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6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81、李桂春
  李桂春(1885~1962),著名京剧老生、武生演员。艺名小达子,河北霸县辛章村人。 他幼年家境贫寒,11岁在“永胜和”梆子班坐科学唱胡生,3年后出科到天津、北京等地搭班演出,以唱河北梆子为主,兼唱京剧。23岁起改学京剧。1920年以后,长期在上海演出,改演京剧老生。曾在天津挑班演出。擅老生及武生戏、武生戏宗李吉瑞。他演出的机关布景连台本戏《宏碧缘》、32本连台本戏《狸猫换太子》、《孙庞斗智》、《
(18851962)
82、葛光庭
  葛光庭(1880~1962)字静岑,蒙城县城关北大街人。葛光庭幼年丧父,寡母供他求学。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 年),考入安徽武备学堂,常节省奖学金,补助0。毕业后选为公费留学生,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留学期间,先后加入“兴中会”、“同盟会”。回国后任保定军官学校炮科教官。民国初年,任陆建章部参谋长,第四混成旅旅长。民国5 年(1916 年),陆倒台后,葛离陕闲居北京。民国9 年,迁居上海。民
(18801962)
83、林肇基
  林肇基,原籍古田县。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生于古田杉洋村。幼年丧父,家贫由寡母抚养。7岁为人放牛,民国3年(1914)由基督教会选送来建瓯培英小学读书,继而进福州三十一中学,仍由教会供给费用。民国12年毕业,返建瓯母校任教。民国16年再由学校保送至北京燕京大学文学系进修,民国20年毕业,回建瓯汉英中学任教。当时教会学校由外国人任校长,国家为收回教育权,通令一律立案,并以华人充任校长。肇基因而当
(18991962)
84、陈拱北
  陈拱北(1905~1962年)原名之枢,建阳书坊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少年时在乡里读私塾,民国16年(1927年)考入福州省立高级中学,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善于辞令,随机应变能力强。民国19年初任共青团福州市委书记,同年7月在厦门被捕,但未暴露身份,判刑一年后于第二年出狱。12月,到共青团福州中心市委工作。民国21年1月,任中共福州市委组织部长,翌年5月,任中共福州中心市委书记。
(19051962)
85、周福才
  周福才(1876~1962)小名福子。安新南冯村人。1918年在北京醇王府中唱堂会,极受赏识,醇亲王载沣为他起名福才。初拜高风村(艺名高阳红)为师,并随之搭班学小旦。后随高应龙改学小生、老生。14岁时,随高应龙、高风村入韩大仓班。韩大仓为霸州人,工老生,艺名“霸州红”。自此周便以唱戏为业。周福才自加入班社后,有机会接触京剧、梆子腔而开拓了眼界。相比之下,他感到老调唱腔贫乏,表演简单,下决心对老调进
(18761962)
86、张翼
  张翼(1910-1962),名大鹏,曾用名张永俭,湖北咸宁古田贩人。家庭较富裕。河南大学毕业。民国二十六年(1937)参加“青年救国会”。二十七年(1938)11月,在利川县乡村师范学校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二十八年(1939)3月,任中共屯堡区委委员。以来凤棉场代理场长、恩施农业专科学校讲师兼省农学院农场主任的身份为掩护,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当时其家是中共恩施中心县委和中共鄂西特委的重要联络站
(19101962)
87、张春斗
  张春斗(1884-1962),字薇辰,后署名文辰,孟县张厚村人。张文辰一生致力于书法艺术事业。临碑法帖,一丝不苟。每闭门临池、日课数百字,从不间断,且专心致志。即使外出,文房四宝也随身带之。或有空闲,却端坐临习,旁若无人。文辰初临褚遂良帖,几于乱真;后又涉猎汉隶,钟鼎各体,学而不厌,求素不已。由于职业关系(曾一度做药材生意),时张文辰常往来于禹县、安国(河北省)两地,山河之美,尽罗心中,所到之处,
(18841962)
88、黄宪之
  黄宪之(1890—1962) 名希度,字宪之。洛南县窑底乡黄塬村人。黄宪之出身书香门第,曾在洛南县高等学堂、陕西省农林中学堂读书。民国5年(1916)8月从北京国立高等师范单科教员讲习科毕业后,历任陕西省单级师范教员、教务主任、学监,洛南县私立华阳中学、洛南县初级中学、洛南县立中学校长等职。民国11年(1922),黄宪之联络地方贤达,取得军、政要人的支持,办起洛南县私立华阳中学校,并任校长。建校初
(18901962)
89、陶冶公
  陶冶公(1886—1962),原名延林,后改名铸,字冶公,号望潮,别号洁霜,以字行,绍兴县陶家堰人。青少年时就读于福州普通学堂、绍兴东湖通艺学堂、杭州求是书院(浙大前身)。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东渡日本,入经纬学堂、长崎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在日本会晤孙中山,加入光复会与同盟会,任同盟会评议部部长。应章太炎邀任《民报》发行工作,鼓吹革命。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国,加入陈英士部,参与攻打江南制造局。任
(18861962)
90、陈力
   陈力(1917~1962),原名陈开金,句容环城乡瓜子沟人。幼年在西庙入学,后于城镇高小毕业,成绩优秀。喜爱京戏。1933年考取栖霞乡村师范。毕业后,曾在桥头、郭庄庙小学任教。1937年冬,日军入侵,句容沦陷,全家逃难三岔。陈目睹日军烧杀抢掠,残害百姓,遂筹组抗日自卫队,奋起救亡。1938年,在郭庄参加新四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后,在一支队战地服务团工作,后在0团任侦察员。1942年
(1917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