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80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101、孙瑞璜
  孙瑞璜 (1900—1980)孙瑞璜,又名祖铭,城内人。1917年考入北洋清华学校。孙在青年时期目睹国贫民穷的现状,主张“实业救国”。1919年“五四”运动中,孙曾参加天安门--。1921年,孙获公费赴美留学,先后在纽约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攻读银行学,获硕士学位。1927年,孙瑞璜学成回国,在天津南开大学讲授会计学。次年6月,孙由江苏省农民银行副经理王志莘推荐,在南京任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总稽核。后因
(19001980)
102、邓一韪
  邓一韪(1902—1980),苏仙区白鹿洞镇长冲铺村株木山人。幼时随父习字作文,后入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在郴所办的新华学校小学部,14岁毕业,随父助教于私立学校。两年后,又以负责教室清洁和管理灯火为条件,免费入新华学校中学部读书,并参加基督教会,成为信徒。三年级时,因组织学生-反对袁世凯-而被学校开除。1920年6月从湘潭益智中学毕业,被聘为郴州新华学校教员,1922年8月,得该校校长资助,考入长沙雅
(19021980)
103、胡苏明
  胡苏明(1897年~1980年),原名胡本树、胡澍,后改为胡苏民、胡苏明,张家店胡大湾人。中共六安特区委员会首任书记,为安徽省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书法家之一。历任安徽省书法学会副会长,金石学会副会长,晚年转任安徽省文史馆馆员,从事文史资料研究工作。1980年病逝,享年83岁。1、经历胡苏明少年读书时期,思想比较进步,积极参加-,曾受到开除学籍处理。1923年,胡苏明在六安城古楼街开设“进化书局”,推
(18971980)
104、陈水俤
  陈水俤(1918~1980年)陈水俤,福州市台江区人,民国7年(1918年)生于城市贫民家庭。13岁,到一家小机器店当学徒。民国22年,水俤进入闽江水运行业,在船上当机轮工。民国29年1月,闽江轮船公司成立后,他成为闽轮“绥远”号货轮的副机。水俤目睹国民党政府的没落与腐败,身受闽-司官僚资本家的欺凌与压榨,就萌发推翻官僚资本统治的思想,并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民国35年4月,中共闽轮支部成立后,水
(19181980)
105、徐建禧
  徐建禧(1902~1980年)徐建禧,别号阿禧,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生于福建省莆田县水办乡,后随父迁居福州台江上杭路。民国23年(1934年),建禧承继祖业,独自经营台江隆平路广芝林药店。建禧在经营广芝林药店时,讲究职业道德,礼貌待客,方便群众。规定接方配药,须经两位老药工复核;每种药品包装纸,都介绍有药品性能、主治与服法;药工对处方中的先煎、后入、另炖、冲服等,都作详细交代;并设有老药
(19021980)
106、何显庭
  何显庭(1894-1980年),又名次南,乳名亚旺,以“蛤仔旺”绰号著称于世,原名鲜为人知。松柏镇青山茅坡村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身躯高瘦,自幼从师学习蛇医,学轻功,仿蛙跳,能跳跃2.7米,善捕蛇捉蛤。蛤仔旺治蛇伤,能鉴别各种蛇伤口齿形状,对症施治,有起死回生之功,名扬全县。1958年5月,广东省举行一次民间蛇医大比武,经县卫生局推荐,身穿老农乡土装束的蛤仔旺,赴广州中山医学院应试,
(18941980)
107、张琼华
  张琼华,女,1890—1980年,四川乐山市苏稽镇人,郭沫若发妻。1912年,在父母的包办下,郭沫若无奈与张琼华结婚,实际两人并没有感情。五天后郭沫若离家,两人没有离异,以后68年张琼华一直守在郭沫若老家。1939年郭还乡时向还在守活寡的张琼华鞠躬表示歉意。1980年张病逝于乐山,没有留下子女。提起郭沫若的婚事,说来话长。本来他在10岁以前就订了婚,可女方没过几年便夭折了。后来,县视学王畏岩先生遣
(18901980)
108、李传玉
  李传玉(1920~1980年),坡头乡留庄人。1938年,参加杜八联抗日自卫团。1941年5月,驻济涧的日伪军400余人,向杜八联抗日根据地发动扫荡。抗日自卫团为保存实力,就地隐蔽,待机破敌。一天,李传玉看见方谷嘴的山顶上插着一面日军军旗,顿时火冒三丈,骂道:狗强盗,绝不许你们在中国的土地上贴膏药!待日伪军大部到坡上休息、吃饭,只留少数人在山顶放哨时,李传玉经队长薛平华批准带领两个民兵,借地堰作掩
(19201980)
109、王宣化
  王宣化,又名-振,号炎之,南安水头镇巷内村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出生。10岁入私塾念书,18岁随乡亲到菲律宾谋生,先在马尼拉一家店铺当学徒,积蓄些钱便到菲律宾大学商科就读,1917年在马尼拉中国领事馆当翻译员。他懂得英、日、俄和西班牙语言文字,尤精英文,翻译过美国著名小说《罗马假日》。1919年在马尼拉创办《平民日报》,自任经理和,宣传祖国文化,团结海外华侨。民国10年(1921),宣化回
(18961980)
110、丘纪祥
  丘纪祥(1891~1980),广东惠阳县人。丘九岁随父来广州,赁屋居住于广州河南(今海珠区)同福路,并在私塾就读。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南武学堂创立,丘入该校英文专修班,后南武学堂改为中学,丘是第一届毕业生。丘从小喜爱活动,在校寄宿,课余常在操场踢足球、赛跑、跳高,对持竿跳高最感兴趣。丘身手灵敏,短跑速度快,在校参加100码和220码跑,总名列前茅,被选为学校田径、足球队员。清宣统二年(1
(1891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