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60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61、金梁
  金梁(1870—1960) 号息侯,浙江杭州人。满族。光绪辛丑(1901)年举人,甲辰(1904)科进士,授编修。曾任京师大学堂提调、内城警察厅知事、民政部参议。后官奉天旗务处总办、新民府知府。 1908年典守沈阳故宫古物。入民国后,曾任奉天全省清丈局局长、政务司长、洮昌道尹。由张作霖保荐,任北洋政府农商部次长。因心存清室,积极参与宗社党复辟活动。被逊帝溥仪召入内廷掌握内务府事务,并赐以少保衔。溥
(18701960)
62、李锦文
  李锦文(1894—1960) 回族,河南省卢氏县北关人。他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三岁时父亲就离开了人世,仰赖母亲的手工针线活勉强度日,七八岁时,摆摊零卖以添补难熬的生计。18岁时离家到洛阳东关清真寺跟随大阿訇学习阿文,25岁时已成为一名“高才”、“满拉”,“穿衣”当了阿訇。他谦虚谨慎,为人和善,勤奋好学,忠于职守,声望日隆。民国24~26年(1935~1937),被洛阳市塔湾清真西寺聘为阿
(18941960)
63、李松元
   李松元(1877~1960),又名李森,镇安结子乡人。1909年毕业于西安巡警学校,1910年任西安北城二区巡长。1911年在西安参加辛亥革命,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任国民革命军三十八军五十一旅营书记。1918年被遣散到华县郭村教书。1927年任西北军胡立生部团书记、旅书记。 1928年任镇安县代县长三个月。1930年任高陵县长一个多月。以后相继在云镇、回龙、县城等地教书。195
(18771960)
64、王洞若
   王洞若(1909—1960),乳名锡堂,曾名义田、王作、用观、乃明,大路乡北族村人。敏而好学,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县六中,并考入陶行知初创的南京晓庄乡村师范,毕业后留校工作,常与志同道合的刘季平、徐明清、戴伯韬等同志,探索改革乡村教育和救国救民之策。民国19年(1930),为反对日舰停泊南京,晓庄师生举行--,竟遭国民党-逮捕,杀害多人,学校被封。王隐蔽家乡,执教于王巷小学。民国21年秋赴沪,协助陶
(19091960)
65、曾苏元
  曾苏元(1896—1960)原名宪悦,字起戎,四川广汉人。生于1896年11月10日。中央军校高教班第五期、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七期毕业,川军起义将领。 人生经历军旅生涯早年在川军田颂尧部任职,1930年任第29军川陕边区剿匪第2纵队司令,1931年任第29军独立2旅旅长,旋任第29军1师3旅旅长,1934年参加围剿革命根据地,1935年任第41军124师372旅旅长,抗战爆发后参加娘子关抗战,193
(18961960)
66、蒋以麟
  蒋以麟(1890~1960年),又名以琳,泉州新门外树兜村(今属江南镇)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生。幼年在村塾读书,13岁时随父出国到爪哇泗水,初当学徒,后与友人合办艺林国货图书公司。他对孙中山、陶成章等革命家十分崇仰,16岁就参加反清组织泗水洪门会,18岁加入泗水光复会,后在星洲加入中国同盟会,经常参与泗水明新阅书报社的爱国活动。宣统三年(1911年),泗水同盟会鉴于国内革命形势处于0,委
(18901960)
67、赵旭程
  赵旭程(1922~1960),字云庄,火厂坪龙环村人。6岁启蒙,后读经史,览诸子,喜作诗联。民国29年(1940),入偕进读初中,32年春入安江高级农业中学。民国34年秋,任教偕进小学,以教书为掩护,从事革命工作。是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10月,发动开明士绅捐募粮食柴草支援过境的解放军。邵阳解放后,1950年8月,赵任原邵阳县第十一区区长,组织私立会辅中学部分员工,兴办邵东蒸上中学。从区
(19221960)
68、宋子云
  宋子云(1921~1960年)宋子云,又名依堂,民国10年(1921年)5月,生于福州台江太平山山仔里。他8岁入福州开智小学读书。15岁到太平山晋发锡箔厂当工人,后到福州锡箔联营处当职员。民国33年9月,他到南平德义锡箔厂当工人。民国34年初,回到福州,在台江潭尾街同和杂货行当工人,并结识中共地下党员李青,走上革命道路。同年7月,宋子云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子云担任潭尾街同和行、太平山山仔里福建地
(19211960)
69、刘启章
  刘启章(1905~1960),又名刘其章,店集镇孙家瓦子埠人。1942年4月,刘启章于莱阳县柞村参加八路军,历任战士、班长等职。刘启章身高力大,作战勇敢,不怕牺牲,先后参加大小战斗几十次,负伤18次,立功10余次,被授予“胶东战斗英雄”光荣称号。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内战,大举向解放区进攻。当时赋闲在家休养的刘启章为了保卫土改胜利果实,保卫家乡,在中共即东县委的支持下,于同年12月成立了店集区
(19051960)
70、宋登贤
  宋登贤(1890~1960)原名宋合辰,曾用名宋国庆。河南新郑县人。因生活所迫,宋登贤在6岁时就跟父亲一块下地做活,帮母亲干些家庭杂务。其后,学泥水匠手艺,学做厨,但依旧不能养家糊口。1908年,随家人来陕西,在潼关、西安一带靠一辆独轮车的脚力维持生活。1921年离开了西安,来到终南山下的天子峪口。先以担柴、挖药、卖山货为生,后又挑油担子在长安曹村一带走乡串户,并在当地娶妻安家。1922年的一个夜
(1890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