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7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141、沈向奎
  沈向奎(1905~1972) ,福建诏安人。别名紫文。国民党陆军中将。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庐山军官训练团第一期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排、连长,北伐东路军第一师营长,暂编第一师特别党部执行委员,军事委员会南昌行营军训大队大队附,第三十六师第二补充团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八十三师二四九旅参谋主任,第十四军八十五师二五五旅五()九团团长、旅长,第八十三师师长,重庆卫戍总司
(19051972)
142、彭冬秀
  彭冬秀(1902—1972),女,幼年随母乞食,17岁嫁光陂高度村萧细二为妻,人称萧细二娘。生二子,29岁丧夫,赖纺绩、乞讨,瞻老抚幼。新中国成立后,彭立即投入打土豪、斗地主的群众运动。1950年被推为贫雇农团团长;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选为副乡长。抗美援朝中,彭毅然送二子参军,并节衣缩食,捐款40元支援前线,不要群众代耕代种,还率儿媳为附近军属代耕,县人民政府授以模范军属称号。1952年冬,天台山
(19021972)
143、王火发
  王火发(1905~1972),祖籍浙江,邵武是他第二故乡。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6岁时开始替人放牛。民国11年(1922)随父流落到福州一带靠租种客田和帮人打短工为生。民国27年抗战爆发,福州沦陷,又举家迁到邵武,在郊区屯上乡洛田村落户务农。继又迁邵武城关,先后在东门外王墓墩、南门外三仙段居住,以租地、垦荒和兼管水碓代人砻米等体力劳动为生。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王火
(19051972)
144、张海秋
  张海秋(1891-1972),名福延,字海秋,以字行,白族,云南省剑川县城西门张家冲人。著名林学家,林学教育家。清光绪十七年(1891)生,出身贫寒,幼年丧父,自幼知艰识苦。民国二年(1913),考取云南留日预备班,赴日本留学,在东京高等预备学校习日文。1915年,考取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林科1918年,毕业回国,加入中华农学会和中华林学会。先后受聘于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江西农业
(18911972)
145、杨建新
  杨建新(1899~1972)杨建新,原名贵友,曾用名谭建新、易中,浏阳县文家市阳谷圾(现属中和乡)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生。大革命时期,他全家10余人都参加了农民运动。父杨富姜系本乡首届农协委员长,母邱自明为该乡首届妇联主任,兄弟姊妹均在农协、工会和农民自卫军中任职。其大妹邱维曾是-的入团介绍人,在当时极其残酷的革命斗争中,全家先后有8人牺牲。1925年,他在本乡参加农民运动时任乡农协军事
(18991972)
146、洪华
  洪华(1918~1972年),本名王荣耀。家庭出身中农,本人成份农民,高小肄业。河北省玉田县第二区东范家坞人。1935~1937年到辽宁省抚顺煤矿当工人。后又回家务农。193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化名洪华。历任村党支部书记、分区区委委员、冀东第十八地委保卫干事、组织干事、武清县工委书记兼办事处主任。民国35年后任中共武清县委宣传部长、县委书记。民国36年后历任冀东军区十五分区警备四团政治委员、
(19181972)
147、章荣初
  章荣初(1901—1972),又名增华,祖籍湖州荻港,因父清儒在菱湖经营同丰祥丝庄而迁居菱湖。幼时念过小学,青年时贩卖棉布,往返于安吉、孝丰、长兴、湖州之间。在菱湖斜桥堍(今人民路)集资开设人和布店。后去上海开设华丰棉布号,经营花色棉布批发业务。在宁波富家子弟郁震东的支持下,筹资60万银元,创建上海纺织印染厂。投产伊始,遭到英商纶昌、日商三菱围攻,并以投资合股为诱饵,企图扼杀我国的印染工业于摇篮之
(19011972)
148、房延凌
  房延凌(1903~1972),又名苑林,延龄,化名达人,祖籍银江镇坑口村玉尺坑。民国6年(1917),他前往印尼。民国13年,他获张裕葡萄酒创始人张弼士赞助,回国赴上海就读复旦大学附中;毕业后考入上海政法大学,后转入上海大学。民国14年,他秘密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五四”运动期间,他是上海市虹口区指挥成员之一,常与周恩来、瞿秋白、陆定一、潘汉年等接触。民国16年,延凌被捕,
(19031972)
149、罗浩忠
  罗浩忠(1876~1972),字心汉。中渡镇洞光村人。官宦家庭出身。罗浩忠少年时入中渡县两等小学堂读书。民国5年(1916年) 毕业于柳庆中学。后考入广西陆军讲武堂, 毕业后在旧桂系沈鸿英部任连长、营长。1922年,罗浩忠率兵驻扎中渡,4月28日,新军统领谭毓藩(绰号“谭牛头”),在鹿寨“反水”,抢劫钱财,又企图进犯中渡县城。罗浩忠带兵和团练及群众,在西眉山守兵炮火掩护下出城反击,击溃“谭牛头”部
(18761972)
150、党修甫
  党修甫(1903~1972),又名家宾,王村镇坊社村人。少时在北京虎坊街小学读书。后入北京师大附中上学,与赵进炎、夏康农、张友松等组织少年学会,出刊《少年》杂志。因参加向北洋政府--,被拘押于北大第三院,后在全国各界抗议下获释。民国8年(1919)年暑期,考入北大理预料,因生活无着而辍学,加入李大钊、胡适等人发起的工读互助会。民国9年(1920),在北京香山慈幼院作校刊,1921年先后在南京私立建
(1903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