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68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31、朱火华
  朱火华(1916—1968),湖北省麻城县人。一九三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一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三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直属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二六八团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迪化(今乌鲁木齐)新兵营排长,新疆航空队飞行训练班学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机务处主任、大队政治委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9161968)
32、徐体山
  徐体山(1914~1968)霍邱姚李人。中共党员。民国20 年(1931 年)参加红军,任红二十五军保卫队队长、连长。抗战时,历任八路军副营长、旅教导队队长、新四军团长。解放战争时,历任山东野战军副旅长、华东野战军师长。建国后,历任军参谋长、副军长、代军长、闽北司令部司令员。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9141968)
33、李铨
  李铨(1912~1968),万福镇塘东村人。出身于农民家庭。1928年开始参加延福革命根据地的活动,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二十军,参加了九打吉安战斗。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任红二十军一七三团连指导员。1931年“富田事变”被定性为“-行动”,红二十军的排以上干部全部被关押,战士分别被编入红三军、红七军、红十二军,大部分干部先后被错杀,李铨幸免于难,数月后被编入湘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9121968)
34、邓宝珊
   邓宝珊(1894~1968)名瑜。甘肃秦州邓家庄(今属甘肃天水市北道区)人。13岁时父母双亡,只身到兰州谋生,在一家制造水烟的作坊当学徒。值湖南新军标统杨缵绪调驻新疆伊犁途经兰州招募新兵,邓报名入伍,当传令兵、司书。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2年1月参加伊犁革命党人发动的起义。2月,随部队在精河、沙泉子抗击清军,战斗中连长牺牲,他主动担负指挥责任,守住了阵地。接着,率部包抄清军右翼后方,一
(18941968)
35、鲜英
  鲜英(1885~1968),号特生,西充县太平镇人。1908年考入四川弁目学堂,1913年被保送入北平陆军大学。袁世凯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的二十一条之后,他愤而去广州参加讨袁的护国之役。1920年回川任陆军第十六师参谋长。1925年鲜英任第十师师长兼江巴卫戌总司令。1928年鲜英辞去师长职,任四川督办参赞。1931年鲜英在重庆上清寺建起私宅1处,以其号而命名“特园”。1933年春,鲜英与张澜代表刘
四川陆军速成学堂(18851968)
36、赵九章
  赵九章(1907年10月15日—1968年10月26日),出生于河南开封。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空间物理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三、四、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赵九章出身中医世家,幼年就读于私塾,预备从事文学。在五四运动影响下,改学科学,立志“科学救国”。1933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赵九章通过庚款考试,于1935年赴柏林大学从师气象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19071968)
37、彭康
   彭康(1901~1968)原名子劼,又名坚,号嘉生。江西萍乡彭高镇(今属江西上栗)人。1919年萍乡彭高镇(今属江西上栗)中学毕业后赴日本留学,入鹿几岛第七高等学校、京都帝国大学文科。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国内风云突变。刚刚修完帝国大学全部课程的彭康,急切地希望早日返回祖国参加革命斗争。他顾不得撰写毕业论文,放弃了即将到手的学位证书,于同年秋天回到了祖国。11月到上海,在-下参加文学团体创造
(19011968)
38、饶毓泰
  饶毓泰(1891年12月1日-1968年10月16日),名俭如、字树人,江西临川钟岭人,中国现代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第一批中国科学院院士。1913—1922年,留学美国,获芝加哥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18),后获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2)。1922—1929年,任南开大学教授、物理系主任。1929—1932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波茨坦大
中国科学院院士(18911968)
39、杨朔
  杨朔(1910—1968),原名杨毓,字莹叔,蓬莱县城里人。当代著名作家。杨朔的父亲杨清泉是清末秀才。杨朔幼承家教,7岁入小学读书,四五年级时已写得一手好文章,倍受师生赞赏。1927年去哈尔滨,在太古洋行作练习生、办事员,业余攻读英语,并受业于李仲都门下,研习中国古典诗文,曾在《国际协报》、《五日画报》发表旧体诗。他清高狂放,纵情诗酒,常与三位好友聚而豪饮,赋诗抒怀,号称四酒徒。九·一八事变的炮
(19101968)
40、王桂荃
  王桂荃,女,1886年出生,四川广元人,梁启超的第二夫人,1968年逝世。她是李蕙仙得力的助手,也是她各项意图的忠实执行者,又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戊戌政变失败后,梁、李两家族人纷纷逃-外,王桂荃到日本后,很快就学会了一口流行的东京话。由于她说得一口好日语,所以凡属家务方面的对外联系,大部分都是由她来办,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接触了日本社会的现代文明,开阔了眼界。大约在她17岁时与梁启超产生了爱情,有了
梁启超的第二夫人(1886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