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64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131、李创业
  李创业(1914—1964),又名李辛,号显模,县城大街人,出身平民家庭,毕业于县立师范及广西省立畜牧兽医养成所,后经省干部训练团培训,任县府第四科兽医技术员、民政科员、科长等职。民国33年(1944年),当选为镇边县农会代表,出席省农会代表大会,又被选为省农会第二届常务干事。换届后,桂林回教会聘请他为该会秘书。35年,省府复派他为罗城县民政科长。次年,调回镇边县任县府主任秘书。38年当选第五届县
(19141964)
132、王殿玉
  王殿玉(1899—1964)字琢玺,号洁尘。郓城县徐桥人。全国著名盲艺人,雷琴创始者,中央音乐家协会天津分会会员。出身贫寒,幼时因患天花病双目失明。9岁时开始走上了拉弦唱曲的生涯。 他专攻坠琴。为加强演奏效果,他潜心琢磨,对坠琴进行了改造,加高琴杆,加长弓子,加粗弓毛,扩大了音域,创造出高近两米的大雷琴,并逐步摸索出一套比较完整的演奏方法。1957年定名为“雷琴”。他用雷琴能模拟鸡鸣犬吠,百鸟争鸣
(18991964)
133、李杏阁
  李杏阁(1910~1964)女。安国流昌村人。因家贫,12岁即会纺织。15岁重病不起,父母为给她找个“棺材主”,将她嫁给安平县报子营村比她长13岁的单身汉。病好后,她和丈夫靠卖烧饼为生。她生下第三个孩子时丈夫去世,靠乞讨度日。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来到她的家乡,开展抗日斗争。她看到八路军说话和气,纪律严明,爱护人民,便全身心投入支前工作。1942年5月,日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
(19101964)
134、张长发
  张长发(1875~1964)字祥斋。新城(今高碑店)巨水营村人。人称“铁罗汉”。原姓田,因家贫,3岁时其父将他送巨水营张瑞为嗣,改姓张。14岁到北京花市大街刻字店学刻字。刻字店离火神庙国术馆很近,他每天早起去国术馆偷看练武,后被国术馆八卦名师程廷华发现,收为门徒。他利用早、晚秘密练武。3年学徒期满,八卦拳也练好了,由程介绍去王府护院。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他愤然离京,回家务农。22岁又拜本县杨甲贞为
(18751964)
135、谢婴白
  谢婴白(1891~1964),原名膺白,号卧子,博罗仍图人。早年入读广州陆军小学和南京陆军中学。1911年(清宣统三年)参加武昌辛亥革命,初为湖北都督府军务部督战员,后随学生-战汉口、汉阳之间。1912年(民国元年)任光复军的前队长,旋入保定军官学校。1914年(民国3年)入读日本早稻田大学。1920年(民国9年)回国后,任粤军总部副官、连长、营长、参谋、旅长等职。1926年(民国15年)参加国民
(18911964)
136、施见三
  施见三(1881—1964),字文灼,新会县里村(今属蓬江区)人。出身书香门第,父设帐授徒。施18岁考取末科秀才。先后在里村、大泽等学堂任教。清宣统年间(1909~1911年),担任过香港《华字日报》特约撰述员。与何琴樵等创办《新会醒报》,并担任。民国4年(1915年),因教学无暇顾及而停办。民国23年(1934年)冬,任《五邑民权报》(后改《民权报》)。撰文立-允,思想倾向进步。抗日战争爆发前夕
(18811964)
137、井延盾
  井延盾(1920—1964)东平县东平镇护驾村人。现代作家。1937年肄业于济南乡村师范,后-到湖北,从事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11月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40年初到达延安,入鲁迅艺术学校文学系学习。次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期间,他曾到部队和地方工作,开始了诗歌创作。代表作有《伐木歌》 (后由著名作曲家郑律成谱成歌曲) 《黄昏》《冬夜》《不要责备我吧》等。这些诗歌形象地反映了延安火热的斗
(19201964)
138、朱英如
  朱英如(1899~1964年) 朱英如,又名朱阿毛,女,江苏扬州人。民国2年(1913年)~13年,先后在上海三新、英商老怡和纱厂、日商第三纱厂当工人。民国1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2月,因领导厂内-被开除,4月任中共上海区委候补委员,5月参加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后,调至闸北从事丝厂工人运动,6月间,朱组织闸北35个丝厂总-,受到-肯定,影响全国。10月任中共上海丝厂支部书记,12月任中共闸北
(18991964)
139、李维梓
  李维梓(1916-1964)山东省乳山县人,1939年5月参加革命,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任胶东军区独立团团部管理员,1943年3月任胶东军区教导团管理员,1946年11月任1团副处长,1949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91师后勤处副处长,1951年任91师后勤处处长等职,先后参加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福州等重大战役,荣获独立自由勋章及解放勋章。抗美援朝中曾参加著名的
(19161964)
140、黄仲如
  黄仲如(1893~1964),今汨罗市高家坊镇人。长沙长郡中学毕业后,从伯父黄世和学中医,对《灵枢》、《素问》、《伤寒》诸古籍及宋代以后各医家著作都能心领神会,加上伯父言传身教,造诣日深。后考入天津医业专门学校,专攻西医,对解剖、生理、病理、生化等学科,都有深刻研究。毕业回乡后,熔中、西医术于一炉,疗效显著,年未30岁,即名噪一时。民国10年前后,历任湖南甲种工业学校校医、长沙裕湘纱厂厂医、陆军第
(1893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