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65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71、申增甫
  申增甫,原名增富,1916年生于山西省壶关县桥头村一个贫农家里。1926年在村办小学读书,1927年后在家务农。194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桥头村财粮委员、村长、区公所民政助理员、县民政科科员、区长、县政府秘书等职。1949年8月奉命南下顺昌工作,先后任第二区(洋口)区长、县人民政府秘书、中共顺昌县委-部部长。1953年6月调任县人民政府县长。任职期间,除主持县政府的全面工作外,还兼管财贸工
(19161965)
72、沈志远
  沈志远(1902.1-1965.1)浙江肖山人,经济学家。1922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前身南洋大学附中,1926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29年入莫斯科共产主义科学院当研究生。1931年回国后,曾任暨南大学、北京大学、西北大学教授。1944年参加民主同盟。建国后,历任出版总督编译局局长、华东行政委员会委员、文教委员会副主任, 民盟上海市委主任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上
(19021965)
73、安波
  安波(1915—1965)原名刘清禄。牟平县(今烟台市牟平区)宁海镇庙沟村人。中国现代音乐家,革命文艺事业的组织者、领导者。1931年,考入牟平县中学,毕业后考入曲阜师范学校,1934年转入济南第一师范学校。在校期间,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曾任济南学联秘书长。193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到鲁南费县师范讲习所,以教员身份为掩护进行秘密活动,在党内任中共山东省委特派员。同年10月,赴
(19151965)
74、杨文恺
  杨文恺(1883~1965),字建章,直隶(现河北省)永清人。清末秀才。1902年入保定练官营当学兵,经保送陆军速成武备学堂深造,继又考取官费赴日本留学。先就学于日本振武学堂,再入日本士官学校第六期步科。1909年毕业回国,历任军职。1925年任东南五省联军总司令部总参谋。1926年任农商总长。1927年去职后,长居天津作寓公。解放后曾任天津文史馆馆员。
(18831965)
75、柯庆施
  柯庆施(1902~1965),又名孜史,学名尚惠。在上海搞地下革命工作时,曾用名怪君、何乃康等。歙县杞梓里西村水竹坑人。民国9 年(1920 年)入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俄文,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在上海团中央工作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2 年,奉命到安庆做恢复地方团组织工作,任执行委员兼秘书。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在芜湖加入国民党。民国15 年受中共中央指派,任国民党安徽省党部秘书长。此后,历任中共安
(19021965)
76、陈熹
  陈熹(1895~1965)陈熹,字企濂,号熹之,浏阳县柏加山人,清光绪二卜-年(1895)生。1923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同湘后先后担任湖南省直甲农、一农、高农农科主任和群治农商专科学校农科主任、省农业改进所技正。1934年他任广雅中学(今长沙市7中)校长,筹集经费在丝茅冲创建新校舍,扩办高中部;并与农业技师刘敬业之父合资,在丝茅冲创办开源苗木公司,培养嫁接技术丁人,繁殖温州蜜桔、桃、梨等
(18951965)
77、张庆鸿
   张庆鸿(1881~1965) 商州人。自小家境贫寒,失去上学读书的机会。十二岁离家,学艺于龙驹寨姚天鹏所办的二黄班社“善庆班”,与汉剧著名艺星吕庆华为同科师兄弟。庆鸿学艺刻苦扎实, 吊嗓练功,寒暑不辍,一得空暇,就请师傅讲授。有时涉足剧场,观赏揣摩,欣然自得。出师后主攻丑角行当。演《三搜府》中的大丑施不全、《打严嵩》中的花脸严嵩、《三击掌》中的老生王允、《烙碗计》中的姚旦等,都是他的拿手杰作。他
(18811965)
78、池田勇人
  池田勇人(明治三十二年(1899)12月3日~昭和四十年(1965)8月13日)日语:池田隼人;日文假名:いけだはやと;罗马字:Ikeda Hayato。 日本第58任、59任、60任日本首相(1960年7月19日~1964年11月9日)。昭和后期政治家,出身于广岛县,京都大学毕业。大正十四年(1925)入大藏省。1899年12月3日出生于日本广岛县吉名村(今竹原市),早年就读于熊本第五高等学校,
第58任、59任、60任日本首相(18991965)
79、雷凑使
  雷凑使(1901~1965年),女,畲族,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生于凤都乡冈头仔村的畲农家庭。因家贫,周岁即送与当地半山村肖茂昌为童养媳。民国33年(1944年)夫殁,她租佃几亩田以赡老养幼。民国35年,左丰美率游击队从闽中转移到闽东北地区,在南(平)古(田)(建)瓯边沿山区开展游击斗争。一天,中共古田县委书记杨兰珍和郑荣堂带领10多个游击队员来到凑使家。彼此相处几天后,兰珍对她讲述革命道理
(19011965)
80、万树荣
  万树荣(1916—1965),龙马潭区长安乡人。1961年起任长春公社前进11生产队长至病逝。上任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全队耕地1117公顷,产粮31万公斤,平均亩产180多公斤、人均产粮250公斤,除去种子、饲料、提留,上交国家公粮统购后,人均实际分配口粮不足300斤。他教育群众苦熬不如苦干,不能等、靠、要,于是利用冬春季节带领群众改田改土、开荒造地,扩大耕地面积;加宽加高田坎,扎牢田缺,确保
(1916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