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65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121、龚连山
  龚连山 (1917-1965年)四川省宣汉县人。1933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四方面军第四军。193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营长等,参加多次战斗,两次负伤,为二等乙级残废军人。抗战胜利后,调延安中央党校二部学习。1946年6月调哈尔滨工作,曾任市-公安大队副大队长、哈尔滨警备团副团长兼参谋长、松江省军区
(19171965)
122、严希纯
  严希纯,原名严俦,又名严绍彭。男,土家族,1897年生,贵州印江县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加入国民党。1948年初加入中国致公党。幼年就读于成都第一小学,1914年考入省立贵阳模范中学。1922年9月入南京河海工科大学水利工程系,结识共产党人恽代英、肖楚女,开始从事革命活动。1923年任中共河南支部委员。1925年成为“上海惨案后援会”骨干。1926年4月获河海工科大学学士学位,受
(18971965)
123、袁仲溪
  袁仲溪(1894~1965) 字祖廉,笔名东方散人。祖籍湖北麻城,清光绪间迁紫阳洄水湾定居。其父以经商、教书为业。袁仲溪于民国五年(1916)入陕西省政法学校,毕业后赴日本东京民治大学法律系留学,十二年(1923)回国。十三年(1924),经学友李罗九推荐,被聘为岚 皋中学校长;次年返家乡学医并经商。十七年(1928)土匪陈定安抢劫洄水湾。袁仲溪家被劫一空,迁往安康新城居住。途中左腿跌断,致终生跛
(18941965)
124、黄琬
  黄琬(1885~1965年)黄琬,字孟奎,原籍南安县六都(今属洪梅乡)。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生于福州田□状元埕泉泰茶栈内。其四伯为清末武状元黄培松,其祖父贻琴、父亲伯均为当时名人。黄琬幼师林琴南,就读苍霞精舍。后移读福州仓前山英华书院,修习8年零4个月英文,毕业后就读北洋大学堂。北洋大学毕业后,应聘任厦门第十三中学校长。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时,聘其为筹备委员会委员,兼作陈嘉庚的闽南语翻译。民
(18851965)
125、王禹卿
  王禹卿,名尔正,清光绪五年(1879年)8月12日生,无锡城郊扬名乡青祁村人。民国时期上海著名的实业家。他的出众才能与品格精神,浓缩了近代沪上的商业繁荣史。而另一方面,王禹卿的精神追求与文化品位同样值得推崇。1927年,来沪三十多年后,他耗资20多万元,在家乡的蠡湖旁构筑蠡园,成就一段造园佳话。王禹卿与其兄王尧臣(名尔忠,1876年8月20日生)幼时均在父亲的学馆里读书。王禹卿4岁时到上海胡亦来煤
(18791965)
126、唐佩金
  唐佩金(1898~1965)字子清,颍上县垂岗乡唐庄人。幼年就酷爱文娱活动,10岁左右,自己仿制一把胡琴,边放牛,边练胡琴技法。16 岁父亲病故后,天天和几个小伙伴在一起吹拉弹唱,南北游逛,以琴会友。七、八年光景,他胡琴已拉得娴熟精湛,并亲自教练一班花鼓灯。他在艺术成就上有两项:一是教灯;二是吸取“清音”唱腔而创造了“四句推子”。他是教灯名手,一生在颍、凤、霍、寿等地教了几十班灯,高徒辈出,远近闻
(18981965)
127、胡子良
  胡子良(1900~1965)乳名志仁,祖籍绩溪县,生于屯溪黎阳。出身贫寒,少时随父学习木工、油漆技术,后以收购破旧为业,悉心钻研旧货修复技艺,并善鉴别历代文物、古玩,仿制古漆、古瓷,精于漆雕、砚雕。仿制古瓷工艺是屯溪古玩行业中的独创流派,俗称“老徽州”,久负盛誉。胡子良仿制明、清五彩、古彩、三彩制品,精致古雅,几能乱真。所雕石砚,刻工精致,规范端庄;所刻佛像、山水、祥禽、瑞兽、珍卉异草栩栩如生。所
(19001965)
128、叶育
  叶育(1926—1965),原名叶育生,惠阳县秋长镇黄竹沥下围村人。民国29年(1940)淡水崇雅中学初中毕业。4月参加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历任第一支队通讯员、保卫干事、政治指导员。民国35年(1946)入华东军政大学。民国37年(1948)冬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任连长。民国三十八年(1949)6月,在两广纵队独立十五团任副营长。在淮海战役中荣立二等功。荣获华北解放、华东解放和淮海战役
(19261965)
129、徐慎弢
  徐慎弢(1871—1965) 字金六,南古镇徐贺城人.68岁投身革命,历任郯东北地区(后改苍马地区)动委会副主任,县参议会参议长,滨海专区参议会副参议长,省临时参议会候补参议员,省政协委员,临沂县政协副主席等职.1939年夏参加中共临郯县委领导的抗日青年干部训练班学习,步入革命队伍.1940年担任郯东北地区动委会副主任,致力于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号召有钱出钱,有人出人,有枪出枪,团结
(18711965)
130、黎萃拔
  黎萃拔(1903~1965年),市桥人。他悉心钻研中医学,先后向老一辈名医学习,博采众长,于二十世纪20年代在市桥东涌路大市港黎氏九世祠悬壶济世,终成番禺名医。番禺地处亚热带,温热病(火热症)流行,黎结合温病特点,屡用“清宫汤”加紫雪丹,成功地抢救那些“邪入心”神昏乱语的患者,故时人称他是“刀劈大热症圣手”。黎不但擅治温热病,而且对《伤寒论》的方药亦能运用自如,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妇女“热入血室
(1903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