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78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141、王锦机
  王锦机,初名振梭,字进忠,号梦惺,晚号确斋,县城北门内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5岁时,父亲去世,一家生活全靠母亲以女红微薄收入维持。锦机9岁时入私塾读书。每日夜晚,其母从事刺绣编织,命锦机坐身旁就读,严寒酷暑,不稍松懈。后仙游画家黄羲来永春,闻其事迹,为绘《寒灯督课图》,锦机自撰短文记其事。12岁,自私塾转入高等小学堂。16岁升入省立十二中学,着意向校长郑翘松学习古诗文,深有所得。民国
(19061978)
142、陈扬才
  陈扬才(1931~1978年),连江县筱埕镇定海村人。民国20年(1931年)10月7日出生于一个渔民家庭。5岁失怙,寄养伯父家,小学未读完就参加粗重劳动,自幼在风涛和苦水中长大,养成坚强性格。15岁与其伯父分居,母、弟三人相依为命,艰苦度日。为躲避壮丁,常日漂泊海上,夜宿荒庙。新中国成立后,扬才积极参加减租反霸等斗争,1951年3月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继后担任定海第一任团支部书记和民兵队长(后
(19311978)
143、张海鳌
  张海鳌(1902~1978年),原名天赐,本县河婆镇溪角村人。幼年双亲去世,随祖母、叔姆生活,就读本村私塾。1919年“五·四”运动时,张海鳌在梅县广益中学读书,积极参加学联活动。因反对教会学校奴化教育,被开除学籍。次年赴上海,进南洋中学就读,后又转学汕头喾石、广州潮州旅省中学。此时,他参加谭平山主持的“社会主义讲习所”活动,并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张海鳌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中国大学,参加“创造社”
(19021978)
144、张尚琼
  张尚琼(1914-1978),原名张英莹,1914年1月24日出生于湖口乡张屋村。1929年1月24日,参加中国共产党。是年冬,因入党介绍人李英源去世,监誓人陈召南被国民党当局杀害,与党组织失掉联系。1930年上半年至1931年6月,张尚琼就读于赣州幼幼中学,下半年考入广州中山大学附中高中,以优异成绩,升入中山大学社会系。1937年10月6日,经邱萃藻介绍,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中山大学总支部
(19141978)
145、孙祥华
   孙祥华(1946—1978),辛丰乡后韦村人。读小学时成绩优良,多次被评为三好生。因家贫,虽考取初中而未能入学,参加农业劳动。1965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战士、通信员、文书、班长、参谋、连长等职,先后6次受到部队领导的奖励。1966年7月加入共产党。入伍时曾对一起服役的王连生说:“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政治、学习军事、尊重领导、服从指挥,为国家、为家乡人民争光,为保卫祖国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
(19461978)
146、黄桂英
  黄桂英(1902—1978),又名玉娥,女,麻阳县锦和人。民国5年(1916),黄桂英小学毕业,其父重男轻女,不许升学,遂随父扎灯笼,编扇子度日。然她求学之志不泯,坚持工隙读书看报,晚上挑灯夜习文化。9年与吴宗尧结婚。丈夫通情达理,支持她外出求学深造。次年9月,黄桂英考入湖南第二女子师范学校。5载苦读,成绩名列前茅。15年7月毕业回里于县立女校任教。任教期间,她积极宣传鼓励学生向旧势力作斗争,争取
(19021978)
147、顾水深
  顾水深 (1916—1978) 男,鼓师。浙江省上虞梁湖古李巷人。幼入私塾5年,学习道教音乐,吹打弹唱件件皆能。尤其对绍剧和调腔的打击乐颇有研究,技法也很流畅。1940年进入上海,在太乙道院担任吹打道士。2年之后,转事越剧司鼓工作。40年代中期,为越剧演员施银花打鼓,曾在《方玉娘祭塔》一剧中伴奏紧跟唱腔,锣鼓紧跟表演,在社会上和同行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950年加入合作越剧团乐队,为戚雅仙、毕春
(19161978)
148、施根妹
  施根妹 (1912—1978) 女,演员。浙江嵊县施家岙村人。因家境贫寒,为求生活出路,于1923年春父母送她进本村的第一副女班,拜在金荣水门下,与施银花同科习艺,工老生。学有《双珠凤》、《双金花》、《四香缘》、《玉连环》等戏,都饰演主要老生。未出师门便演于上海、嘉兴、杭州、绍兴、宁波等地,是女子越剧第一位老生“台柱”。她因过早结婚,于1930年暂离舞台。1931年应叶彩金之邀,参加新新舞台改
(19121978)
149、戴宗悫
  戴宗悫(1894~1978),字啸豪,别号彭,泰宁县城关胜利二街人。民国4年(1915),毕业于福建省立第六(邵武)中学。曾任泰宁县上青、炉峰等小学校长及泰宁县临时参议会议员等职。中年以后,兼职行医。从医四十多年,在县内遐迩闻名。戴宗悫青壮年时期,有感于“疾者卧床,度刻如岁,一方济之,德踰于此”。于是,跟他的伯父戴本盛学习先祖秘传的接骨医术。由于学习勤恳、虚心,又善于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接骨技术
(18941978)
150、李化方
  李化方(1898~1978)又名李金坡。涞水永乐村人。幼年在私塾读书,后考入本县师范讲习所。1917年考入保定育德中学。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参加保定的学生-活动,并到附近农村宣传反对日本侵略,后代表保定学生会出席上海全国学生联合会代表会议。由于长期参加反帝爱国社会活动,被学校当局开除。之后,考取北京民国大学经济系。在校期间,大量阅读从西方传入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社会学书籍,并订阅《新青年》和《响导周
(1898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