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79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101、成少甫
  成少甫(1917-1979)河南省商城县人。1930年参加红军。1935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第75师225团排长,团政治处组织科科长,红15军团教导营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战时期,任八路军115师教导大队第6队政治指导员,晋察冀军区军政学校第2队队长,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11团团长,分区教导大队大队长兼政委,第2团副团长,第2支队支队长兼政委,第7区队区队长,第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9171979)
102、李舜琴
   李舜琴(1902-1979),原名李名正,净化村人。民国4年(1915),就读平遥第一高级小学。民国10年(1921),考入河汾中学,次年,经贺昌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到北京求学,与郝广盛、陈高庸、陈显文等发动成立全国性的进步青年组织群新学会,创办《新时代》杂志。15年(1926),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次年,受中-组织派遣回太原工作。在中共山西省委领导下,成群新学会分会,出版革命小报。山西总工会成
(19021979)
103、蔡委心
  蔡委心,1911年12月出生,河北省蔚县塔头村人。原名蔡泽生,别名蔡铁根。1936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蔡委心的祖父曾是前清贡士,父亲经商。他14岁高小毕业后,在北平一家同乡开的线麻发庄学徒,后在已入佛门的大哥的资助下考入厦门大学。肄业后靠给《商学日报》当维持生活。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蔡委心任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宣传干事、红1军团政治部干事。(二)抗日战争时期,蔡
开国大校(19111979)
104、曾培干
  曾培干(1917~1979),广州市黄埔区长洲镇长洲村人。父亲曾甄陶是长洲河面航标灯工人。曾培干小时家境寒微,在本村小学私塾读书,爱绘画。因家贫13岁辍学,到广州河南利隆铜铁店当童工,白天专心学艺,晚间勤于作画,经师傅湛湘的介绍考入赵少昂创办的岭南艺苑,得到赵少昂的赞许及热心指导,为曾培干的国画艺术打下根基。1932年12月,15岁的曾培干参加了广州市石印工会领导的“减时运动”的-行列。1935年
(19171979)
105、蒋伏生
  蒋伏生(1899年~1979年)湖南祁阳县挂榜山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历任国民党军团长、师长等职。素以残忍著称。祖辈务农,微有地产。祁阳县立高等小学堂、武昌旅鄂湖南学校毕业,上海外国语学校修业一年。20岁时在武昌白沙洲结识了小学教师沈焕文。同其结婚。得其资助,就学于旅鄂中学。1921年赴苏联出席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1922年回国,在武昌从事报刊和发行工作。历任湖北人民通讯
(18991979)
106、李定申
  李定申(1958~1979年),1958年出生在广西临桂县两江镇金盆土村。父亲李桂森在镇粮所工作,是共产党员;母亲李意嫂是位勤劳的农村妇女。从李定申刚刚懂事的时候起,父亲就经常给他讲英雄董存瑞、黄继光的战斗故事。他也经常和小朋友们做英雄炸碉堡的游戏。在小学课本上,他读了黄继光的英雄故事后,就在作文里写道:“长大了我也要当英雄!”在李定申幼小的心灵里有了当英雄的愿望,可是为什么要当英雄?开始他并不真
(19581979)
107、胡树
  胡树,1956年6月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高中毕业后到农村插队。他积极参加生产劳动,生活简朴,热爱学习,知识面较广,知道很多新生事物,深受村里年轻伙伴的喜爱。大队干部让他担任宣传员的工作,从事公众事务活动。在处理日常事务及各种纠纷时,他总是认真负责,晓之以理,使人心服口服,赢得了大家的信任。1977年1月,胡树应征入伍,来到昆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为了铸就过硬的军事本领,他吃苦耐劳,虚心请教
(19561979)
108、林德先
  林德先,1949年8月出生在广西合浦县党江镇圩镇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林传义是党江镇供销社职工,母亲凌绍凤是一位善良的家庭妇女。因兄弟姐妹多,家庭生活困难,林德先在党江乡中心小学读到小学毕业后,就回家参加劳动。1965年,年仅16岁的林德先就参加了党江乡圩镇大队基干民兵组织。党江乡是沿海地区,1965年至1968年间,战备巡逻值班任务比较重。为了练好本领保卫国家,从小就有当兵保卫祖国志向的林德先积极参
(19491979)
109、李村人
  李村人(1898.9~1979.4),字世静,河南省兰考县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入考城县第一高等小学堂读书。4年毕业后,继读私塾,博览群书,从而奠定了传统文化深厚的功底。1918年任教于考城高等小学。1929年,应聘于抗日英雄吉鸿昌所创办的扶沟中山小学校,先后任教师、校长。1930年10月,李村人与吉鸿昌、吉鸿昌之父及中山小学校长(此时校长为郝子固,后为李村人)、教师的一张合影,今存于其女
(18981979)
110、李毓彬
  李毓彬,女,福州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生。少时就读福州陶淑女子中学,后被保送入福州柴井医院附设护士学校,毕业后留院工作。不久,受中华圣公会福建教区分配,到霞浦圣教医院工作,后定居霞浦。历任护士、护士长、护士主任和私立圣教高级护士职业学校董事、妇产科教员、实习主任等职,是霞浦施行新法接生的技术骨干,晚年还协助创办霞浦城关妇产院,为霞浦培养大批助产人员。她工作勤勤恳恳,技术精湛,手术熟练,亲
(1895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