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64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101、翟信
  翟信(1911—1964),惠阳县横沥镇人,早年参加农民运动、工人运动。民国18年(1929)任中共惠阳县委政治交通员。民国19年(1930)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中共东江特委大南山根据地东江“澎杨”军校学习,后任排长。民国20年(1931)在东江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四十八团任连、参谋、直属第二大队长。率部开展潮、澄、饶平原游击战,开展土地革命。民国23年(1934)任中共东江特委游击总指挥部第三中队长。
(19111964)
102、彭济文
  彭济文(1913 ~ 1964),名辉善,瑞塔铺人。幼读诗书,先后到长沙青年学会补习学校、兑泽中学、建国中学学习。1933年8月入省督何健主办的教导总队学军事8个月。1934年回县任二区自卫队分队长。1935年2月,杀死二区区长,拥三十多人、二十余条枪,游弋于慈桑边境年余,因无出路,被慈利招安并任中队长。不久被包围缴械后,潜逃永顺彭浩然家,旋又逃往嫂兄谷佑箴(中共地下党员)家,1937年由谷佑箴带
(19131964)
103、陈兰亭
  陈兰亭(1890—1964)泾阳县泾干镇南强村人,著名秦腔、汉调二簧艺人。出身富农,倾心戏曲艺术,广交戏曲界名人,其艺术素养得到大家公认。1930年前后,在西安集资组建秦腔戏班“西安剧社”。1933年,在县发起成立二簧自乐班吸收有基础的爱好者参加,共同研习颇为流行的汉调二簧艺术。这个班子在40年代即挂衣登台,成为四乡闻名的二簧演出团体,演出活动一直延续至我县解放前夕,在当地群众中较有影响。解放后,
(18901964)
104、顾南群
  顾南群(1892~1964年) 字泽民。江苏启东人。毕业于日本爱知医学专门学校。民国6年(1917年)回国,次年创南洋医院与南洋医科专门学校,任院长和校长。民国27年6月,迁尚贤堂(今金陵西路淡水路口),并创建南洋高级护土职业学校。抗战初,率员为大世界收容所难民免费施诊近万人次,于第八伤兵医院为抗日将士服务。治院严谨,礼聘沪上名医,并多方筹措资金,兴建医疗用房,增添新式医疗设备,
(18921964)
105、蔡子钦
  蔡子钦(1894~1964年),字以钊,曾名筱园,晋江安海镇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十月生。民国元年(1912年)春,进福建法政学堂预科。民国5年,到菲律宾宿务市,任捷胜商行会计,不久升副经理。民国17年春,蔡子钦携资回泉州。次年3月,承办安海电灯公司,自任经理。民国21年4月,承顶泉州电气公司,改组为泉州电灯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新公司投资银圆10万元,海外华侨、归侨占87%以上。董事会公推蔡
(18941964)
106、周献瑞
  周献瑞,祖籍南安美林乡,光绪十三年(1887)出生于厦门曾厝垵。幼年在村中私塾就学,13岁因家境穷困,辍学从商。光绪三十一年携眷南渡,侨居星州,两年后出任星州书报社议员。献瑞目睹清末社会腐败,国事日非,接受孙中山革命思想,在新加坡加入同盟会,投身革命,筹集军需,受过孙中山颁给的旌义状。民国2年(1913)任国民党新加坡交通部参议,翌年转任中华革命党议员。民国10年加入国民党,先后出任星州书报社副总
(18871964)
107、赵顺之
  赵顺之(1878-1964),又名忠养,字家彦,号炳华,南门乡人。家境清贫,父为乡村私塾教师。自小随父就读于“人盛书室”,青年在乡任教,二十岁学医,拜广东四大名医之一的赵鹤琴为师。学有所成,再往泰国进修。清宣统二年赴墨西哥,民国二年 (1912)转美国三藩市,以行医为业。他为了强民救国,计划在斗门办一间现代医院。为此目的,在三藩市开设中药店,自兼医生,稍有积蓄,即令其侄子10多人先后赴美,供其读医
(18781964)
108、林霭民
  林霭民(1906~1964),字瑞章,湖坑乡洪坑人。家境宽裕,学有渊源,毕业于福建省立第九中学,擅诗文,工书法。胡文虎创办《星岛日报》,闻其文名,聘为报社社长。太平洋战争前到香港沦陷前夕,回福建任田粮处长兼储运处长。抗战胜利后,又应胡文虎之聘,辞官到香港接任《星岛晚报》,兼任晚报社长。50~60年代,相继担任香港中华商会主办的《循环日报》以及《正午报》的社长。1959年,曾率香港报界代表团到北京参
(19061964)
109、赵启騄
  赵启騄(1894—1964),字次骅,大港镇人。13岁被赵蓉曾先生纳为弟子,师生情同父子。16岁考入南京陆师学堂,是年参加同盟会;继入武汉第二陆军预备学校及保定军官学校深造,与叶挺友善。毕业后不愿在北洋军队工作,去广州寻找叶挺,经介绍任大元帅府参谋,后调黄埔某师任参谋长,与吴玉章、周恩来、叶剑英等来往甚密。熊克武任四川讨贼军总司令时,在刘伯承部任参谋长。熊失败后,随刘至上海赋闲。刘离沪时,曾电约赵
(18941964)
110、施伯初
  施伯初(1884年—1964年),又名大勋,字存宽,漳州城区人,系清末丹霞书院和芝山书院优秀学生。他勤奋好学,学问渊博,擅长诗词并写一手好书法,对清王朝的科举制度深恶痛绝。他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历数十个春秋。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他随父到印尼,在望加锡中华中学任教,辛亥革命前回国。在革命潮流影响下,参与推翻清王朝的活动。宣统三年(1911年)漳州光复后,他先后受聘省第二师范学堂兼任附属小学主事
(1884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