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65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31、王襄
  王襄(1876.12.31--1965.1.31),祖籍浙江绍兴,世居天津。中国现代金石学家、甲骨学家。长期从事金石学、甲骨学研究,为中国的金石、甲骨学研究,特别是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与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建国后,曾任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甲骨文合集》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政协委员。1959年天津市书法研究会在天津市文史馆成立,他出任首任会长,直至逝世。生平事迹1876年,王襄出生于
(18761965)
32、陈伯昂
  陈伯昂(1880.2~1965.6),原名庆明,字伯昂,后以字行,河南省延津县人。幼家贫,13岁辍学帮父开小饭店。16岁赴卫辉府应府考,考取府学案首。1901年入邑庠,1903年补廪生。1905年到省城开封,考取河南武备学堂。1906年被派赴日本东京陆军学校学习军事、测绘和土木工程。孙中山对这批来自河南的留日学生,已有所闻。他们到达横滨刚一下船,曾昭文(字可楼)等人即奉孙先生之命到码头迎接。后来孙
(18801965)
33、王振裕
  王振裕,1936年10月生于浙江省慈溪市范市镇的一个职员家庭。他勤奋好学,从小学到中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因为品学兼优,他于1956年4月被学校团支部吸收为共青团员;同年8月初中毕业,被保送到距家30公里的慈溪中学读高中。1959年8月,王振裕从慈溪中学毕业,考入某军事院校,这是他向往已久的地方。为了早日成材,报效祖国,他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刻苦钻研,一丝不苟。由于勤学苦钻,学习成绩很突出
(19361965)
34、张德生
  张德生(1909~1965)学名张世德,字心余、辛余,曾用名博五、仲房、老关、德甫等。陕西榆林(今榆林市榆阳区)人。1926年入绥德省立四师读书,次年加入共青团并转学入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1929年毕业到府谷任教,1930年转为中共党员,任中共府谷县委组织部部长。同年被国民党逮捕,经杜斌丞营救出狱,后奔波于陕甘宁青一带,先后担任中共宁夏特别支部书记,中共宁夏区委书记,中共甘宁青特委组织部部长,中
(19091965)
35、马文昭
  马文昭,(1886.5.31-1965.12.13),组织学专家。河北保定人。1915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医学院教授、院长。用活体染色和固定切片等方法开展了线粒体和高尔基氏体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形态学变化的研究1928年再度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院进修,进一步研究线粒体和高尔基氏体在细胞中的机能,指出这两种细胞器是细胞各种代谢机能最主要的结构,它们随着细胞机能的亢进和衰退而增长和减少。1949
中国科学院院士(18861965)
36、张云标
  张云标(1895—1965) 男,演员、教师、编导。越剧男班四大小生之一。浙江省嵊县廿八都村人。从父(私塾先生)读书3年,以看牛割草维持生计。19岁拜相来炳为师学习落地唱书。1917年6月,随名演员卫梅朵、马阿顺至沪。其间,开创与绍班同台献艺之先例。与卫梅朵联合艺人废除戏班老板,自己负责戏班艺术工作,建立了越剧史上第一个艺人当家作主的“兄弟班”。他以主要小生身份主演《双金花》、《三笑缘》、《龙图
(18951965)
37、哈德尔·艾孜木
  哈德尔·艾孜木,维尔吾族,1934年11月生于新疆伽师县二区的一个贫农家庭。他7岁就跟着父亲给地主扛长工,吃不饱穿不暖,睡在恶霸地主阿不拉伯克的马圈里。有一天,他饿得心慌,拾了地上一个烂桃子吃,被地主发现,硬说是偷了他家的,一顿皮鞭打得他昏死过去。8岁时,地主的三条恶犬围住了哈德尔·艾孜木,父亲为使他脱险,打了地主家的狗。狠毒的阿不拉伯克把父亲吊在房梁上达三天之久,还将哈德尔·艾孜木-在父亲的两腿
(19341965)
38、卓锦湖
  卓锦湖(1878~1965),壮族。字赢洲。新靖镇民权街人。有长者之风,生性勇敢刚毅,MM前清南宁讲武堂毕业, 在清军任过外委、哨官、补用守备、帮统、队官、管带。民国后任营长、副司令、旅长、司令、县团务总局长、广西省顾问、专区保安协进会副主任等职。与旧桂系陆荣廷是郎舅关系。解放后曾任县军政委员会委员、县清案委员会委员、县人民政府参事、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特邀代表、副主席、第一至第五届县人民代表、委员
(18781965)
39、蒋廷黻
  蒋廷黻(1895—1965),字清如,黄陂桥人(今黄陂桥乡)。幼入私塾,11岁就读湘潭益智中学。民国元年(1912),赴美国勤工俭学,先入奥伯林学院,后入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 民国12年回国,任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教余研究中国近代外交史,编著《中国近代外交资料辑要》一书。翌年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九·一八”事变后,蒋与胡适等人创办《独立评论》。其时,蒋在《独立评论》和天津《大公
(18951965)
40、张云川
  张云川(1904~1965),原名张长浚,萧县寿楼乡张寿楼村人。民国8 年(1919 年)考入徐州江苏省立第七师范。毕业后,回乡任小学教员、校长等职。民国15 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因对“中山舰事件”和“孙文主义学会”等组织的-活动不满,发表一些批评时政、反对蒋介石的言论,被视为左倾激进分子。“四·一二”政变后,-离开广州赴武汉,参与国民党江苏省的地下反蒋活动。“七·一五”事变后,在国民党第五路军
(1904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