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7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61、廖鲁言
  廖鲁言(1913-1972),男,原名廖广鏖,南京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与领导北平-。后任山西抗日军政训练委员会、军政训练班指导员。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团政治部、旅政治部主任。1939年到延安。后任中共中央-部科长、党务研究室研究员,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秘书长、副主任。建国后,历任政务院参事室主任、政务院副秘书长、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国务院农林办公室副主任、农业部部长。中共七大候补代
(19131972)
62、何锐
  何锐(1917 ~ 1972),女,原籍四川木门镇,幼年家贫,举家流落本县茅坪沟。6岁时,妹天母亡,稍长,给富家佣工。13岁迫作童养媳,后不堪-而去,以背柴卖草度日养家。 1935年正月,红军到达茅坪沟,锐迅即参加红军,为本县第一位参加红军的女性。初任妇女班长,长征途中,一次只身追捕逃敌与之博斗于深水中,用矛将敌刺死。行军至金川,加入共青团,任工作队副队长。在狗儿卓土乡做少数民族工作时被敌包
(19171972)
63、李馥清
   李馥清(1898~1972)女。名学菊,字馥清。陕西白水人。少时,就读于县立小学堂。1925年到西安,开始接触并阅读马克思著作和《新青年》《向导》等刊物。同年冬,由雷晋笙、王文彬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西安东九府街支部书记,参与西安妇女协进会领导工作。曾与王观政一起创办《陕西妇女》;组织西安地区妇女,特别是各类学校的女学生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斗争。1926年4月至11月,在军阀刘镇华围城八个月期
(18981972)
64、甄凤山
  甄凤山(1903~1972)乳名白蛋。定县(今定州)东朱谷村人。自幼带领弟、妹6人乞讨、当长工维持生活。幼年丧母,五弟、六弟和小妹相继冻饿而死。1928年到齐齐哈尔一家马公馆里擦汽车,学会了开汽车,在打猎中练就了好枪法。日军侵占东北三省后,甄凤山组织抗日武装,向日军打暗枪、烧仓库、炸兵营,但因寡不敌众,受到严重损失后返回定县。与孙志远谈话后经甄玉桓、甄玉蕃介绍于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组织群
(19031972)
65、沈克非
  沈克非(1898~1972) 原名贤亚,浙江嵊县人。民国5年(1916年),考入清华大学为庚子赔款预备生,3年后赴美国留学,入俄亥俄州克利文市西徐大学医学院。民国13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留校任教学医院外科实习医师。民国15年回国,任北京协和医院外科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设计肠道无菌吻合术、用茶叶浸出液代替鞣酸治疗烧伤,均获成功。民国19年,参与筹建中国自办大型综合医院南京中央医院,
(18981972)
66、张效骞
  张效骞(1903~1972) 商州人。九岁入私塾读书,十五岁上高小,十八岁毕业后随舅父做小生意。民国13年(1924)经人介绍参加杨虎城部队,曾入陕北安边堡十七路军教导队和洛阳冯玉祥部教导团学习,担任过班长、排长、连长、西安警卫团特种兵营营长、副团长等职。民国16年(1927)至民国17年(1928)在鲁豫参加过北伐战争。民国24年(1935)5月,因商县保安团副团长王绍武被哗变部下打死,部队陷入
(19031972)
67、丁果仙
   丁果仙(1909—1972),字步云,艺名“果子红”。河北省束鹿县人,出生于一个贫寒家庭,四岁就远离父母,远离家乡,被卖于太原丁家做养女,七岁投师晋剧艺人孙竹林学艺,在太原泰山庙清唱卖艺三年,是晋剧史上第一位女须生。她十一岁搭班登台,曾在庆梨园、锦艺园等戏班与前辈著名艺人“盖天红”(王步云)、“说书红”(高文翰)、“毛毛旦”(王云山)、“三儿生”(孟珍卿)、“狮子黑”(乔国瑞)等在太原、晋中、内
(19091972)
68、胡浩川
  胡浩川(1896~1972),原名本瀚,曾名有涣、蕴甫等,今六安市张家店镇胡大湾人。幼读私塾,民国7 年(1918 年),考入安庆省立第一中学,不久转学到芜湖省立第五中学。“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民国11 年,赴日本留学,在静冈县农场茶叶部当见习生。在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国民党。民国13 年回国,应沈子修邀请,到芜湖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任教,后又转至新民中学任教。民国16 年春至武汉,
(18961972)
69、邓萃英
  邓萃英(1885~1972年)邓萃英,字芝园,福州郊区台江乡竹屿村人。萃英先毕业于全闽师范学堂,后入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读书,与林觉民等人过从甚密,并一起参加同盟会,曾担任东京同盟会福建支部长。毕业后又到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深造。辛亥革命后回闽执教,任福州师范学校校长。孙中山到福州视事,萃英晋谒,起誓:“此生愿遵守同盟会誓约精神,专心从事教育”。民国9年(1920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民国19年
(18851972)
70、王友卿
  王友卿(1923-1972),原名王喜贵,岗李乡北石庄村人。其父王木林,勤劳节俭,一生为农。其母田关氏颇能理料家务。友卿兄妹五人,家有地三十七亩,衣食无虑,堪称乡村小康人家。友卿8岁入学,在学校刻苦努力,各门功课均居优等。他举止稳重,颇有些少年老成风度。1937年秋考入洧川县立中学。七七事变后,中原受到战争的威胁,他在学校里秘密看到先锋报、解放日报,提高了民族意识。1938年春,经中共地下党员英语
(1923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