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7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151、王镜芙
  王镜芙(1884~1972)本名王鉴衡,原籍青阳杨田,生于六安州古镇流波(今金寨县境内响洪甸水库淹没区,其曾祖迁此)。清末秀才。光绪三十一年(1905)考入芜湖安徽公学,翌年再入南京实业学堂新矿科肄业。光绪三十三年至宣统元年(1909)年,就读、毕业于淮安江北陆军速成学堂工兵科专业。在安徽公学期间,受该校教师陈独秀、柏文蔚、邓绳侯影响,接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熏陶,参加革命党人早期反清活动。辛亥革命至南
(18841972)
152、张平子
  张平子(1885—1972)名启汉,字平生,湘潭县人。1885年出生于湘潭县石潭镇。肄业于长沙经正学堂和湖南高等专门学校。辛亥革命前,加入同盟会,宣统三年,任《湖南公报》记者。民国3年(1904),任宏文图书编译社的《公言》杂志。民国4年,与刘人熙任总经理,他与龙兼公先后担任。主笔,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湖南军阀-等重大政治风云中,敢于仗义执言,为民请干城命。所撰时评、社论,多抨击军阀政治,反映民
(18851972)
153、李孝达
  李孝达(1896-1972),字龄秋,号长生。西阳乡新石村人,世代务农。先后就读于陶龛、连璧学校和湘乡驻省中学。民国8年(1919)毕业于湖南省甲种工业学校。民国9-15年在涟滨、连璧、春元、惜阴等学校任教。15年8月,李在湘乡农民运动特派员刘鹤鸣、傅定梅的领导下,积极发展区、乡农民协会组织,任第四十三农民协会执行委员。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县农协驻谷水特派员兼任四十二区农民协会委员、神童镇公
(18961972)
154、杨少民
  杨少民(1906~1972),原名杨汉英,又名江亭,海南省万宁县大茂镇外坡村人。1924年到南洋谋生,次年返乡。1927年1月,参加共产党人组织的万宁县曲西乡农民协会。192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3月到英属马来亚(今马来西亚、新加坡一带)。抗日战争期间,发动新加坡琼州会馆爱国华侨捐钱捐物支持琼崖抗日斗争。1940年12月,途经香港与中共党组织取得联系,受中共南方局指派回琼崖工作。1941年9月
(19061972)
155、荆蔚芝
   荆蔚芝,女,灵宝县人。1933年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幼年,读书勤奋,成绩优异。1952年从灵宝师范毕业后,分配到陕师附小教书。后调张茅小学任教导主任。 1962年,她在张茅小学任教导主任时,身患重病,但仍主动兼任毕业班语文课。在教学中,她严格执行课堂教学原则,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一度,不仅本校出现了试讲热,而且外校的教师纷纷前来听讲课。1963年7月,在县教育会议上,她介绍了以教学领导教学的
(19331972)
156、赵勇
  赵勇(1941—1972)女。运动健将。济宁县(今任城区)袁庄村人。1957年,在山东省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 获少年组女子铅球第二名。1958年7月济宁一中毕业后, 被选入山东省中学生田径集训队。9月,考入北京体育学院运动系田径班。在北京体院,她虚心好学,训练刻苦,成绩提高很快。1960年19岁时,她的铅球成绩进入全国前三名,铁饼成绩也有较大提高。1961、1962年连续两年获全国田径运动会铅球和
(19411972)
157、高绍程
  高绍程(1904~1972),字景颐,开封市人。开封京剧名票。高绍程少年聪敏好学,拜焦俊陈学习书画,和大梁张贞一齐揣摩书法。常同好友钻研曲艺,如洛阳调、南阳大调都能自弹自唱。曾成立悟雅奇幻术社,聘大魔术师尤海仙为顾问,在喜庆年节时演出供人欣赏,轰动一时。高因听京剧唱片有感,遂结交名演员樊荣卿、葛利华学唱须生戏,又请王吉瑞教练表演动作,从此矢志学唱京剧,专工马派唱腔,曾有开封马连良之称。其他如旦、净
(19041972)
158、杨卓亨
  杨卓亨(1913—1972),百侯镇侯南村人,曾在本乡私塾和百侯中学读书。念完初一就因家贫而休学。14岁以后,在百侯镇一间小商店当学徒,一直干到22岁。民国24年(1935),他参加了“中国农村研究会”,激发了爱国、救国的思想。民国27年7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中共百侯区委书记。抗日战争期间,他一面担任百侯民众教育馆馆长,一面担任百侯抗敌后援会的秘书,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民国31年中共“南委事
(19131972)
159、许忠新
  许忠新(1888—1972)艺名“新头”。定陶县城关镇张楼村人。山东梆子演员。幼年家境贫困,乞讨为生。走乡串村,常看“野台子”戏。因酷爱戏曲,16岁时拜黄店镇后刘庄艺人蒋某为师,学唱山东梆子红脸。17岁登台演出《困河东》,博得观众喝彩。20岁出师,参加鲁西南的孔班(即“大兴班”前身)演戏,崭露头角,被观众称为“新头”。他与当时的名演员“黄马褂子”、“花脸星”、“一阵风”、“红脸娃”配戏,演技大进。
(18881972)
160、丁全福
  丁全福(1902~1972),回族,开封市人。自幼习武,身体魁梧,力大无比。二三十年代与弟全玉(号汉章)在河道街路南(今人民医院对面),开青干果行,以卖水果、瓜子为生,全玉坐店经营,全福挑担走街串巷叫卖。1933年10月,赴南京参加中华民国第五届运动会,获测力项目第一名。1935年10月,代表河南省赴上海参加中华民国第六届运动会,参加测力项目挑杠铃比赛。当时共有6名选手参加这项比赛。其他选手最多挑
(1902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