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79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21、叶运高
  叶运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部政治委员。叶运高同志是江西省兴国县高兴镇东岗面村人,出身贫农家庭。一九三○年八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一年一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二年一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叶运高同志是我党的优秀党员,是无产阶级的忠诚战士,是我军的优秀政治工作干部。在近五十年的战斗岁月里,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革命事业。在战争年代,他跟随党中央、毛主席转战南北,参加了五次反“围剿”和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19141979)
22、邓龙翔
   邓龙翔(1913~1979),永阳镇邓家村人。出身于农民家庭。生于1913年2月。1925年被送到湖南省攸县一家糕饼店当学徒。曾在亲友资助下读过2年私塾。1927年邓龙翔参加了攸县学徒工会,参加过罢工运动。大革命失败后回到家乡参加武装暴-动,投身于农民运动,任少共团队长。1929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赣西南指挥部当通讯员。不久部队编入红二十军,后改编为三军团。邓龙翔先后担任宣传员、文书。19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9131979)
23、林伟
  林伟(1914—1979年),又名林维诚,武平县陈坑(今武东乡)川坊人,民国3年(1914年)8月生。民国20年秋,参加红军武平游击支队,编入武平独立二团,不久又编为红十二军三十五师一○五团,林伟多才多艺,工作积极,任宣传队队长。民国21年,调任红一军团三师司令部参谋处书记、译电员,随部队转战广东、江西等地,参加了飞鸢、洵口、硝石等一系列战斗。民国2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五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19141979)
24、李成文
  李成文,1955年7月出生在云南省施甸县李家山村一个农民家庭。在家乡读小学、初中时,学习努力,遵守学校纪律,经常受到老师们的赞扬。1973年初中毕业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在生产队里干活从不偷闲,晚上还教群众读毛主席的语录。1977年,征兵工作开始了,李成文向父亲说出了憋在心里很久的话:“爹,听说要征兵啦,我想”“想当兵?”父亲看了他一眼。“是的,我想去当兵!”“憨儿子,当兵打仗是要死人的。”父亲说
(19551979)
25、王息坤
  王息坤 (1955-1979)(1955—1979)河南光山县人,男,53470部队6连排长,1976年3月入伍,1979年9月入党,高中文化,在一次反阻击战斗中,他带领一个战斗小组主动出击,五人对敌七十多人,歼敌六十三人,他一人歼十一人,最后在搜索残敌中壮烈牺牲,终年24岁。中央军委授予王息坤同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19551979)
26、李惠堂
  李惠堂,中国近代体育史上著名的足球运动员。从17岁开始足球生涯,活跃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亚洲足坛,被球迷和香港媒体亲切的评为“亚洲球王”。他不但是战前罕见的中国职业足球运动员,也是当时公认的中国足球第一人。1979年7月4日,李惠堂因病逝世,享年74岁。据统计他在各项足球比赛中,共射进1860个球,与巴西的里登雷克、德国球星盖德穆勒、球王贝利以及独狼罗马里奥是迄今世界上进球逾千个的五大巨星。李惠堂
(19051979)
27、于立群
  于立群 (1916-1979),广西贺县人(今广西贺州市)。郭沫若夫人,女书画家。青年时期曾从事歌舞及电影表演。自幼喜爱书法艺术,以习颜字起步,后在郭沫若身边,受其熏陶指教,研读历代碑帖,专擅篆隶,喜作大字。其作品被毛主席故居、成都杜甫草堂等博物馆收藏。出版有《于立群遗墨》。中国有名的才女、书法家贺州市平桂管理区原来是成立于1938年10月1日的平桂矿务局。矿务局本部设于钟山县西湾镇,局大门上仍保
郭沫若夫人,女书画家(19161979)
28、吴建国
  吴建国,1962年9月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含浦镇塘峡村吴家湾组一个农民家庭。望城,人杰地灵,曾哺育了不少仁人志士和英雄豪杰,是著名烈士郭亮、雷锋的故乡。吴建国的父亲吴启和,母亲谢友文,都是很年轻就入党的农村干部。他们的阶级觉悟很高,十分热爱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并经常教育儿女,不忘旧社会穷人的苦,珍惜新社会的好日子。吴建国很小的时候就听母亲多次讲述曾祖父去世时的悲惨情景:那是农历腊月三十晚上,大雪纷飞,
(19621979)
29、成国钧
  成国钧,1954年5月5日出生在湖南省湘乡市翻江镇昌坪村一个农民家庭。8岁时父亲去世,不久,母亲改嫁,是党和人民把他抚养长大。1973年,成国钧响应党的号召应征入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他一到部队就深深地爱上自己的连队,立志要为连队建设添光彩。在刚刚开始的军事训练中,他感到很吃力,尤其是投弹训练,只能投30多米。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投弹技术,他起早贪黑,苦练杀敌本领。每天清早,战友们还没起床,他就跑
革命烈士(19541979)
30、郑宏余
  郑宏余,1954年12月26日出生于广东省海康县。10多岁时,因家里缺乏劳动力,便辍学回乡参加集体生产。1977年初,郑宏余应征入伍,驻守在祖国南疆。来到连队不久,郑宏余被分配当机枪手,实现了扛枪卫国的愿望,他高兴极了。为了早日掌握轻机枪的射击要领,他常常不顾白天训练之后的劳累,晚上接着苦练。一次,夜行军归来,他刚刚躺到床上,忽然想起在练习持枪这个动作时有一个要领还没有熟练掌握,于是爬起床,偷偷地
(1954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