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75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181、邵循恪
  邵循恪(1911—1975),字恭甫,福建福州人。邵循恪生于清政府覆亡、民国初建的动荡时期,家道中落,幼年由“四书”启蒙,后于1926年就读于北平清华大学,与兄邵循正(著名历史学家)同就学于政治学系,主攻国际法和国际关系,是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始建后的第一批学子。1930年,邵循恪就读于清华研究院法科政治研究所,并于1933年成为此院首批毕业生,后因成绩优异遣送留美,继续攻读研究国际关系及国际法,获得
(19111975)
182、榻东凌
  榻东凌(1898~1975),广东清远县人。年青时随父在家乡开茶楼。30年代初到广州,住十六甫水脚东横街,在西堤二马路“六国饭店”当点心师。他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开拓创新,借鉴北方制作灌汤包的技术,结合广州人口味,制作出皮薄汁多味鲜可口的灌汤饺;借鉴西方点心的办法,研制出擘酥椰王角、沙湾原奶挞等美点,被称为广州点心师“四大天王”之一(另三人为梁应、欧标、余大苏)。民国29年(1940)被高薪聘请到酒
(18981975)
183、吕玉郎
  吕玉郎(1919~1975),原名吕庭镜,广东鹤山县人,小时在上九甫鹤山公会读书,居住西关宝源中约。从小爱好唱粤曲,拜粤剧名丑王中王为师,在“大罗天”剧团任二帮小生。广州沦陷后,到香港加入“觉先声”剧团。香港沦陷时到罗定县加入“大中华”剧团任文武生,与花旦王上海妹、丑生王半日安合作,称“三王班”,以演出薛派剧目为主。期间,宣传抗日,与抗日名将蔡廷锴将军结为好友。抗战胜利后,在洛阳春任文武生。194
(19191975)
184、梁镜
  梁镜 (1905~1975) , 壮族。 思林镇中山街人。青少年时毕业于百色中学。民国17年(1928年)夏,在国民党广西省党务学校毕业后,到东兰县地方警卫人员养成所任教官。同年该所结束调国民党广西省党部训练委员会任干事。民国18年春,回乡受聘于思林县第一小学任教师。冬,调至国民党第四集团军总政训处任上尉处员。次年夏,随军进入湖南,任宣传队长。同年秋,随军回广西整编,任一师二团政训厅少校主任。以后
(19051975)
185、张光琼
   张光琼(1907~1975),海南省文昌县罗豆农场潭罗村人。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八期炮兵科、陆军大学训练班。1923年起,任广东西路讨贼军副官、连长,粤军第一军第一师连长、营长,广州大本营海军陆战队营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官团大队附。1927年任黄浦陆军军官学校潮州分校教官。1929年起,任第一军一师连附、第十一师炮兵营连长、第五十九师二三三团营长。1932年起,任广东第一集团军第一军一师二
(19071975)
186、钟昌涛
  钟昌涛 (1902—1975) 一作钟昌桃,兴国县人。1928年,在当地参加土地革命斗争。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兴国县长迳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县苏维埃政府劳动部部长,中共杨殷县委书记,中央苏区江西省雇农工会委员长,中共江西省委委员,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团成员、内务部、土地部部长。1934年2月,当选为第二届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执行委员。入中央党校学习,任高级班党支部书记。10月,随红一方面
(19021975)
187、耿以礼
   耿以礼(1897~1975) 著名植物学家、禾本植物分类学家。字仲彬,江苏江宁县人。民国16年东南大学毕业,获农学士学位。民国19年赴美留学,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民国23年回国后,任中央大学生物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农业科学院与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建国后,一直执教于南京大学。1952年加入九三学社。1956年定为国家一级教授,历任生物系生态植物教研室主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顾问,《中国植
(18971975)
188、魏一斋
  魏一斋(1906—1975)曾用名魏兴谦。寿光县洛城乡孙家庄人。1927年入潍县文华中学(现为潍坊二中)读书。1934年毕业于齐鲁大学医学院,留校任妇产科医师。1936年进北平协和医院深造,结业后留任妇产科医师。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到安徽巢县普仁医院工作。1938年春,参加抗日救国宣传团体,结识了共产党员刘夫。同年夏,经刘夫介绍,到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并按照该处的安排,到汉口协和医院任妇产
(19061975)
189、孔振林
  孔振林 (1915~1975年),男,宾亨镇山根村人。文化程度私塾五年,12岁跟随农军参加革命。“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参与华侨会宁同乡服务团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38年1月8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3月~1942年冬,任中共罗汶支部书记。但因形势险峻,罗汶支部-停止活动,党员疏散到广州隐蔽,历时两年。期间坚持“勤学、勤业、勤交友”,待机回宁。1944年12月,接县委通知,回广宁负责恢复罗汶支
(19151975)
190、黄福
  黄福(1890~1975),原名贵福,字文燰,香山县黄梁镇斗门(今斗门镇)人。出身于华侨之家,祖辈皆务农,厚重少文。黄福少年从事革命后,孙中山视之为子侄,常呼其为“福仔”,久之,遂以“福”名。黄福以舞勺之年即加入同盟会,为革命党人之最少者。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冬,孙中山派遣黄明堂发动镇南关起义,并亲率黄兴、胡汉民等由河内赶赴镇南关指挥军事,占据了镇南关各炮台,后因弹药不济而退出,功败垂成。
(1890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