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81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41、莫金华
  莫金华,1959年2月出生于广西柳城县东泉镇高田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壮族。1979年入伍,是广西军区边防某部九团特务连工兵排战士。1980年1月,越南军队侵占法卡山后,越过国境线,在法卡山中国的土地上开设观察哨,构筑工事,埋设地雷,经常向中国方向开枪开炮,并派遣特工渗透袭扰。中国边防部队奉命收复法卡山。在收复法卡山战斗打响以前,莫金华怀着对侵略者的满腔仇恨,刻苦训练,认真钻研排雷技术,他和战友冒着生
(19591981)
42、牛明智
  牛明智,山西省芮城县人,一九三七年参加山西抗敌决死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武乡县游击第三大队政治指导员,山西游击第二团营政治教导员,八路军一二九师太岳纵队决死第一旅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大岳军区第四十二团政治委员,华北野战军第十五纵队四十四旅政治部主任,第十八兵团六十二军一八五师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兼干部部部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43、何维忠
  何维忠(1903~1981),平江县嘉义镇人。第五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财务部原副部长。何维忠192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六军团供给部部长、一二○师三五九旅供给部部长兼政治委员、西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西南军区财务部部长、总财务部副部长等职。何维忠坚决贯彻执行党提出的“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正确方针,积极参与领导了著名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19031981)
44、韩天武
   韩天武(1910~1981),名道兴,镇安县岩屋乡仓房村人。初识字,家庭贫穷。9岁随父讨饭,12岁给富户放牛,18岁上“唐匠班子”卖工。民国25年(1936)9月在柞水石嘴子卖工,被抓壮丁后送入杨虎城部队。1937年9月部队在石家庄抗日作战失利,在撤退山西五台县途中,乘机投奔八路军。10月,他被批准加入八路军卫生部警卫排。1938年5月,在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警卫排通讯员、后勤部通讯班长、延
(19101981)
45、韦立仕
  韦立仕,1960年出生于广西都安县澄江乡甘湾村的一个壮族农民家庭。他的家乡历来是革命热土,流传着许多民族志士为抗击外来侵略,为民族的自由和解放英勇抗争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特别是学校老师讲述的黄继光、董存瑞、狼牙山五壮士,十八勇士抢渡大渡河的英雄壮举,更是在韦立仕心灵深处产生了强烈的震撼。1978年韦立仕初中毕业,毅然放弃继续学习的机会,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昆明军区某部的一名战士。当时,
(19601981)
46、汪秀福
  汪秀福,1960年出生于浙江省黄岩县洪家区农村。他的祖母曾是村农会妇女代表、乡劳模,父亲、伯父是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汪秀福从小受到勤劳、善良、朴实的良好家风影响。稍大,读书识字后,他非常喜欢听雷锋的故事和读雷锋日记。黄岩,素有桔乡之称。每到秋季,满山遍野黄澄澄的桔子等待人们收获。1974年秋季,汪秀福的家乡又迎来了个丰收的忙季。队里人手不够,缺会计。汪秀福得知后,想到队里识字的人少便主动请缨,让他来
(19601981)
47、刘国辅
  刘国辅 (1914—1981)陕西省米脂县人。一九三五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米脂县游击队第二十三支队文书,红二十八军第二团团部统计员,军供给部统计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宋邓支队政治指导员,晋察冀军区平西第十二支队营副政治教导员、政治教导员、龙赤区队政治委员,平北军分区第四十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军区第二纵队四旅十二团政治委员,第十九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9141981)
48、布拉德利
  奥马尔·纳尔逊·布拉德利(Omar Nelson Bradley),美国陆军五星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在北非战场和欧洲战场的主要指挥官。他是四星上将同时也是最后一位辞世的五星上将,同时也是第一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生平:布拉德利1915年在西点军校毕业,该届164名毕业生之中,出了59名将官。其中包括2名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和布拉德利)、2名四星上将(约瑟夫·麦克纳尼和范佛里特)、7名三星中
美国陆军五星上将(18931981)
49、冯翔初
  冯翔初(1907—1981),原名均瑞,市郊区印台乡济阳寨人。 翔初幼年入私塾读书,后考入陕西省第一师范学校。民国16年(1927),在校学习期间,经张学载、杨荫川介绍,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此,他经常跟随杨荫川组织的师范业余剧团上街宣传革命思想。“九一八”事变后,冯翔初任学校抗日学生会代表兼第二军训中队长。在共产党员张汉民、纪子忠的领导下,宣传停止内战、团结起来、一致抗日的政治主张,动员群
(19071981)
50、何永福
   何永福(1923~1981),陕西洋县人,祖上以农为业,8岁始入私塾读书,不久转入初级小学。1938年8月高小毕业后,其父送永福往县城“福顺生”商号当学徒。因他求学心切,一年后说服家庭允其弃商求学,遂考入当时设于洋县县城的西安一中。1942年初中毕业,又考入设于城固县城的北京师大附中师范部。1944年转读洋县中学高中。翌年9月到洋县龙溪小学任教1年,后考入兰州大学历史系。在兰州大学学习期间,他刻
(1923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