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8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121、李静慈
  李静慈(1898--1982),合阳县行家庄人。早年就读于合阳高等小学、西安师范、北京国立高等师范、国立西北大学。修业期满后,先后在合阳中学、户县师范、兴国中学、省立一中任教。l949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历任l北军政大学教员、西北艺术学院戏剧系及中文系副教授图书馆馆长、陕西省戏曲修审委员会负责人、陕西省剧I工作室副主任、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陕西分会顾问等职。李静慈热爱党的戏曲事业,后半生致力于戏曲资
(18981982)
122、侯志
  侯志 (1905—1982)又名侯玉兰、马琳、张青莲。女。青州市侯庙村人。8岁起先后在泰安教会女子小学和益都县仓廒女子小学就读。1919年考取山东省立济南女子师范学校。她在王翔千的影响下很快成为学生会的骨干分子。1921年秋,她参加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并在学校秘密成立学习小组,阅读《共产党宣言》《向导》等革命书刊,讨论时事政治;向同学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倡导反对封建礼教,实行男女平权,带头剪短发,公
(19051982)
123、赖际发
  赖际发(1910~1982),合溪乡汤湖村人。民国15年(1926年)加入共青团,两年后转为中共党员,组织丰稔农民-,建立上杭东路游击队。曾任中共上杭东五区区委书记,上杭县委委员。民国18年红四军入闽后,任红军十二军105团某营-表,105团团长,率部参加粉碎第三次“围剿”的赣南、宁都、广昌等地的战斗。随中央红军长征时,任红一方面军二师供给部长兼卫生部长,以及三十一军-部部长,参加了智取昆明、抢渡
(19101982)
124、吴玉如
  吴玉如(1898-1982),名家琭,早年号“茂林居士”,晚年自署迂叟。安徽泾县人,十余岁来天津,久居津门。善书,真草隶篆无所不精,自幼博览临习历朝诸名家,形成清秀劲健、端庄豪放的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早年学苏(轼)赵(孟頫),后改学米芾,又改学李北海和二王的《黄庭经》,采诸家之长,融会贯通,自成风格。他的书法平正规矩,于平淡中见光彩,喜用细管长锋羊毫笔,薄纸淡墨,挥毫
泾县三吴(18981982)
125、张蕙生
  张蕙生(1894-1982),女,浙江省平湖市人。教授,会计学家,中国第一位女会计师。清光绪二十年(1894)生。其父为平湖“轮船局”老板。从小因父母受“女子无才便是德”思想的影响,被待守闺中。民国元年(1912)春,18岁,才进入平湖淑英女子学校就读。1914年秋,获小学毕业。后考入上海蔡元培先生创办的爱国女子中学。1917年,女子中学毕业。时家道中落,无力继续升学,遂进寰球中国学生会附设小学任
(18941982)
126、张曙光
  张曙光(1904-1982),字全忠,又名正卿,原籍汉川县分水乡,民国二十八年(1939)迁居咸宁县宝塔洲(今宝塔镇郭家湾村)。民国十六年(1927),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参加秋收暴-动和土地革命。1931年7月,任天(门)汉(川)县苏维埃财经委员会主任,后任苏维埃代理主席。1932年夏,蒋介石“围剿”天汉地区,他随县苏维埃机关转移洪湖,在红三-卫师从事后勤工作。同年秋,洪湖苏区在第四次
(19041982)
127、段天焕
  段天焕(1899-1982),艺名焕娃子。富平县南董段堡人。曾任富平县皮影社社长,富平剧团艺术指导,县、省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等职。天焕喜爱阿宫,幼年投有娃子戏班学戏,后又投乔娃子班学艺。他学艺刻苦,从不懈怠。三年学满,已可单独演出。初登台演出,以口齿流利、道白清晰、语言滑稽、嗓音独特而一举成名。在几十年的舞台生涯中,他演了80多回戏,有:《碧游宫》、《破渑池》、《七箭书》、《四贤母》、《赠绨袍》
(18991982)
128、李吉康
  李吉康(1901~1982) 原名李津,本县中所乡人。民国19年(1930),任安康绥靖区第三团团长,驻防石泉。他的故友共产党员陈雨皋,当时正在这里领导地下斗争,绥靖司令陈定安略知他们的关系,便坐镇石泉,要他逮捕陈雨皋。他劝司令说:“共产党员有啥坏处,国民党员有啥好处。我俩啥党都不是,做事要三思而行,不可断了后路!”说得司令打消了逮捕陈雨皋的念头。次年冬,他到安康办事时对妻子说:“要常跟司令太太打
(19011982)
129、李玉合
   李玉合(1941~1982),官坡乡人,1963年任本村民办教师,因热爱教育事业,工作负责,1969年调胶泥胡同新建立的初级小学工作。一到校放下行李,就亲自把教室扫净垫平,搬坯砌好土台课桌,第二天就开学上课。28个学生,5个年级的复式班,初上课时,累得满头大汗,效果不好。群众议论说:五个年级,一个教师,浑身是铁能打几张镰?但他听说该队160多口人,连一个高小毕业生都没有,便认真摸索改进教法,终于
(19411982)
130、贺宝元
  贺宝元(1911—1982),祖籍神木县,其父于清光绪末年逃荒来定边红柳沟镇贺圈村落户。宝元从11岁开始揽工,后租种土地,维持生活。民国25年(1936),定边解放后,宝元分得了土地。他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勤恳劳动,发展生产。翌年即立牛犋,种地30余垧(每垧5亩),养驴3头。又过2年,有羊200余只。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家境富裕后,不忘党和人民政府,不忘穷苦百姓,征收爱国公粮及公盐代金时
(1911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