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69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71、吴连财
  吴连财,1925年12月29日出生,法库县法库镇人。他是20世纪50年代法库唯一的全国劳动模范,是法库交通人之楷模。因家境贫寒仅念了6年书,青年时期先期在家务农。1949年3月参加工作。1951年,到国营东北区运输公司辽西省公司法库汽车队任汽车驾驶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吴连财担任汽车司机后,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刻苦练习驾驶技术,仅一年多时间,就已成为熟练的汽车驾驶员。1952年,超额完成运输任务,
(19251969)
72、寿松涛
  寿松涛(1900—1969),幼名朝法,又名寿乐成、陈逸庵,诸暨同山丽坞底人。1917年秋,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在进步书刊和进步师生的影响下,开始信仰-,参加了著名的“一师风潮”。毕业后至孝丰、上虞等地教书,改名寿松涛。1924年冬,回到诸暨乐安小学任教,常与中共党员钟子逸、何赤华等探讨中国社会问题,接受马克思主义学说。192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与钟子逸一起,以国民党员的名义筹建国
(19001969)
73、伍云甫
  伍云甫(1904-1969) 中共-秘书长,卫生部副部长。 湖南省耒阳县(今耒阳市)人,1904年7月14日出生于耒阳县城厢区松茂堂村一个教师家庭。其父伍如春在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时与毛泽东同学,后以教书为业。他自幼随父读私塾。1918年进入耒阳县杜陵书院读高小。1920年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受蒋啸青、张秋人等进步教师影响,聆听了毛泽东所作的关于社会主义演讲,成为三师-的活跃分子
(19041969)
74、张君劢
   张君劢(1887-1969),名嘉森,字君劢,号立斋,别署世界室主人,笔名君房,以字行,江苏宝山人(今上海宝山)。中国政治家、哲学家,中国民主社会党领袖。(“劢”读音同“迈”)清光绪十三年(1887)1月18日生,出身儒医兼经商家庭。其父张润之,为宝山名医。其妹张幼仪是徐志摩的第一任夫人,其四弟张嘉璈(张公权)曾任中国银行董事长。光绪十八年(1892),张君劢6岁私塾启蒙。光绪二十五年(1899
中华民国宪法之父(18871969)
75、王裕昌
  王裕昌(1930~1969),社生后街(今属温泉镇)人。中-员,爱兵模范。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战士、班长、司务长、连长、空军某部管理员等职。王裕昌对同志有着真挚深厚的感情,在战友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刻,他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挺身而出进行抢救。在1957年一次实弹投掷训练时,一位新战士失手将一枚拉开导火索的手榴弹丢在身边,在手榴弹即将0的一瞬间,王裕昌猛冲过去,抓起手榴弹投了出去。19
(19301969)
76、傅东华
  傅东华(1914~1969)原名傅永录。民国三年(1914)出生于宜川县云岩镇曲州村一个农民家庭。十八年(1929)他考入云岩高级小学,受到学校校长赵正化(宜川地下党组织的宣传委员)的教育和影响,激发了爱国和反帝反封建的思想。二十四年(1935)2月,他参加了宜川县抗款义勇军,任第二大队副大队长。这支抗款义勇军配合红军攻打了宜川县城,他在战斗中负伤。红军主力转移时,留他在曲州养伤,痊愈后,于同年6
(19141969)
77、蔡孟周
  蔡孟周(1891~1969)原名蔡茂仙,单字颐,笔名天囚,凤台县城关镇人。出生于小商业家庭,他幼读诗书,胸怀大志。17 岁时投身于民主革命活动,后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清宣统三年(1911 年)辛亥革命时期,他追随柏文蔚、王龙亭、岳相如等参加淮上军起义,开展反清斗争,当时任管带(营长)。淮上军光复寿县、凤台后,又夺取颍州(阜阳)。同年12 月12 日,清布政使倪嗣冲联合地主武装包围了颍州。经过一昼
(18911969)
78、吴锦章
  吴锦章(1899~1969),江苏无锡人。上海正章洗染店创始人。40年代任上海新法洗染商业同业公会常务理事。吴于民国3年(1914年)来沪,在法国人开设的安利饭店当学徒。吴勤奋好学,十分能干,为老板赏识,于民国10年晋升为经理。民国14年,在霞飞路(今淮海中路)开设机器设备最新的洗染店——正章洋行。民国15年,在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开设正章洗染店。民国18年,先后在福煦路(延安中路)、四川路、成
(18991969)
79、郭秉文
  郭秉文(1880—1969),男,字鸿声,南京浦口人,生于上海青浦,早年卒业于上海清心书院,1908年赴美留学,191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回国即参与“南高”创办,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校长和国立东南大学校长。郭秉文是在国际舞台上最为活跃的中国教育家,20世纪20年代,他连续3次作为中国首席代表出席世界教育会议,并连续3次被推举为世界教育会副会长。郭秉文是中国现代大学的开创人
(18801969)
80、林希之
  林希之(1921~1969)林希之,原名应熙,广东潮阳人。祖父曾代理英商太古公司船务,在汕头市创建“太古南记行”。民国26年(1937),就读于汕头市英华补习学校。他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势力大举侵华甚为反感,渐萌科学救国之志。同年抗日战争开始后,林随家庭赴香港避难,考进圣士提反书院,继而升入香港大学。日本军侵占香港后,林-辍学返乡。当时汕头亦在日军统治下,林与几位同学不甘附敌,于民国32年春合办私立梅
(1921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