新糕点店当帮作。经多年苦心钻研,终于比较全面地掌握各种糕点的操作技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到老宝泰食品店从事糕点生产。王魁元从事糕点专业生产
(18921982)
134、张鼎餐
  张鼎餐(1898-1982),名鼎,又名自鑫,泗县人。父冠楷,清末秀才,地方名医,一生义务施诊,德著乡里。1918年,鼎餐就读于南京正谊中学。次年,“五四”-爆发,他在新文化、新思潮的影响下,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党,积极从事反帝、反封建斗争。自1923年在泗县新集小学任教,开始其教育生涯。1929年,鼎餐任泗县县立第一小学校长,他所延聘的教员和代课人员中,既有地方名流学者,也有张小鲁、王子玉、吴
(18981982)
135、赵并欢
  赵并欢,又名季良、炳焕,诸暨草塔逢村人。1916年春,考入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开始接触进步书籍《新青年》、《少年中国》等刊物,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启蒙。五四运动爆发后,与宣中华等一起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的-。后又参与领导震惊全国的“一师风潮”。1921年一师毕业后,被聘为一师附小教师。1922年4月,社会主义青年团杭州支部建立,成为第一批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不久,团杭州支部改为杭州地委,被选为团
136、刘永福
  刘永福(1921-1982),孟县西虢村人。是我国现代国防雷达事业奠基人之一。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他正在沁阳上中学。1938年阴历正月,他毅然离开了家乡,经西安、三原然后徒步9天到达革命圣地延安,入陕北公学十九队学习,后经队主任韩忠的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5月被分配到通讯学校学习无线电报务技术和机务常识,12月毕业后又人军委三局工程班学习3个月。次年春即分配到晋西北根据地。随同15名同学徒
(19211982)
137、陈吾愚
  陈吾愚(1921-1982),陕西咸阳人,西安交通大学原校长。1937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赤水县三区区委、五区区委书记,赤水县委-部部长,咸阳工委书记,后担任西北农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是中共十二大代表。人物生平1937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毕业于同州师范(陕西
(19211982)
138、施骥生
  施骥生(1900——1982),字乐渠,今浮山镇人。骥生幼随父读,聪颖能诗文。母清廪生张竹泉之女,对子女教育严格,所以骥生兄弟都很淳谨诚朴。骥生20岁后即出外谋生,曾任安徽通志局编纂。国民革命军北伐时,他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的秘书,后任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的秘书,参加长城一带抗日活动,时常到前线视察。喜峰口大捷,震动一时,骥生也参加了该战役。继后任天津市政府秘书长及南京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专员,
(19001982)
139、祝世康
  祝世康(1901~1982年)又名廷模,字尧人。江苏无锡人。民国13年(1924年),毕业于北京政法大学,后赴美留学。民国16年,获印第安纳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次年,赴欧洲考察,经苏联回国。先后于交通、复旦、劳动、中央等大学教授经济学、社会学。历任国民政府工商部法规委员会委员兼劳工司代司长、-简任首席秘书兼编译处编修、中央信托局储蓄处经理。民国26年,与李公朴在沪组织抗敌后援会。后赴渝,任中央储蓄会
(19011982)
140、冯允庄
  冯允庄(1914—1982) 女,编剧。又名冯和仪,笔名苏青。浙江省宁波人。肄业于南京国立中央大学英语系,因结婚辍学,迁居上海。1937年起,以写作为主,成为三四十年代上海颇有影响的女作家。1951年2月,参加上海市文化局主办的戏曲编导学习班,结业后应聘任合作越剧团编剧,年底转任芳华越剧团编剧。曾编写了《江山遗恨》、《卖油郎》、《屈原》、《宝玉与黛玉》、《李娃传》等剧目。其中《屈原》参加了195
(1914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