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59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171、张廷金
  张廷金(1886-1959),字贡九,江苏无锡人。1904年考入南洋公学中院,1909年毕业,考取中国第一批庚子赔款留美生赴美留学。先后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哈佛大学获学士、硕士学位,主修无线电专业。1915年,回国执教交大,历任副主任、主任、南洋大学代理校长、代理教务长等。1942年8月,出任交通大学校长,在租界中维持办学,1945年秋辞职。译著《科学的工厂管理法》。
(18861959)
172、高荣钾
  高荣钾(1926~1959),河北省交河人。建国前任阳泉大昌煤矿职员、经理。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阳泉市工商联合会执行委员会主任、市副食蔬菜杂货公司经理等职。1956年当选为市第一届政协副主席。1957年参加中国民主建国会,后任省工商联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是省第一届政协委员,市第一、二届人大代表。1959年英年早逝。高荣钾虽然仅活了33岁,但其生前所干的一切,均践行了他“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的信念
(19261959)
173、刘瑞骧
  刘瑞骧(1898~1959)字鸿叔,浏阳县集里桥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生。天津北洋大学冶金专业毕业。1927年后致力冶金事业。1930年刘瑞骧任湖南炼铅厂工程师。当时中国无法冶炼精铅,铅砂多贱价出口。他设计了冶炼精铅技术方案,克服重重困难,经多次试验,终获成功。同年8月晋升总工程师。1938年他调任云南锡业公司昆明、个旧两炼锡厂厂长。当时缺乏柴油,冶炼无法开工。他与技术员陈大寿合作,设计了
(18981959)
174、王凯庆
  王凯庆(1883~1959)字华清。安新端村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考入保定北洋速成武备学堂第二期炮科,光绪三十二年(1906)毕业后留校任炮兵学长,后任连长。宣统二年(1910)任北京陆军部将校研究所教员。1913年调任保定军官学校炮兵科排长、连长、战术教官。1914年任京畿督练公所参谋处测绘股委员。1915年在江西其兄王余庆步兵二旅任炮兵连长、营长等职。1919年任陆军第六师二十三团团长,
(18831959)
175、陈慎言
  陈慎言 (1887~1959)笔名慎言。福建闽侯人。1910年毕业于福建马江海军制造学校。历任北京京汉铁路管理局工务处工务员,北京《公言报》、《社会报》、《星报》,《新中华报》、《北京日报》副刊主编。1910年开始发表作品。195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猪仔小史》、《故都秘录》,章回通俗小说《说不得》、《浑不似》、《海上情葩》、《赛金花》、《翠帷花影》、《流水落花》、《满山红》、《人海
(18871959)
176、顾礼宁
  顾礼宁(1907~1959),宁波奉化人。浙江省立第四中学师范科毕业,南京中央大学史地系统研究生。民国十八年(1929)起先后在上海澄衷中学、立达学院和奉化中学、宁波效实中学等任教员、校长。民国三十五年起出任定海县立中学(今舟山中学前身)校长。1950年8月,复任定海县立中学主任委员,1953年,该校与私立舟山中学合并,改名定海中学,任第一副校长(无正职),主持工作至1959年逝世。礼宁从教三十余
(19071959)
177、张禹门
  张禹门(1890-1959)镇江人,父张筱楼、祖张凤楼都是镇江的名医,幼年随父亲攻读中医典籍。宣统三年(1911年),就读镇江新医学堂。以后又赴南通医学院深造,回家后随父侍诊实习,继承祖辈的临床经验,参考西方医学理论和诊断手段,对治疗儿科疾患尤为出名。当时牛痘苗虽已应市,而民间仍多迷信“鼻苗”(人工感染),为了遏制天花,推广牛痘,他特地编写《种痘略说》一册,自费刊印,赠送医界同道,并在社会上广为散
(18901959)
178、张秀英
  张秀英(1929-1959),女,中共党员,山东省莘县人。1956年,张秀英响应党开垦荒原的号召,说服丈夫,从山东省莘县来到黑龙江省青冈县新村。她战胜了气候不适应、生活不习惯、生产不熟悉的种种困难,带领家乡父老搞生产,旗帜鲜明地抵制了返籍风,赢得了群众信任。从1957年开始,她担任新农管理区妇女主任,并被选为青冈县第二次党代会代表和青冈县第二届人代会代表。1959年2月28日下午,安达县境内草原起
(19291959)
179、张警愚
  张警愚(1916-1959),字家驼。原籍湖北荆州。祖辈于清光绪初期移居本县杨林乡安山务农,父为当地塾师。张自幼随父读书,青年时助父教书。1936年离家赴南京考入坦克学校,半年后,得校长器重,被选荐至黄埔军校(第十七期)学习近两年,分配至黄伯韬部任副连长,在浙江对日作战中被升任连长。1939年随部调至山东枣庄抗日,并任营长。抗战胜利前夕,因家属染病,遂请调回乡。不久,赴祁门县先后任军事科长、团管处
(19161959)
180、石启贵
  石启贵(1896—1959)20世纪杰出的苗学家。苗族,湖南湘西吉首人。小学毕业时因父亲病逝未能升学在家务农,数年后母亲也病逝,在妻子的支持下到长沙兑泽中学继续学习,几年后考入湖南群治法政大学,毕业后当掉家里30挑谷的水田,到上海、武汉等地考察,半年后回湖南湘西苗族地区致力于教育及苗学研究工作。1933年国立中央研究院聘为补充调查员。1936年当选湖南省政府参议,同年湖南省教育厅委任石启贵为“湘西
(1896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