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60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31、杜秀升
  杜秀升(1881~1960.9),原名杜光俊,字秀升,曾用名杜龙彬,回族,开封市人。幼读诗书,又从父习武,擅长剑术。后在其父经营的聚泰蜡烛店学徒,继承父业后,任聚泰、聚盛恒两商号经理。宣统二年(1910),他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与魏子青在开封马道街合资兴建河南第一家新型商场--丰乐园;同时投资1.6万银元,与魏子青等创建河南第一家电厂--普临电灯公司,并任董事长;并集资在开封马道街兴建劝业商场。三
(18811960)
32、唐伯球
  唐伯球(1891-1960) 湖南省参议会议长,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实业家。湖南省桃源县人,1891年3月生于桃源县漆河乡一个秀才之家。先后就读本县高小、长沙明德中学。湖南高等工业专门学校冶金科毕业后,从事工矿事业多年。他是一位著名的实业家。1916年后,任衡阳甲种工业学校矿科主任、湘南民政处技正、省财政厅矿务科科长、省建设厅第三科科长,主管矿务。1924年参加国民革命,先后任湘军总司令部副官长、
(18911960)
33、舒新城
  舒新城(1893~1960年) 舒新城,原名玉山,学名维周,字心怡,号畅吾庐,曾用名舒建勋,湖南溆浦人。15岁入学溆浦县立高等小学,20岁入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民国6年(1917年)毕业后,在长沙兑泽中学、省立一中及福湘女学等校任教务主任。民国10年任吴淞中国公学中学部主任。民国12年任南京东南大学附中研究股主任,推行道尔顿制,并赴上海、武昌、长沙等地讲演,编写《道尔顿制研究集》和
(18931960)
34、孟金山
  孟金山(1910~1960)孟金山,又名孟东明、孟锦善,1910年1月2日生于张店洪沟村。早在1924年秋,中共张店车站支部就已建立。学生时期的孟金山经常与铁路工人中的中共党员接触,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立志改造旧社会。1926年春,在桓台县第四高小读书的孟金山,与上级派来的朱霄在杏园庄小学谈话后,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夏末,17岁的孟金山高小毕业后,经车站党支部委员邹光中介绍加入中国共产
(19101960)
35、何则贤
  何则贤(1873——1960),字稼儒,一字保农,晚号慎独老人,今枞阳镇人。则贤少时才华正茂,因家贫不能长期就读,遂远游北京。年方20,入直隶总督袁世凯幕下。其时,天津发生大小钱案件,府县不能决断,案件积压日多,县令因此被撤职者多人。朝廷严旨责令直隶总督派何则贤前往清理积案,则贤至,以物价准折银元盈亏,两个造钱局悦服,积案遂清。总督奇其才,提任清汀县知县,后任六安、蓟州、晋州等地州官,迁顺天府北路
(18731960)
36、刘伯伦
  刘伯伦(1901~1960),派柔有,别号拜农出生在铜鼓荷塘。1915年夏,考入南昌市洪都中学,次年转入江西省立第一中学,接触一些进步书刊和革命学说,思想觉悟逐步提高。1919年秋,刘伯伦在江西省立第一中学毕业后,往德安县沈毅小学任教,时与邵式平、杨超等发起组织大同学会。1921年春,刘为江西省邮务管理局邮务生时结识方志敏,赵醒侬等人,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因在学生中发展“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而被捕。
(19011960)
37、黄世途
  黄世途(1901—1960),字伯舆,西河镇下黄砂村人。幼年随父往南洋,后随同乡郑介廉回国,考进云南讲武堂十五期步兵科。毕业后服役于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李汉魂师任七十四团团长。民国18年(1929)11月,张发奎与桂军联合反蒋,组成“护党救国军”,进攻受南京支持的粤军陈济棠。世途是张发奎部下一团长,领兵从湖北南下至清远县潖江口直迫广州。在两龙圩与-激战四昼夜,卒因众寡悬殊,战事失利,于是离开部队携
(19011960)
38、黄竹斋
   黄竹斋(1886~1960)原名黄谦,又名维翰,字竹斋,又字吉人,晚号中南山人,又号诚中子。祖籍陕西临潼,后迁居西安府城,入长安籍。因家贫幼时常随母亲在府城街上拣煤渣,14岁随父亲打铁,18岁始发奋自学。从此,不论春夏秋冬,每天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地刻苦读书,不仅阅读哲学、历史、地理和文学方面的书籍,还涉猎数学、历法、中医及生物方面的书籍;不仅研究中国哲学和自然科学,而且研究西方哲学和自然科学。当
(18861960)
39、江庸
  江庸,字翊云,晚号澹翁,祖籍长汀南岩丁屋岭,清光绪四年(1878)农历三月二十七日生于四川壁山。(其祖怀廷曾为壁山县令),他曾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清末历任学部普通司司员兼京师法政学堂教务长,修订法律馆纂修,法政学堂教习监督,大理院详谳处推事等职,武昌起义后,他随唐绍仪南下,与革命军进行“南北和谈”。中华民国成立,江庸留任大理院推事,后调任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校长,京师高等审判厅厅长,-次长,修订法律馆
(18781960)
40、陈粹芬
  陈粹芬(1873~1960年),又名香菱,厦门集美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出生于香港。父为中医。她排行第四,人称“四姑娘”或“陈四姑”。光绪十八年(1892年),她经陈少白介绍认识孙中山。出于对孙中山的崇拜,自愿追随孙中山奔走革命,照顾孙中山的起居饮食,身兼护士与卫士,无怨无悔地与孙中山共同生活了10多年,过着流离转徙、担惊受怕的日子。辛亥武昌起义前孙中山蛰居日本期间,她以妻子的名分掩护孙中
(1873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