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68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141、陈元雪
  陈元雪(1900~1968年),乳名角口,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生于屏南县龙潭村。光绪三十四年,父母相继辞世,由叔父清沐收养。叔父系四平戏艺人,戏班外出演出时,元雪均跟随不离。耳濡目染,他对四平戏产生浓厚兴趣。有时在后台跟着“帮腔”。叔父发现他是个好苗子,就鼓励他悉心学演戏。从此元雪在叔父指授下,认真读剧本,目识心记老艺人的演技,反复揣摩,倾心领会,技艺大进。不久,对《白兔记》、《沉香破洞》
(19001968)
142、李任仁
   李任仁(1887—1968) 字重毅。临桂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秀才,宣统二年(1910)毕业于广西优级师范学堂,三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在临桂办小学、中学。1918年任广西省立第三中学校长。1924年国共合作,桂林国民党县党部改组时当选执行委员,参与发动群众组织工会、农会,宣传民主革命思想。1925年任桂林县知事。孙中山逝世,主持兴建桂林中山公园、中山纪念塔。1927年兼任省立第二师范
(18871968)
143、何遂
  何遂(1888~1968年)字叙甫,祖籍福清县,生于侯官县。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入福建武备学堂。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任南京陆军第九镇排长。次年,考入河北保定陆军随营军官学堂。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宣统元年(1909年)毕业后,任广西“督练公所”参谋处筹略科科长兼陆军干部学堂教官。宣统二年(1910年),创建同盟会广西支部,任参议,出版∠报》,宣传革命思想。武昌起义时,何遂为清军北
(18881968)
144、陈浩天
  陈浩天(1918—1968年) 陈浩天,原名曹大钧,青浦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民国22年(1933年)就读于上海吴淞中学,翌年入同济大学附中高中部,接近进步师友,参加进步学生活动。“一二·九”运动时,曾赴京-。抗日战争爆发,回青浦与顾德熙等人一起组织青浦旅外学生会,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后随同济大学抗日救亡团南下至浙江丽水、遂昌一带农村活动。2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转战于-两省,先后担
(19181968)
145、黄炳武
  黄炳武(1887~1968)字希平,今坂东镇湖头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少年时信奉基督教,在培元小学毕业后,入福州福音书院深造。清宣统三年(1911)在榕加入同盟会。民国元年(1912),参加福建学生北伐队。于福州东岳庙集训时脱队回县,四出活动,聚集六都和十一都一带游兵散勇数百人,成为一股地方武装势力,时称“清乡队”。民国11年8月,许崇智率北阀军入闽,征讨北洋军阀驻闽督军李厚基,黄炳武闻风率部响应
(18871968)
146、覃辉
  覃辉(1915-1968) ,出生在保平乡纳六村六谷屯的一个壮族农家。1933年,考取县立师范讲习所,学业优异,毕业后执教下项村国民基础小学。1935年,调任光隆乡长,他联合开明乡绅,把-成性、0乡民的税务员田德高的罪行上告县府,并把田逮捕送县关押,为民伸张正义。卢沟桥事变后,覃辉弃政从戎。跟随李瑞熊投奔安徽省主席李品仙,走上抗日前线,辗转安徽、河南,又服务李宗仁部队,后被提拔为上尉随从副官。19
(19151968)
147、王世英
  王世英(1905-1968)洪洞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j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参加了省港大-。1927年后在国民党政府军中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后在上海、天津等地从事党的情报工作。曾任中央军委上海办事处政委、中共中央华北局联络处处长。1938年入延安马列学院学习。后任八路军驻山西办事处处长,十八集团军延安总部副参谋长兼敌工部部长,晋冀鲁豫军区、华北军区副参谋长兼敌工部部长。建国后,历任
(19051968)
148、唐晓光
  唐晓光(1912~1968)原名庆甫,舒城县舒茶镇人。幼读私塾。民国18 年(1929年)考入贵池乡村师范。民国20 年毕业,先后在舒城县乌沙、六安县毛坦厂、南京等地小学任教。民国27 年,任六安县财政科长。11 月任六安县长。在职期间,积极发动民众开展抗日活动,镇压汉奸、剿灭匪盗。他思想进步,倾向革命和共产党人合作共事。民国28 年,调任合肥县长。民国29 年,他参加革命,改名晓光。先后任皖江抗
(19121968)
149、马义方
  马义方(1898~1968年) 马义方,回族,河南人。少年曾读私塾7年,后务农,并跟业师马仁义学中医。民国4年来沪谋生。民国11年经人介绍去工部局投考,录取为巡捕。马在业余继续行医,并以回教名义募捐经费在梅芳里办了一个义务学校,吸收贫苦子弟免费入学并供给书籍。民国31年侵华日军进占租界后,疑马所办学校有抗日活动。马闻讯,合家逃避到安徽界首镇居住,开设德义面坊,兼行中医。抗日战争胜
(18981968)
150、张华雷
  张华雷(1888~1968年),又名庆隆,云霄城关人,出生农家。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考进厦门寻源书院,英语学业成绩优异。毕业时,父亲患病到漳浦基督教会办的源梁医院住院,张往照顾,该院主治医师多是外国人,在查问病情时发现张常用英语对答,因而引起好感动员其学医,受业于南约翰医师。民国元年(1912年)冬,张学医结业留院见习。民国4年春,被医院选派参加国际红十字会在厦门举办的医学讲习班,结业后被英
(1888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