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58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21、周廷彦
  周廷彦,1929年6月生于北京市平谷县王辛庄乡大辛寨一个农民家庭。周廷彦少年时代正处在日寇侵华、举国军民奋起抗战时期。1935年冬,汉奸殷汝耕组成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平谷沦为日伪统治区,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周廷彦的家乡大辛寨的东南和西北两个邻村都有日伪据点,敌人经常下乡骚扰,烧杀、-、抢劫,无恶不作。在中国共产党和当地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下,人民群众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斗争。周廷彦在少儿时期亲眼
(19291958)
22、刘建章
  刘建章(1897~1958)原名师晏。陕西葭州(今佳县)人。因家贫,少时只读过一季“冬书”和两年小学。1913年,为抵还父亲欠债,到绥德一家地主店铺当伙计。1915年逃出,到山西临县借钱做小本生意。后回佳县务农。192 7年佳县大旱,携全家逃荒到延安县的南庄河落户。1935年,延安县城以外的大片土地已被红军占领,老百姓开始扬眉吐气。刘高兴地参加了革命工作,并于当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6年冬,刘
(18971958)
23、汤飞凡
  汤飞凡,(1897.7.23-1958.9.30),微生物学家。湖南醴陵人。1921年毕业于湘雅医学院。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第一代病毒学家,最早研究支原体的微生物学家之一。早在30年代和魏曦共同对支原体进行了研究,否定了沙眼细菌病因说,为病毒病因说奠定了基础。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建了中央防疫处,为解放区生产了大量的血清和疫苗,还建立了青霉素试验厂,为预防天花、黄热病、鼠疫等
中国科学院院士(18971958)
24、冯焕文
  冯焕文,(1898—1958),畜牧学家,农业教育家。他对蜂、鸡、兔的饲养技术和育种都有丰富实践经验,是我国发展和推广科学饲养蜂、鸡、兔的先驱。冯焕文,字翰章,父亲早亡,家庭生活清贫。少年时在私塾读书,后就读于本村麦家祠堂办的8年制小学,1914年毕业。翌年考入无锡县荡口镇华绎之创办的私立实用农业学校。华绎之热心办学,对学生不收学费并供给食宿。他提倡科学养蜂和养鸡,提倡学习与生产实践结合,为冯焕文
(18981958)
25、周春富
  周春富,1927年生于河北省昌黎县荒佃庄乡信庄村一户贫苦农民家中。幼年家境十分贫寒,父亲拼死拼活地干,也难于养家糊口,母亲经常出村讨饭。周春富6岁时就跟在母亲身后去讨饭。有一年夏天,周春富跟随母亲到滦河西岸乐亭县境内要饭,刚刚过河,滦河就涨水,迅速冲破堤岸淹没周围的土地和村庄,河东河西一片汪洋。娘俩拼命挣扎着爬到一个高坡上,呆了一天一夜,也饿了一天一夜。等大水逐渐退去,饥饿难忍的母子俩才踏着没膝盖
(19271958)
26、盛恩颐
  盛恩颐 (1892年—1958年)江苏武进人,字泽承。留学英国伦敦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回国后继承其父盛宣怀的家业,历任津浦铁路局局长、汉冶萍公司总经理,丰盛实业公司总经理及董事长、三新纱厂和中国通商银行经理。抗日战争时期,在上海设立宏济善堂,替日本运销鸦片,并任日本经营的华中水电公司常务董事。人物经历盛恩颐是盛宣怀最宠爱的儿子,当年是慈禧太后给起的名字。盛宣怀把苏州留园的宅子给了他。盛宣怀先后娶
(18921958)
27、戴成功
  戴成功 (1921-1958)山东省莱芜县人。1939年8月参加八路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东纵队第4支队文书,9支队1团参谋、代理政治指导员,2旅4团政治指导员、侦察参谋。1944年任山东野战军鲁中军区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1947年任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22师64团团长,先后参加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上海等重大战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军76师参
(19211958)
28、谭丕模
  谭丕模(1899-1958) 文学史家。湖南省祁阳县人,1899年5月出生于祁阳县胡塘湾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1925年在衡阳船山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热心参加反帝-。1928年毕业后,担任《晨报》和副刊主编,大量刊载和宣传普罗文学作品。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参加中共外围组织北京教联任编委会,并兼《文史》、《时代文化》等左翼刊物。1931年参与创办《新东方》月刊和筹建东方问
(18991958)
29、马戢武
  马戢武(1888.2.10~1958.7.18),原名碧瑞,河南省新野县人。父马命新,号焕芝,是清末秀才。家中颇为殷实富裕。戢武幼入私塾习读经书,后入南阳公学深造。1909年,投笔从戎,到武汉考进武备学堂,当一名新兵。经过两年学习,加入同盟会。1911年10月,参加武昌起义。武汉军政府成立后,新野的马云卿受黎元洪之命,组织一支革命新军,北上阻击清军。马戢武参加这支名曰奋勇军的新军,并担任运粮官。奋
(18881958)
30、成柏仁
  成柏仁 (1889~1958),名日新,耀县城内城隍庙巷人。出身农家,自幼好学。在三原宏道高级学堂读书时,加入同盟会,因进行反清活动而被除名。辛亥革命爆发,柏仁投笔从戎,赴潼关前线作战,民国成立后,考入上海同济大学,毕业后任教于陕西省立第一中学。七年(1918),出任陕西靖-驻沪代表。十三年(1924),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极力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 “九一八
(18891958)