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5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1、臧洪
  臧洪(160年―195年),字子源(一作子原 ),广陵郡射阳县人 ,汉末群雄之一。为人雄气壮节,曾为关东联军设坛盟誓,共伐董卓。袁绍非常看重臧洪,先后让他治理青州和担任东郡太守,臧洪在这些地方政绩卓越,深得百姓拥护。后臧洪因袁绍不肯出兵救张超,开始与其为敌,袁绍兴兵围之,经过几番恶战,臧洪被袁绍所擒,慷慨赴死。早年经历臧洪的父亲臧旻历任使匈奴中郎将、中山太守、太原太守等职,在任官期间很有声誉。
汉末群雄之一(160195)
2、皇甫嵩
  皇甫嵩(?—195年),字义真。安定郡朝那县(今宁夏彭阳)人。东汉末期名将,雁门太守皇甫节之子,度辽将军皇甫规之侄,出身于将门世家。最初举孝廉、茂才,汉灵帝时被征为侍郎,迁任北地太守。光和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皇甫嵩与吕强上疏请求解除-,任左中郎将,与朱儁率军镇压黄巾军,战后以功拜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槐里侯。皇甫嵩到任后,上奏请求免冀州百姓一年的租税。后因得罪赵忠、张让而被罢免,改封
十七史百将传(?~195)
3、朱儁
  朱儁(jùn)(?—195年),字公伟。会稽郡上虞县(今浙江上虞)人。东汉末年名将。朱儁出身寒门,少年时因赡养母亲而闻名。其为人好义轻财,乡里都敬重他。后被太守徐珪举为孝廉。迁任兰陵令,有特殊政绩,被上表推荐。不久拜交州刺史,仅率家兵五千人就大破叛军,平定交州。战后以功封都亭侯,入朝为谏议大夫。光和七年(184年),黄巾起义,拜朱儁为右中郎将、持节。平定三郡之地后,被皇甫嵩上表推功,进封西乡侯,迁
(?~195)
4、陆康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官员,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陆康是吴郡陆氏子弟,忠于东汉朝廷,有相当显著的政绩。所在称之陆康年轻时就有义烈之名。最早先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然后出任高成县令(在今河北省盐山县一带)。由于高成县地处偏远,当地治安很乱,每户人家都备有弓弩,而每次县令一到,首先就征发民力修建城墙。陆康到任后,将这些人遣散,百姓大悦,又以树立恩信为方法,连盗贼都逐渐被收
(126195)
5、士孙瑞
  士孙瑞(?~195年),字君策(《三辅决录》曰“瑞字君荣”),扶风(治所槐里,今陕西兴平市东南)人。中平五年(188),王国等领兵围攻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京兆尹盖勋进表,以他为鹰鹞都尉。初平元年(190),董卓挟迫汉献帝迁都长安,自己暂留洛阳。司徒王允见其挟天子以号令天下,且渐露篡逆之心,便与执金吾士孙瑞,司隶校尉黄琬,尚书郑公业等密谋,计划除掉董卓。士孙瑞出任南阳太守,与行左将军事的杨瓒一并
(?~195)
6、张邈
  张邈(?-195年),字孟卓,东平寿张(今山东东平县)人。东汉末年陈留太守,汉末群雄之一,曾参与讨伐董卓。在汴水之战后归附曹操。此前因为与袁绍有隙,又曾与吕布交往,袁绍几次叫曹操杀张邈,但曹操都未听从,跟张邈更为亲近。兴平元年(194年),曹操带兵讨伐陶谦时,张邈与陈宫叛曹迎吕布为兖州牧。后吕布被曹操击败,张邈跟随吕布投奔刘备,全家及弟弟张超都被曹操杀于雍丘。张邈在向袁术借兵的路上,被部下所杀。号
东汉八厨(?~195)
7、张超
  张超(?-195年),表字不详,据嘉靖版《三国志通俗演义》字孟高(另有说法认为他字景明,事实上张景明并不是张超,而是张导),东平寿张(今山东寿张)人,东汉末年的广陵太守,张邈之弟。初平元年(190年)正月,与兄张邈会同其他诸侯参加讨伐董卓同盟。张超推荐臧洪为诸侯同盟宣誓者。兴平元年(194年)夏,曹操讨陶谦,远征徐州。张超、张邈和陈宫共谋推戴吕布为兖州牧,攻打曹操的根据地兖州。兴平二年(195年)
(?~195)
8、朱隽
  朱隽(?—195)东汉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字公伟。黄巾起义。他任右中郎将,与皇甫嵩等镇压颍川等地起义军。又围攻南阳赵弘、孙夏等黄巾军。后累迁右车骑将军、太尉,封钱塘侯。
(?~195)
9、潘伊铭
  潘伊铭(1873~1951)字立勋,人称铭发,小名阿奴。沙县城关和仁坊人。祖上原籍南安,后迁长乐,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前后到沙县定居,以撑船谋生。潘伊铭15岁,便撑着小船运货。当时货船从城关到琅口运货,一般人一天运一趟。潘伊铭每天傍晚将船放到琅口,第二天一大早动身,一天可以运两趟。因此,得到一茶叶箱制作商潘老板的赏识。潘老板还许诺,潘伊铭如果做茶叶生意可以来赊茶叶箱。潘伊铭的母亲在琅口金和丰
(1873195)
10、许劭
  许劭(150---195),字子将,河南平舆人。许劭少年,节操高尚,声名远扬。因与堂兄许靖俱爱好伦理,好评论乡党人物,且每逢月初便更换品评的题目,所以人称“月旦评”。当时的一些人物,如樊子昭、和阳士、虞承贤、郭子瑜等,经其评品后,皆显名于世。所以,世人皆称其为“拔士者”。“月旦评”在当时名噪全国,许多未仕的世家子弟,一旦受到二许的好评,便会马上显名于世。为此,大家都争着前来,想讨得个好的评语,作为
(15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