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6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201、滕景禄
  滕景禄(1913—1962)又名王振东、宋吉生。乳山县(今乳山市)北地口村人。曾任中共烟台市委书记、山东省总工会主席、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等职。少时在本村小学读书。1929年去烟台、东北等地做工。1933年参加革命工作,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牟(平)、海(阳)等地从事党的地下活动。1939年后任牟平县委书记、北海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 1944年12月任烟台工委书记兼大队政委。1945年8月任烟台
(19131962)
202、杨开渠
  杨开渠(1902—1962),又名顽石,诸暨齐东乡全堂村人。1924年,毕业于浙江杭州甲种工业学校电机科。1927年,留学日本,1930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农实科,1932年回国。曾任重庆乡村建设学校、四川大学农学院教授。建国后,历任四川大学农学院教授、系主任、副院长,四川农学院院长,四川省科协第一届副主席、中国作物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是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毕生从事农业
(19021962)
203、涂渺沧
  涂渺沧(1885~1962年),城关人。少年就读家乡丹诏书院。他追求进步,倾向革命,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毅然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参加著名的“黄岗丁未起义”,失败后避往南洋。涂渺沧到马来西亚的槟榔屿不久,便被∠洋时报》聘为经理兼主编。为唤起民众,他积极倡导华侨办学。他曾在南洋与孙中山会晤,并积极筹款支持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民国14年(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
(18851962)
204、张继训
  张继训(1878~1962)张继训,原名继舜,字杏骢,长沙河西人,清光绪四年(1878)生。幼丧母,赖祖母鞠育成人。家贫,父常负贩于外,无暇课子。而他自力苦学,至13岁通读四书五经,14岁为童子师。三十年,考入岳麓书院,同年中举,旋赴礼部试,成进士,授户部主事。三十三年,他调任驻俄罗斯大使馆一等参赞,次年内调户部司长。辛亥革命后归里,不与官场相接,惟与湘中学人杨树达等相交往,隐迹林泉,留连诗酒,凡
岳麓书院(18781962)
205、韩任民
  韩任民,重庆市长寿县人,民革党员。1918年毕业于重庆联中,后考入杭州工业专科学校。毕业后回重庆创办达生染织厂,1925年工厂破产倒闭,决定弃工从戎,1926年考入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后回四川参军,先后任国民党第24军(刘文辉为军长)炮兵司令部参谋长。抗战爆发后随刘湘出川,升任旅长,赴前线对日作战。后调任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参谋长。1944年升任四川省军管区副司令,授中将军衔。他在政治上倾向于中国共产
(18981962)
206、虞振镛
  虞振镛(1890—1962),镇海淹浦乡浦东村(今属慈溪市师桥镇)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入鸣鹤乡教会所办小学读书,次年转宁波崇信书院,三十年入上海中西书院,三十三年进上海圣约翰大学,宣统三年(1911)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同年选送赴美国留学,先后获意利诺大学农艺学学士、康奈尔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15年回国,任教清华学校,兼农场主任。1920年再赴美进修,次年返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农学系
(18901962)
207、鲍长叙
  鲍长叙(1878─1962)字敦典,号凤石。镇江人。南京两江师范学堂毕业,后回里主持求已学堂。民国元年(1912年),该学堂改名为丹徒县立第二高等小学,他仍任校长,兼任省立第六中学教员、小学教育研究会主任。民国12年,任县教育局视学,同时被聘参加《续丹徒县志》的协修工作。他办学主张以育人为先,以“勤俭勇公”四字为宗旨。他比较守旧,跟不上“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潮流,不适应白话文的教学,遂在民国16年后
(18781962)
208、潘尊行
  潘尊行(1881—1962),名展翼,以字行,安吉递铺镇人。清光绪末贡生。宣统二年(1910),毕业于复旦公学英语专业。自1914年起,历任浙江省立第三中学(今湖州中学)教师、浙江图书馆编纂、国立中山大学教授、南京国立编译馆编译;抗战期间曾任浙西第一与第二临时中学教师、浙西行署天目书院导师和南京临时大学、徐州江苏学院教授。解放后,任浙江大学教授和浙江文史馆馆员。潘尊行一生潜心研究文字、训诂、音韵之
(18811962)
209、胡佩衡
  胡佩衡(1892~1962)原名锡铨,号冷庵。蒙古族。涿县(今涿州)刁窝村人。自幼酷爱绘画,少年时便开始临摹、研究历代名家画作,日日浸润于丹青。青年时潜心总结中国传统画法,同时学习和探索油画、水彩画,致力研究中外美术史,为其后对国画的创新改革,研究美术理论奠定了基础。1918年被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山水画导师,并兼《绘画杂志》主编。胡佩衡曾在北京艺术院校任中国画教授,并创办中国山水画函授学校,编
(18921962)
210、张文通
  张文通(1899~1962),字贯一,武陟县东马曲村人。自幼从师于武陟县东厂何明顺师傅学大洪拳。1925年在木栾店广济小学任国术教员。1927年经河南省第四行政公署选拔,赴开封打擂,获第二名,由河南省长刘峙亲授“青钢剑”一柄。同时被授予“武士”荣誉称号。同年秋代表河南省参加在南京举办的全国武术(打擂)比赛,获甲等第五名,授予“国士”荣誉称号。由冯玉祥将军颁发奖品,并获镌刻有“行政院长汪兆铭”(汪精
(1899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