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77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71、黄泰楠
  黄泰楠(1901~1977年)黄泰楠,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生,东园镇人。父黄达德,设塾家乡,言传身教,严督子女。母陈静,务农。泰楠自幼在父亲熏陶下,勤奋好学,于泉州开元小学毕业后,以榜首考入泉州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此时,因父病逝,家道中落,乃转入集美师范半工半读。民国11年(1922年),考入厦门大学教育系。民国16年,大学毕业,回惠安中学任教,并任校长,后应聘于厦门中学。民国17年秋,受聘
(19011977)
72、谭富英
  谭富英(1906 - 1977),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曾任北京京剧团副团长,出身于京剧世家。祖父谭鑫培,父亲谭小培。出身于京剧世家。祖父谭鑫培,父亲谭小培。自幼耳濡目染,深受其父辈影响。后入富连成科班,向萧长华、王喜秀、雷喜福等学艺,工老生。坐科六年,在严师督导之下,打下了坚实的艺术功底。擅长靠把戏,后又在其父谭小培和老师余叔岩的教导下继承谭派和余派风格,发挥自己的艺术特长,酣畅流漓,朴实大方
后四大须生(19061977)
73、胡耐安
  胡耐安(1899—1977),原名有祉,字耐安,别署园,60岁后号叟,70岁后署乐翁,泾县溪头村人。胡耐安出身书香门第,幼承庭训,勤奋好学。及长,赴日本就读于东京帝国大学。1923年秋,回国探亲休学一年,后由湘入粤,任湘军总司令部秘书。一年后仍赴日本续学,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奉召回国服务。1927年他在上海亲身经历和目睹了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政变,月底回武汉撰写了《回汉口来》一文,以亲眼目
(18991977)
74、张连友
  张连友,1948年8月10日出生于河南省长垣县芦岗乡官路张村。张连友上小学期间,正值全国掀起学习雷锋的热潮之时。小小年纪的张连友,整天挎着书包,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人民忠于党”的歌曲去上学。他摘抄雷锋日记,写学习心得体会,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一次,同学们在坑塘里玩水,一个叫张小柱的孩子不慎掉到了深水处,有的孩子吓得呆在那里不知怎么办好?有的吓得赶紧往家里跑。在这紧要关头,张
(19481977)
75、方东美
  方东美(1899~1977),字珣。桐城城关镇人(一说家居汤湾,今属枞阳县汤湾乡),当代著名教授,哲学家。方东美出生于书香世家。童年即酷嗜庄子的学说,因而对桐城文章抱有长于叙事言事、短于谈玄说理的看法。16 岁考入金陵大学攻读哲学,在校参加“少年中国学会”,主编该会机关刊物《少年世界》,发起成立“中国哲学社”,并任社长。民国10 年(1921年)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写出《柏格森人生哲
(18991977)
76、陈铭金
  陈铭金(1921—1977) ,又名陈荣正,合浦县白沙乡两合水村人,是1945年2月灵山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灵山县委领导人,是中共灵山县委员会第一任书记。陈铭金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家庭,曾祖父是清末冯子材部一个武官,父亲也在国民党军队的陈铭枢部当过官,家境富有。小时体弱多病,脚部留下残疾,行走不便。1927年开始读私塾,1936年夏到合浦五中附小插班读小
(19211977)
77、何福同
  何福同(1892.1.2~1977.9.4),开封市人。自幼酷爱武术。清宣统二年(1910),从山东拳师薛阴美学太祖门拳械。他身高、膀阔、力大,加之勤学苦练,武艺日精,尤擅长春秋大刀。1922年5月,冯玉祥第一次主豫,任河南省督军,当时在省会开封省政府大门前广场举行的欢迎会上,何福同表演的春秋大刀,技法娴熟,虎虎生风,令观者叹服,由此获得冯玉祥亲笔署名的奖状,及亲书赠给何大刀的条幅,并获奖金500
(18921977)
78、吴则虞
  吴则虞(1913~1977),泾县茂林人。资质聪颖,幼受家学,4 岁习字,6 岁习诗。父母逝世后,寄养于叔父家刻苦读书。21 岁去无锡向名师陈石遗、杨秩夫求教,备受赏识。经陈石遗介绍,去苏州谒见国学大师章太炎,因对答如流,被章太炎收为入室弟子,并加入章氏“国学讲习会”,专攻文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在学术思想和和治学方法上受章太炎影响很深,毕生从事教育事业。青年时曾与吴组缃等在泾县茂林养正小学任教。抗
(19131977)
79、骆腾云
  骆腾云(1903~1977),淮北人。年轻时带领全家从江苏泗阳县逃荒到来安县宝山集,后迁至大余郢,以租种地主的土地为生。民国28 年(1939 年)来安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在农村开展了减租减息运动。骆腾云在运动中表现积极,次年被推选为村长。民国30 年,抗日民主政府号召农民组织起来发展生产,以粉碎日伪对解放区的进攻和-,大余郢的12 户农民积极响应,很快办起了互助组,由于骆腾云为组长,后来该互助
(19031977)
80、陈望道
  陈望道 (1889~1977)笔名雪帆、晓风。浙江义乌人。中共党员,民盟成员。大学毕业。1919年在浙江第一师范任教,1922年任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第一任书记,后历任上海大学教务长,安徽大学教授,广西大学中文科主任,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长,复旦大学校长,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上海市语文学会会长,华东作协理事,《辞海》总主编,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常委,民盟中央
复旦大学校长(1952年9月 - 1966年12月)(1889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