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64年出生的名人介绍(2)
11、郭正堂
  郭正堂,新生代地质与古气候学家 1964年4月8日出生于山西应县。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85年于法国波尔多大学获硕士学位。1990年于巴黎第六大学获博士学位。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新生代地质与古气候学研究。在风尘堆积地层学、古土壤与古环境等方面取得系统的研究成果。把陆地风成堆积序列从800万年拓展到2
中国科学院院士
12、黄路生
  黄路生,动物遗传育种学家。江西农业大学教授。1964年12月生于江西省上犹县。1984年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1987获该校硕士学位,1995年于俄罗斯国家农业科学院获正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家猪的遗传育种研究。在猪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学基础及分子育种改良研究方面取得了系统性的创新成果。主持构建了覆盖《中国猪品种志》记载的所有现存地方猪种的基因组DNA库,在此基础
中国科学院院士
13、唐勇
  唐勇,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64年9月12日出生于四川井研县,籍贯四川井研。1986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化学系,1992年和1996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分别获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金属有机化学研究。针对均相催化领域的选择性控制与催化等核心科学问题,发展了在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区域装载配位基团以调控其催化行为的方法,提出了边臂策略设计金属有机催化
中国科学院院士
14、邱勇
  邱勇, 有机光电材料专家。清华大学教授。1964年7月28日出生于四川省荣县,籍贯四川荣县。198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4年在清华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校长。 长期从事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系统研究了分子结构、薄膜结构以及水分子、光照对有机材料光电性能的影响,为设计新型分子和薄膜结构提供了新思路;在有机发光技术方面,围绕电子注入、电子传输以及电子空穴复合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校长
15、张伟平
  张伟平,数学家。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研究员。1964年3月生于上海,籍贯山东莱州。198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93年在法国巴黎南大学获博士学位。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任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所长。 主要从事微分几何中的 Atiyah-Singer 指标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与人合作建立了解析挠率和拓扑挠率之间内在联系——Bism
中国科学院院士
16、王会军
  王会军,大气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64年1月4日出生于黑龙江省桦川县,籍贯黑龙江桦川。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91年在中科院大气所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古气候模拟、气候变化和气候预测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把古今气候研究结合起来,对东亚气候变化研究做出重要贡献,揭示了东亚夏季风在1970年代末的减弱;揭示了南极涛动、Hadley环流、北大西洋涛
中国科学院院士
17、陈永川
  陈永川(1964年3月3日—),出生于四川南充。数学家。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7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常委。陈永川1964年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市郊区,父亲是西充县财政局会计,后调南充市工作,母亲是工人。“文革”时期,他在西充山区老家生活了几年。农村的艰苦生活培养了他顽强进取的性格,也使他倍加珍惜读书求学的机会。他在农村上的小学,中学进入南充市重点中学。数学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
18、陈响莲
  陈响莲(1964.4.11-),湖南省冷水江人,湖南娄底响莲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娄底市政协委员、工商联副会长。陈响莲-事业之路1989年,陈响莲女士涉足煤矿实业,在她的精心经营下,事业不断壮大,现拥有4个公司、6家煤矿和多个加工厂。陈响莲女士致富不忘报国,她的公司为当地解决劳动力就业2870余人,其中下岗职工1230余人,残疾人100余人。1989年她筹集5000元开办了第一家煤矿,取名为杨家
娄底响莲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19、李亚栋
  李亚栋,无机化学家。清华大学教授。1964年11月出生于安徽省宿松县。1986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化学系,1991年7月和1998年6月先后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研究所所长、Nano Research副主编、《科学通报》副主编。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无机纳米材料合成化学研究。提出了纳米晶“液相-固相-溶液”界面调控机制,实现了不同类型纳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龚旗煌
  龚旗煌, 光学专家。北京大学长江特聘教授。1964年8月15日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市,籍贯福建莆田。1983年和1989年分别获得北京大学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中英联合培养)。现任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长期从事非线性光学前沿与时空小尺度光学研究。提出通过电荷快速转移获得超快响应和大系数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材料的新方法,实现了高性能超快低阈值全光开关;开拓飞秒/纳米时空
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