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77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221、林砺儒
  林砺儒(1889~1977) 原名绳直,广东信宜县人。清宣统三年(1911)毕业于广东高州高郡中学堂,同年公费留学日本,就读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民国7年(1918) 回国后,历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 、中山大学教授兼教务长、广州师范学校校长、广东省立勃勤大学教务长、广东省立教育学院(后改名广东省立文理学院) 院长等职。31年4月任桂林师范学院教授兼教务长,传播革命思想,主张学
(18891977)
222、刘若云
  刘若云(1899~1977),原名明俨,化名李玉山,今青烟乡小冲人。民国7年(1918)毕业于湖南省第一师范,在校期间加入新民学会,同年10月进北京留法预备班学习。在京参加“五四”反帝--。民国9年6月赴法勤工俭学,8月参加工学励进社。翌年2月和9月先后参加蔡和森等领导的争取生存权和求学权的“二·二八”运动及进占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因此被法国政府驱逐回国。民国11年由邓中夏、张昆弟介绍加入中国共产
(18991977)
223、钱叔亮
  钱叔亮(1904—1977),乳名善初,字毓良,笔名苏林、阳生、重行等,嵊县剡源乡(今嵊州开元镇)杜塘村人。童年就读于嵊县瑠田、坎流和剡山小学,后考入杭州安定中学、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肄业)。1927年,加入国民党。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支部书记、总支书记、区委宣传委员、党团书记、城区区委书记等职。在剡山小学任教时,先后兼任《嵊新民报》、《剡声日报》、《抗日周刊》和《群力旬刊》主编。19
(19041977)
224、过静宜
  过静宜(1901~1977),江苏无锡人。民国13年(1924年)同济大学机械系毕业。民国15年后在沈阳兵工厂任技士,民国20年在南京兵工署技术司任技术员、技正等职。民国23年被派赴捷克布诺兵工厂、柏林弗立北威尔纳精密工具厂实习,回国后建立测量样板体系,解决了大量技术上问题。抗战爆发,任兵工署51工厂总工程师。民国30年因主持设计制造捷克式轻机枪全套样板,被授予陆海空军甲等一级奖章两枚。民国33年
(19011977)
225、陈肇英
  陈肇英(1888—1977),字雄夫,浦江治平乡古塘村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考入杭州四府公学,次年进陆军弁目学堂。三十二年加入光复会,进炮兵将校专科学校,毕业后派到浙江混成旅。辛亥革命时,参加浙联军光复南京战役。1916年,发动浙江独立,反对袁世凯和浙江都督朱瑞,并赴上海见孙中山。1918年,通电拥护西南护法政府,任援闽浙军第一师中将师长兼前敌总指挥。次年,与蒋介石结为把兄弟。1922年,
(18881977)
226、樊玉琳
  樊玉琳(1900—1977),句容县人。21岁师范毕业后,任小学及职业学校教师、校长。民国16年(1927)参加国民党,曾任区行政助理,县政府科长、局长。民国23年,辞职返乡教书。民国27年6月,新四军一支队进入苏南敌后,在陈毅的教育下,立志抗日救国。7月,镇、句、金、丹四县人民抗敌自卫委员会在宝堰镇成立,被选任副主任。民国28年7月加入共产党。皖南事变后,日伪军对茅山抗日根据地大举扫荡,樊带领数
(19001977)
227、吴茀之
  吴茀之(1900—1977),初名士绥,改名谿,号吴谿子,以字行,浦江前吴乡前吴村人。幼承家学,酷爱美术,稍长致力工笔画。1922年,进上海美术专门学校高师科,受吴昌硕画风影响,开始专攻写意。毕业后,在苏州第一师范、淮安中学任教。1929年,到上海美术专门学校任中国画教授,兼沪江大学及其附属中学美术导师。1932年,与诸闻韵、潘天寿、张书旂、张振铎组织白社,师承“扬州八怪”革新精神,从事诗、书、画
(19001977)
228、赵开瑞
  赵开瑞(1894~1977),新靖镇旧州街人。是县有名民歌手,名木偶戏师,家素贫穷。世代务衣。民国6年(1917)出外当兵,初在旧桂系军队,民国13年任排长后人黄埔军校第一期,结业后在十九路军蔡廷锴部任连长。民国22年李济深与蔡廷锴在福建组织反蒋抗日,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赵被升任副营长。民国27年转投新四军叶挺部,在湖南湘江押运盐巴时被国民党扣留月余后遣送回家。赵青年时爱唱木偶戏和山歌,颇
(18941977)
229、冰痕
  冰痕 (?-1977),女。原名李文敏。河北省望都县人。三十年代女作家。1928年毕业于北平民国大学。因个性如冰,被同学赠日冰痕,此后发表文章则用作笔名。毕业后即来东北工作,时任沈阳第一中学教师。因酷爱文学,常给《哈尔滨公报》“公田”副刊写稿,经常发表的作品多为诗歌、散文、小说等。她的长诗《诉苦》在“公田”上发表后,引起强烈的反响,这篇长诗是以她本人的生活遭遇,控拆黑暗旧中国的罪恶,发出渴望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