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79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61、和自兴
  和自兴,1951年6月出生在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宝山乡的一个农民家庭。纳西族。这里处在大山的包围之中,到县城要走整整4天的山路,一家人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9岁那年,和自兴的父母相继去世,他成了孤苦伶仃的孤儿。党和政府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把他接到了县城,供他上学,抚育他成长。对于党和政府的关怀,和自兴感激不尽,他常说:“没有党和政府,就没有我和自兴的今天,党是我的亲爹娘。”立志长大以后,一定要用自
纳西族(19511979)
62、崔嵬
  崔嵬(1912~1979)原名崔景文,曾用名崔微晖、崔浚,后改名崔嵬。山东诸城人。1930年入山东省立实验剧院编剧班学习。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青岛分盟。1937年和陈波儿一起参加上海救国会组织的慰问团赴绥东抗日前线慰问演出,改编了著名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同年参加《保卫卢沟桥》的编导和演出,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一队赴前线演出,创作演出《张家店》、《顺民》及话剧《八百壮士》(合作)等剧。1
中南艺术剧院院长,表演艺术家(19121979)
63、周啸天
  周啸天(1913年—1979年),京剧表演艺术家。字叱云,天津人。父名老九岁红,工文武老生,曾为清室内廷供奉。周啸天幼承家教,老伶工吴春山为之开蒙,又从朱天祥学老生。1925年拜张春樵为师,童年即在天津演出。后又从郭仲麟深造,复拜吴铁庵为师,艺业日进。在烟台演出期间,又得到张少甫的指点,武工受尚和玉点拨,故文武老生戏皆能。代表剧目有《打登州》、《杨家将》、《白蟒台》、《四郎探母》、《十道本》、《四
(19131979)
64、刘秉温
  刘秉温(1911~1979) ,横山县韩岔乡猪头圪垯村人。秉温出身贫苦农家,幼随父逃荒到安塞。他勤劳朴实,天资聪敏,白天操作田间,夜晚就读私塾。几年后,偕父迁居延安县杜甫川。随着土地革命的深入,秉温投身农村根据地的活动。民国二十四年(1935)加入中国共产党。接着任肤甘革命委员会主席、延安战区委员会主席、肤甘保卫局长,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西安事变后,秉温任肤甘县委书记兼苏维埃主席、延安县县长。在
(19121979)
65、李冠元
  李冠元,1912年出生,顺天府昌平州(今北京市怀柔区)前桥梓村人。曾用名李振名、李振铭。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八路军。(一)李冠元生于富有家庭。少时在家读私塾,20年代末30年代初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1935年考入国立北平师范大学。1936年2月,李冠元加入中国共产党创建并领导的左翼青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从此,他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
开国大校(19121979)
66、吴勇
  吴勇 (1958-1979)四川省绵阳县人,男,21岁,1977年1月入伍,中国人民解放军35230部队,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中共党员。1979年2月23日,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攻打维金北侧280高地的战斗中,吴勇所在班为连的预备队。在担任主攻任务的3排前进受阻后,他和全班同志主动向连里要求前去支援。投入战斗不久,在班长牺牲、三面受敌火力夹击的情况下,他带领全班英勇奋战。在向1个无名高地进攻时,
(19581979)
67、张桥生
  张桥生,1949年出生于广东省惠州博罗县观音阁镇。张桥生自小便盼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军人,举起钢枪、捍卫国土。1968年他应征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当战士。入伍以后,他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艰苦磨炼,进步很快。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历任副班长、班长、副连长、连长。张桥生是一名优秀的炮兵基层指挥员。除抓好连队军事技术训练外,他还特别注意加强对战士们的战斗思想意识的培养。有一次,他把战士们领
(19491979)
68、吴耀宗
  吴耀宗(1893~1979)吴耀宗,广东顺德人,出生于广州市商人家庭。父亲吴逢敬以经营木材为业。少年时在广州育才学校读书。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考入北京税务专科学堂。其时,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国难日益深重,这对吴耀宗产生深刻影响,他曾在日记中写道“晚读国耻小史,满纸血泪,读毕不禁掷书三叹”。宣统三年(1911),参加由北京市基督教青年会举办的夏令会,首次接触基督教,认为有可信之理。民国2年(
(18931979)
69、陆天桂
  陆天桂(1959-1979),1959年出生于广西横县苏安村一个农民家庭。壮族。他从小就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熏陶。他的故乡解放前曾是一个英雄云集的革命游击根据地,很多革命前辈在和反动派斗争中光荣牺牲了,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他的父亲、老游击队员陆登珍就经常给他讲述革命前辈为了争取人民的翻身解放、自由和幸福,同反动派进行生死搏斗的生动故事。8岁那年的清明节,陆天桂的父亲用松枝扎了个花圈,带他一
(19591979)
70、陶振武
  陶振武(1893~1979),又名陶国楠、陶靖、汤振武,滁州人。5 岁进私塾念书,成绩全班最佳。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入安徽省陆军小学,改名为陶靖。民国元年(1912 年)考入南京临时军官学校。后袁世凯政权把南京临时军官学校学生同在南京入伍的原学生军合并送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次年暑假后开学时,倒袁战争爆发,陶振武因没有及时赶到学校而被开除学籍。民国3 年,顶“汤振武”名到北京升学。民国7
(1893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